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泽县
光泽县城和北溪
光泽县城和北溪
  光泽县 在南平市的位置
  光泽县
在南平市的位置
坐标:27°32′40″N 117°19′42″E / 27.5445365°N 117.3282935°E / 27.5445365; 117.3282935坐标27°32′40″N 117°19′42″E / 27.5445365°N 117.3282935°E / 27.5445365; 117.3282935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福建省南平市
政府駐地杭川鎮
下级行政区
8
政府
 • 县长赵大建
 • 县委书记陈中民
面积
 • 总计2,240.25 平方公里(864.97 平方英里)
人口(2021)
 • 總計16.04万[1]
語言
 • 母语方言邵将语 光泽话
闽北语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54100
電話區號0599
行政区划代码350723
国内生产总值¥91.18亿[2]
網站中国光泽
地圖

光泽县閩北語Guáng-că̤-gṳ̄ing)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武夷山西南麓,与闽赣两省的武夷山市邵武建阳黎川资溪贵溪铅山七县市交界,縣政府駐杭川鎮二一七路122号。

历史[编辑]

汉末三国孙吴开发南方,于永安三年(260年)在今福建省设立建安郡,在闽江支流富屯溪的上游设置昭武县。从此直到北宋,今光泽县域一直是昭武县(后改名邵武县)的一部分。邵武县西北(今光泽县西部)的武夷山脉较为低矮,地势从中低山向西迅速过渡为平原,与长江水系抚河流域的临川南城沟通紧密。开皇十二年(592年),邵武划归抚州武德四年(621年),邵武划归建州[3]:36[4][5]

武德七年(624年),于邵武县北设置洋宁镇,是为光泽县的前身。广明元年(880年),在邵武与南城边境设立杉关。此后南城-杉关-邵武的交通愈发重要,逐渐取代铅山分水关崇安一线,成为江西往返福建的主道。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洋宁镇改名财演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邵武县北部析置光泽县,隶属于邵武军,县治位于西溪、北溪交汇处的杭川。元、明、清,光泽县的名称、治所、辖境、隶属均保持稳定。[3]:36-37,713[6]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抗日战争期间,福州南昌等地大量难民逃至光泽,其中一些工商户在此经商办厂,使县城有过短暂的繁荣,战后即又衰落。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复归福建省。1956年,随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此后隶属不变。[3]:2-4

地理[编辑]

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近似由东北向西延伸的平行四边形山间盆地。盆地四周群山连绵,有55座千米以上的高山,东北部地势高。山岭多作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走向。从四周向中央逐渐降低,盆地底部较平缓,主要是丘陵、河谷、平原。山地占71.73%、丘陵占18.24%,平原占5.67%,山间盆谷占4.36%。

行政区划[编辑]

光泽县下辖3个、5个[7]

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风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

人口[编辑]

2021年,光澤縣常住人口12.9萬人,比上年減少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54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70%,比上年提高0.34個百分點。出生人口1117人,出生率7.29‰;死亡人口765人,死亡率為7.30‰;自然增長率為-0.01‰。户籍人口數16.04萬人,比上年減少0.12萬人。

交通[编辑]

教育[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20-3 年末户籍统计人口数(2017年). 福建统计年鉴—2018.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2. ^ 20-1 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 福建统计年鉴—2018.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3. ^ 3.0 3.1 3.2 光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光泽县志.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4. ISBN 750141226X. 
  4. ^ 邵武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邵武市志.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3: 86. ISBN 7501410534. 
  5. ^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 东南诸河、台湾卷.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85. ISBN 9787517027652. 
  6. ^ 福建省地方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交通志. 厦门: 鹭江出版社. 1998: 52-57. ISBN 7806105727. 
  7. ^ 2023年光泽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