三壩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壩廳,是清代四川邊陲的一個行政區,屬康安道巴安府,駐通判。又駐扎督辦川滇邊務大臣、按察使銜鑪安兵備兼分巡道。巴塘宣撫司地。其地在今之巴塘縣理塘縣

沿革[编辑]

西康省巴塘、裏塘兩土司交界地,西距巴塘二百八十里。有木橋三道,番人稱壩為橋,故名。地勢個衍,宜於稼穡[1]。光緒三十一年改流。三十三年置巴安縣。三十四年(1908年)升府,並置三壩廳[2];民國改為義敦縣

三壩廳的轄地疆域:東至麥杆多之益拉山頂接理化界,距廳治三壩橋170里;西至大朔山接巴安縣界,距廳治35里,南至定波村之卡瓦接定鄉縣界,距廳治180里,北至冷卡石村之辟楂山接白玉縣界,距廳治240里。東西距200餘里,南北長400餘里。總面積17642平方里(合4406平方公里)[3]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義敦設三壩廳,在慶甘多的月拉山頂與裏化廳交界,山東為里化,山西為三壩。義敦向為里塘土司轄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巴塘「鳳全之亂」後,於翌年實行改土歸流,東劃毛埡、曲登,北並冷卡石為三壩廳,隸屬巴安府。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義敦縣時,因曲登與冷卡石有宿怨,致毛埡土司也不願與冷卡石土司為伍;曲登、毛埡名義上歸義敦縣管轄,卻仍在理化縣上稅支差,國民政府亦聽之任之。1978年7月撤銷義敦縣後,將熱柯區的喇嘛埡、章納、格則三個鄉劃歸理塘縣[4]

參考文獻[编辑]

  1. ^ 《中外地名大辭典》,段木幹,1981
  2. ^ 『巴安府:要。康安道治所。督辦川滇邊務大臣、按察使銜鑪安兵備兼分巡道駐。巴塘宣撫司地。光緒三十一年改流。三十三年置巴安縣。三十四年升府,並置三壩廳 ,鹽井、定鄉二縣隸之。……三壩廳要。府東二百三十里。巴塘、裏塘兩土司交界地。三十三年改流。三十四年設廳,駐通判。』。《清史稿》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四川/巴安府
  3. ^ 四川省巴塘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巴塘縣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02,第56頁
  4. ^ 四川省理塘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理塘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05月第1版,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