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最后一个冰河世纪,人类开始居住在卢旺达地区。16世纪,卢旺达地区组建了众多王国。19世纪后被殖民。1962年获得独立。

新石器时代至中世纪[编辑]

在几千年之前,现今卢旺达这片区域曾是绿茫茫以及肥沃的土地。即使是末次冰期期间,紐格威國家公園的部分在冰层之上。[1]

中世纪[编辑]

至15世纪,从多班图人开始组成许多小的国家。其中包括胡图族图西族

卢旺达王国[编辑]

在16世纪,卢旺达地区建立了许多王国。19世纪,卢旺达王国变得更为集权化,并且不断的扩张。在王国中,国王是图西人,而胡图人和图西人的经济不平衡。

殖民时期[编辑]

卢旺达和大湖的地区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之前还没有分割。在1890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中,卢旺达和布隆迪被归为德意志帝国。德国将该地区组成卢安达-乌隆迪殖民地,成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比利时接受了该地作为国际联盟托管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该地区成为比利时托管地。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鼓励民主改革,但是遭到了图西族的抵制。

独立时期[编辑]

1959年由多数族群胡图族发动了革命,推翻了执政的图西族国王;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卢旺达共和国。独立后,卢旺达国内充满着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冲突。几年内,有十几万图西族人流亡到周边国家。

内战[编辑]

许多流亡与乌干达的图西族,成立了卢旺达爱国阵线.1990年10月1日,卢旺达爱国阵线从乌干达根据地侵入卢旺达。对此,当时的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军政府声称图西族企图再次奴役胡图族人,对图西族采取了种族灭绝的政策。战争持续了两年,1992年,政府军和卢旺达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签订了停火协议。

大屠杀[编辑]

1994年4月6日,一辆飞机在首都基加利上空失事,机上人员包括哈比亞利馬納总统和邻国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全部遇难。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军队和各军事组织种族屠杀中杀害了近80万的图西族和胡图族平民。爱国阵线再次攻入,7月占领了卢旺达北部。10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宣布停火协议,此一事件终告段落,在此事件中,联合国及西方国家几乎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及动作,放任胡图族军政府、民兵及激进份子的屠杀行为。事件结束后,因害怕图西人报复,200万胡图族人,逃到邻国刚果、坦桑尼亚等。

21世纪[编辑]

2003年8月举行的内战后首次大选,卡加梅以95.5%的得票率正式当选总统。9月,爱国阵线及其联盟赢得议会选举,卢长达9年的过渡期宣告结束。目前,卢旺达爱国阵线在卢旺达政坛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编辑]

  1. ^ Booth, Janice; Briggs, Phillip. Rwanda 3. Bradt Travel Guides. 2006: 6. ISBN 978-1-8416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