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名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唯名論(英語:Nominalism),形而上學的觀點之一,根源於古希臘柏拉圖學派(見:柏拉圖主義),經中古歐洲經院哲學家發展,長時間成為哲學探討的主題。在哲學中,它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爭論,它討論的是關於事物的概念(共相)與實在事物之間,存在的關係,與其出現的先後順序。唯名論認為現實事物並沒有普遍本質,只有實質的個體是存在的;共相非實存,而是代指事物性質的名稱,故稱「唯名」[1]

唯名論的立場與唯實論相反,但因為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唯名論的發展略晚於唯實論。在唯名論之下,發展出兩種版本的唯名論哲學。第一個立場認為不存在一個共相,只有一個一個分別的實存事物。第二個立場,又稱概念論,則認為,共相是由實存事物所推導出來的,所以實存事物存在先於共相。但是,共相一旦被建立之後,它就是存在的。

在西方哲學史中,最早對唯名論概念進行討論的哲學家,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其弟子亞里斯多德被認為是最早完成唯名論這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中古歐洲最早提出唯名論的神學家是法國的洛色林。唯名論与唯实論的对立就是中古西方哲學史中的共相之爭

唯名論簡述[编辑]

唯名論有幾個核心的論證,一個是共相問題,討論共相是否是實存的。另一個則被稱為玫瑰問題。

普遍性問題[编辑]

唯名論者認為,只有感官能夠感受到的,個別的存在,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只是由感官虛構推論出來的,一種概念。

另一個比較弱的唯名論立場,稱為概念論,它介於實在論與唯名論之間。他們認為,共相是由個別的性質所推論出的概念。但是,共相既然是由個別的共通特質,經過理性推導出來的,因此它存在於理性中。即使某一個体毀滅了,普遍的共相仍然是存在的。

玫瑰問題[编辑]

玫瑰問題則是以玫瑰的顏色及香味出發。

極端唯名論者認為,玫瑰有各式不同的顏色、外形與香味,因此,玫瑰這個共相概念,是不存在的,只是文字性的概念。不存在某種完美的玫瑰,只有各別的玫瑰,因為感官及思考,被歸納出玫瑰這個共相概念。

概念論者認為,玫瑰雖然有不同的外形及香味,但因為在不同玫瑰之中,擁有相同的特質。因此,我們才可以由感官經驗,推導出一個玫瑰的共相。在理性中的玫瑰共相,它不依賴個別的玫瑰,它有自己的性質,因此可以獨立存在。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