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象牙海岸關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象牙海岸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科特迪瓦

中華民國
代表機構
象牙海岸共和國駐臺北名譽領事館駐象牙海岸臺北代表處
代表
名譽領事 徐旭東[1][2]代表 辛繼志[3]

中華民國—象牙海岸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象牙海岸共和國音譯科特迪瓦意譯象牙海岸)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3-1983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代表機構。

政治[编辑]

外交[编辑]

紫色國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支持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其中包括象牙海岸

1963年7月20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0月14日,於行政首都阿必尚設立中華民國駐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並派駐代办[4]

1965年5月,中華民國派駐象牙海岸大使[4]

1967年12月,總統府秘書長張群任慶賀賴比瑞亞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特使,順道訪問象牙海岸。[5]

1970年,象牙海岸派駐中華民國大使,由駐日本大使兼任。

1983年3月3日,與中華民國斷交。4月17日,關閉大使館。[6]

1993年9月,象牙海岸常駐聯合國代表在第48屆聯合國大會的總辯論中,提出「會籍普遍化原則」,間接表示支持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7]

1995年10月,象牙海岸等20國在聯合國成立50週年特別紀念會議中,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案執言。[8]

1997年5月,象牙海岸與其他10個國家先後在世界衛生大會全會中,發言反對中華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9]

代表機構[编辑]

1976年5月,象牙海岸在台北开设象牙海岸共和國名譽領事館[10],以維持雙邊關係,延续至今。[11][註 1]

2017年1月1日,原本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所設立的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象牙海岸辦事處基於業務考量而暫停運作,並改由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臺北貿易辦事處駐法國台北代表處共同管轄[14]

2022年11月12日,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為持續協助臺商拓展非洲市場與爭取商機,於行政首都暨第1大城阿比让設立具大使館功能駐象牙海岸臺北代表處[15][16][3]

經濟[编辑]

貿易[编辑]

自象牙海岸進口的商品向來以棉花為最大宗,占比在90%以上,也由於進口總額偏低,容易因為單一主要項目的進口金額增減,便造成明顯的變動。[17]象牙海岸是西非國家中唯一禁用塑料袋者,自2013年實施後影響對該國的塑料加工機出口,2014-2017年合計衰退達48%。[18]

近四年的兩國貿易額,金額美元[19]
年分 貿易總額 年增減 排名 出口至象牙海岸 年增減 排名 自象牙海岸進口 年增減 排名
2019 22,946,247 8.347% 126 21,393,739 13.381% 107 1,552,508 360.098% 148
2020 28,331,840 23.470% 115 26,158,197 22.270% 96 2,173,643 40.008% 140
2021 24,319,641 14.161% 122 22,908,312 12.424% 103 1,411,329 35.071% 154
2022 32,784,060 34.805% 118 31,695,999 38.360% 100 1,088,061 22.905% 155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象牙海岸的主要項目為:橡膠或塑膠加工機;空氣泵真空泵、空氣或其他氣體压缩机风扇;多元羧酸及其鹵化物过氧化物过氧酸,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紙漿纸板製品製造機;塑膠板、片、膜或條;冷凍鑄模;利用印刷版英语Forme (printing)滾筒與其他印刷組件之印刷机以及打印机复印机傳真機;機器、工廠或實驗室設備;非供零售用之合成纖維棉紗;叉舉車、裝有昇降或搬運物品設備之其他工作車;乙烯苯乙烯聚合物;容器洗滌與乾燥機器、容器盛裝與封口機器、飲料充氣機;玻璃製容器、塞或蓋;定向羅盤或其他航行儀器與用具英语Navigational instrument、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手用扳手扳鉗、具有特殊功能之機器與機械用具、不鏽鋼扁軋製品;鋼鐵或非合金鋼製品;用塑膠加工之紡織物、水蒸汽或其他蒸汽發生锅炉或過熱水鍋爐、往復式旋轉式火花點火內燃活塞引擎、材料加工機床記憶錄音錄影裝置等。[20]

自象牙海岸進口的主要項目為:未初梳英语Carding精梳英语Combing之棉花;不適於人類食用之甲殼類软体动物或其他水產无脊椎动物可可膏;鮮或乾椰子巴西栗腰果精油及其類似品、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其他鋼鐵製品;鑲嵌木、木雕刻品、木質珠寶箱或木製家具等。[21]

投資[编辑]

2002年內亂後,許多台商已撤離象牙海岸,有些選擇移居至他國,而多數則返回台灣另謀生計。目前當地台商及眷屬人數已自1980-1990年代最盛時期的300多人,剩下目前的24人(14戶),大部分在最大城阿比让。經營的產業包括:進出口貿易機械進口代理橡膠生產、蕃茄醬生產、農場餐廳麵包店漁撈業及冷凍漁產進口等,總投資金額約2,000萬美元。由於許多台商第1代已屆退休年齡,因此事業經營呈現半停滯狀態;台商第2代有些在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地發展,另有些則在西非國家從事貿易,總之,當地台商的商業活動並非十分活絡。現已成立「象牙海岸台灣商會」(Taiwa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in Cote d'Ivoire, TCCCI)。[22]

象牙海岸在臺灣則無投資紀錄。[23]

交流[17][编辑]

2008年8月,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國經協會)與臺灣非洲經貿協會組成「中華民國西非东非貿易拓銷團」前往象牙海岸,與出口促進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xports of Côte d'Ivoire, APEX-CI)共同舉辦第1屆「臺象經濟聯席會議」,象牙海岸商務部次長、財政暨經濟部經濟署長與會致詞並發表專題演講。會後並舉辦貿易洽談會。

2012年7月,中華民國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等人前往象牙海岸,並參加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圓桌會議

2015年3月,象牙海岸商務部外貿技術顧問應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邀請抵臺訪問,是近8年來訪臺的最高層級官員。

2015年5月,中華民國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副司長、國合會等人前往象牙海岸,並參加非洲開發銀行第50屆年會活動。

2017-2019年,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籌組「西北非貿易投資布局團」前往象牙海岸舉辦貿易洽談會。

2018年12月,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合作處長率團前往象牙海岸出席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年會。[23]

2019年6月,國經協會籌組「2019年西部非洲經濟合作及商機考察團」,前往史瓦帝尼加纳、象牙海岸等國,爭取合作商機。[23]

2022年11月,國經協會副理事長兼「台灣非洲經貿協會」理事長率團前往象牙海岸,並與象牙海岸投資促進中心(法語:Centre de Promotion des Investissements en Côte d'Ivoire, CEPICI)、商工總會(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de Côte d'Ivoire, CCI-CI)、中小企業聯合會(Fédération Ivoirienne des Petites et Moyennes Entreprises, FIPME)舉行會談。[16]

協定[编辑]

雙邊文件[24]
日期 簽署 備註
1962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與象牙海岸共和國技術合作協定》 以下簡稱中象
1967年4月26日 《中象關於成立「農作物繁殖及供應中心」技術合作協定》
1967年8月6日 《中象農業發展技術合作協定》 [註 2]
1971年8月31日 《中象貿易協定
1974年4月10日 《中象手工藝技術合作協定》 [註 3]
1974年10月29日 《中象關於大埠種籽農場技術合作協定》 [註 4]
1987年7月10日 《中象國際快捷郵件服務協定》

簽證[编辑]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象牙海岸可以電子簽證
象牙海岸護照英语Ivorian passport象牙海岸國民英语Demographics of Ivory Coast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需要簽證。

兩國國民皆須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對方國家。持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可以電子簽證的方式入境象牙海岸的阿必尚國際機場,停留最多90天。也可至駐台北的象牙海岸共和國名譽領事館申請實體簽證,申辦相對便利,停留最多60天。該國是黃熱病疫區,入境須出示黃熱病的疫苗接種證明(黃皮書)。[11][25]

象牙海岸護照英语Ivorian passport象牙海岸國民英语Demographics of Ivory Coast抵台參加國際會議、運動賽事、商展活動,則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26][27]

交通[编辑]

航空[编辑]

客運[编辑]

兩國無直航班機,可經由(不計航點遠近,截至2023年6月27日):

駕車[编辑]

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或申請象牙海岸駕駛執照,並投保車險,可在象牙海岸駕車。[28]

注釋[编辑]

  1. ^ 並非「駐華外國機構及其人員特權暨豁免條例」適用對象[12],因此未收錄至中華民國外交部網頁[13]
  2. ^ 1969年8月18日、1971年8月31日延期換文,1974年10月29日續簽,1977年8月8日、1980年4月16日延期換文
  3. ^ 1979年1月1日延期換文
  4. ^ 1977年8月8日、1980年4月16日延期換文

參考資料[编辑]

  1. ^ 馮國鏘. 徐旭東. 中央日報. 1976年5月24日. 
  2. ^ 呂伊萱. 陳慶男瓜國名譽領事資格 9月遭終止. 自由時報. 2017年12月6日. 
  3. ^ 3.0 3.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2月3日). 
  4. ^ 4.0 4.1 許雪姬. 中華民國歷任駐外大使(遷臺後,1949~2003.10). 《台灣歷史辭典》(附錄).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 ^ 張群小傳. www.history.com.tw. [201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6.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附錄五、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7.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聯大第四十八屆常會總辯論自本年九月廿七日至十月十三日止.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3年10月14日 [2019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8.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聯合國成立五十週年聯大特別紀念會議自十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四日召開期間.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5年10月26日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5日). 
  9.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5月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4). 
  10. ^ 象牙海岸共和國駐華兼使高飛(Pierre Nelson Coffi)在臺北亞泥大樓代表象國政府,頒贈名譽領事文憑予遠東紡織公司副總經理徐旭東.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 台北市: 台灣新生報. [2024-03-20]. 
  11. ^ 11.0 11.1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12. ^ 駐華外國機構及其人員特權暨豁免條例. 全國法規資料庫. 1997年5月7日 [2022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2日). 
  13. ^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4. ^ 駐館位置及聯絡方式.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15. ^ 游凱翔. 外交部:駐象牙海岸台北代表處恢復運作. 中央通訊社. 2022年11月12日 [2022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5日). 
  16. ^ 16.0 16.1 茅毅. 台灣駐象牙海岸代表處重啟 強化與西非實質關係. 自由時報. 2022年11月12日 [2022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2日). 
  17. ^ 17.0 17.1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18. ^ 市場拓展處. 象牙海岸禁用塑膠袋影響我國塑膠加工機出口.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8年3月9日 [2021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9月26日). 
  19.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署. [202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20.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21.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22. ^ 象牙海岸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9月26日). 
  23. ^ 23.0 23.1 23.2 雙二組第三科. 象牙海岸國家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9月26日). 
  24.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25. ^ 電子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26. ^ 誰具備申請電子簽證的資格?.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27. ^ 我的電子簽證效期多久?.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7). 
  28. ^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