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南唐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灭南唐之战
北宋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974年9月-975年11月
地点
南唐沿长江一线
结果 南唐君主李煜战败投降,南唐灭亡
参战方
北宋
吴越国
南唐
指挥官与领导者
宋军:
赵匡胤
曹彬
潘美
王明
刘遇
吴越国:
钱俶
南唐军:
李煜 投降
杜真
郑彦华
朱令赟 
兵力
不详 不详,先后投入兵力远远超过22万

宋灭南唐之战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至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發動统一戰爭中,聯合吳越國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陆军渡江,攻破金陵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最终灭掉南唐的著名戰役。[1]

战役背景[编辑]

开宝四年(971年),北宋灭掉南汉[注 1],彻底平息了湖南南部的边患问题。此时的北宋版图的周边的中原国家除了北部的北汉之外,其余所有的势力都位于北宋的东南方。

开宝五年(972年)闰二月,北宋用反间计,让南唐君主李煜赐死了南唐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注 2]

开宝六年(973年)四月,宋太祖赵匡胤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以修著天下图经为名,从李煜处获取了涵盖南唐十九个州的兵力部署、人口分布等情报。[注 3]

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南唐人樊若水科举不中,上书南唐朝廷言事,也没有回音,于是决定投奔北宋。他利用丝绳和一条小船,在长江采石矶段反复度量江面宽度,计算出最终结果后,将计算结果和自己关于攻取南唐的计策一并上报北宋朝廷。赵匡胤在得到数据后,给了樊若水院试的机会,赐进士,并且授予舒州团练推官,将其家人接往北宋。后来又加封樊若水赞善大夫,在荆湖之地,依照樊若水的计策建造了数千艘黄黑龙船。[注 4]

当年九月,北宋派大臣李穆前往南唐宣李煜入汴京,实则是想在开战前扣押李煜,但被南唐大臣陈乔张洎识破。[注 5]

战前准备[编辑]

北宋[编辑]

开宝七年九月,赵匡胤派遣曹翰领兵奔赴荆南,曹彬李汉琼田钦祚随即跟进[注 6]。很快,又派遣潘美刘遇梁迥等人领兵奔赴荆南。[注 7]

十月,任命曹彬为升州(即当年的南京所在州名)西南面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督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注 8]

吴越[编辑]

开宝七年十月,赵匡胤任命吴越国国主钱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置使,赐战马二百匹,并任命丁德裕率领禁军一千人为钱俶先锋,同时担任钱俶部的监军。[注 9]

南唐[编辑]

一直没有预备。大将卢绛曾说吴越国必助宋,献计由自己假装叛乱,等吴越军应邀来协助平乱再与唐军夹击全歼之再灭吴越国,李煜没有采纳。直到宋军兵屯采石矶,李煜才有反应。所以完全没有战前准备。开战初期,他写信给钱俶,意图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他与自己合作以免一同成为亡国之君。但钱俶却把信交给了宋朝。

战役经过[编辑]

西路战事[编辑]

池州之战[编辑]

开宝七年十月,曹彬率部由蕲阳渡过长江,攻破陕口寨,阵斩南唐军八百人,生擒二百八十人,俘获多名将领[注 10]。随即曹彬部沿南岸顺江而下,直扑池州。沿途各个南唐军据点均以为是宋军例行巡江,在坚壁自守的同时派出使者送上礼品劳师,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池州守将戈彦直接弃城逃跑。闰十月,宋军进入池州。[注 11]

随即,曹彬部于铜陵击败南唐军,缴获二百余艘战舰,俘获八百余人。[注 12]

采石之战[编辑]

十一月,知汉阳军李恕败南唐鄂州水军三千余人,获战舰四十余艘;曹彬等上奏于新林寨败唐军数千人,获战舰三十艘。

十二月,南唐君主李煜下令金陵戒严,并同时下令:停止使用北宋开宝纪年,不论政府还是个人全部纪年时全部改用干支纪年,当年改称甲戌年;扩招兵马,如果有人进献钱财或粮食,直接进官加爵。[注 13]

当月,宋军将领,汉阳兵马监押宁光祚在长江北岸击败南唐鄂州水军[注 14];曹彬在白鹭洲[注 15]、新林港[注 16]连破南唐军。

开宝八年正月,黄州刺史王明被任命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当月,王明派遣部将武守谦渡江,在武昌击败南岸南唐军三百余人,攻拔樊山寨。[注 17]

秦淮河之战[编辑]

开宝八年二月,宋军将领朱洞派遣部将石曦于袁州西部边界地区击败南唐军。[注 18]

当月,曹彬率部于白鹭洲再败南唐军,三天后攻拔升州关城,南唐全体守卫官兵逃往城内[注 19]。又过了十一天,北宋将领侯陟在宣化镇击退南唐军[注 20]

三月,北宋将领刑琪率军渡江,在南唐宣州攻陷南唐军义安寨[注 21]。十天后,曹彬于长江中击退南唐军[注 22]。十二天后,北宋将领王继恩领兵数千人奔赴南唐前线[注 23]

四月,王明于江州击败南唐军[注 24];曹彬率部于秦淮河北岸击退南唐军[注 25]

七月,赵匡胤以南方潮湿,秋天暑熱,軍中瘟疫多發等因素,討論后下令曹彬等率部撤回广陵,盧多遜爭取命令取消失敗,此时侯陟因为收受贿赂被告,來到開封並向盧多遜求助,带病的侯陟在卢多逊的建议之下,向赵匡胤極諫不要退军。赵匡胤私下聽取建議,決定中止撤退。[注 26]

此后李煜派徐铉、道士周惟简等人先后前往北宋请求缓兵,但并没有成功。[注 27]

皖口之战[编辑]

十月,南唐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率十余万上江兵救援金陵,企图切断采石矶浮桥,在皖口遭遇宋将刘遇等军,朱令赟下令用火船攻击处于下风口处的宋军,刘遇部有些招架不住。此时风向突然转变,大火烧向了南唐军,唐军顿时大乱,朱令赟在惊恐之中被烧死,唐将王晖被俘。宋军缴获数万兵器。金陵城唯一可以指望的援军就此败亡,金陵局势愈发危急。

皖口之战后,李煜起初还不相信朱令赟已败亡。他于十一月再次派徐铉和周惟简前往北宋请求缓兵,赵匡胤怒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自此李煜彻底断绝了请求缓兵的念头。[注 28]

当月,王明声称于湖口击败南唐军。[注 29]

东路战事[编辑]

常州之战[编辑]

开宝七年十二月,钱俶率军围常州,并于几天后攻拔利城寨[注 30];六天后,在常州北部击败前来支援的南唐军[注 31]

开宝八年四月,钱俶率军围困常州,南唐常州刺史禹万成拒守,却被自己的部下金成礼劫持。金成礼随后开城投降。[注 32]

京口之战[编辑]

八月,丁德裕声称于润州城下击败南唐军。[注 33]

战役开始初期,李煜曾派遣亲信侍卫都虞候刘澄担任润州留后,并嘱咐称“这次任务非你不可。”刘澄拜别之后,用车辇带走了所有的金银财宝,并声称“这是前后所赐宝物,我会散尽这些财物来保卫国家。”[注 34]

当钱俶部刚刚抵达润州城下,还没有建好营寨的时候,刘澄部下请求出击,被刘澄喝止。李煜没过多久派凌波都虞候卢绛率领八千水军前来支援,刘澄却已经向吴越约定投降,对卢绛说“都城都保不住,保这座城池干什么!”无奈之下,卢绛只得重新突围而出,而刘澄大开城门投降。钱俶攻下润州城。[注 35]

金陵之战[编辑]

在曹彬等人列军三面包围金陵城后,潘美所部位列金陵城北,赵匡胤认为城北地势开阔,应该挖壕沟先做防御,以防南唐军夜袭军营。十一月,南唐军五千人果然夜袭宋军城北大营,曹彬出战全歼南唐军,并生擒其佩戴符印的将帅十几名。[注 36]

曹彬在多次劝降李煜未果后[注 37],在最后总攻前夕,曹彬忽然称病,借机对所有前来探望的宋军将领声明,入城之后不得滥杀无辜。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第二天曹彬“病愈”。[注 38]

当月,金陵城被攻陷,南唐将军呙彦马诚信以及马承俊率领各部巷战而死,大臣钟蒨身着朝服,与全部族人留在家中,宋兵攻入后,全族覆没。[注 39]

当天,李煜奉表纳降。南唐灭亡。[注 40]次日,南唐卫尉卿徐迪战死。[2]

江州之战[编辑]

李煜投降后,奉曹彬之命下令各地守将投降。江州刺史谢彦宾聚集将佐,想投降。江州指挥使胡则对下属说不可负李氏之恩,且京城被围已久,书信真假不明,于是与牙将宋德明杀死谢彦宾,众人推胡则为刺史,据城不降。宋太祖诏先锋都指挥使曹翰为招安巡检使,率兵讨伐。江州城险固,曹翰劝降无果,其在所率宋军战死多人后才于开宝九年(976年)四月趁胡则染病不能起床而破城,守军仍然与宋军巷战。曹翰磔杀胡则再腰斩尸首,并杀宋德明,屠城杀数万人,掠取金帛以亿万计。

宋太祖曾嘉奖胡则尽忠所事,派使者持诏书诏谕曹翰赦免抵抗者。但使者到独树浦被大风所阻数日不能渡河,最后在使者到达前一日,曹翰已经屠城了。

此外,卢绛退保宣州后也杀歙州刺史龚慎仪,据歙州继续抵抗,但传檄福建后未得响应,不久被宋太祖劝降。

战后影响[编辑]

此役过后,南唐所属十九个州、三个军辖地、一百零八个县、六十五万五千零六十五户全部归于北宋。[注 41]三年后,钱俶举族归降,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也一并投降北宋。此时的中原地区仅剩北汉一国。

注释[编辑]

  1.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开宝四年》:辛未,师至白田,南汉主素服出降,潘美承制释之。
  2. ^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开宝五年》: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潜使人画仁肇像,悬之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又指空馆曰:“将以此赐仁肇。”国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陈乔叹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矣!”
  3. ^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开宝六年》:是日,遣卢多逊为江南生辰国信使。多逊至江南,得其臣主欢心。及还,舣舟宣化口,使人白国主曰:“朝廷重修天下图经,史馆独缺江东诸州,愿各求一本以归。”国主亟令缮写与之。于是江南十九州形势,屯戍远近,户口多寡,多逊尽得之。归,即言江南衰弱可取状。
  4. ^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开宝七年》:初,江南人樊若水,举进士不中第,上书言事,不报,遂谋北归。先钓鱼采石江上,用小舫载丝绳维于南岸,而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凡数十往反而得丈尺之数,遂诣阙自言有策可取江南。帝令送学士院试,赐及第,授舒州团练推官。若水启帝,以老母及亲属皆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帝即诏国主护送,国主听命,戊辰,诏若水为赞善大夫,且遣使诣荆、湖,如若水之策,造大舰及黄黑龙船数千艘。
  5.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帝已分遣诸将,而未有出师之名,欲先遣使召李煜入朝,择群臣可遣者,以左拾遗、知制诰开封李穆使江南。穆至,谕旨,国主将从之,光政使、门下侍郎陈乔曰:“臣与陛下同受元宗顾命,今往,必见留,其若社稷何!臣虽死,无以见元宗于九泉矣!”张洎亦劝国主无入朝,国主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国者,盖望全济之恩。今若此,有死而已。”
  6.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九月,癸亥,命颍州团练使曹翰领兵先赴荆南,丙寅,复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洛阳李汉琼、判四方馆事田钦祚同领兵继之。
  7.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是日,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侍卫步军都虞候刘遇、东上閤门使梁迥等同领兵赴荆南。
  8.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甲辰,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
  9.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丁酉,以吴越王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仍赐战马二百匹,遣客省使丁德裕以禁兵步骑千人为俶前锋,且监其军。
  10.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乙亥,曹彬等自蕲阳过江,破峡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钱兴等三人。
  11.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初,宋师直趋池州,缘江屯戍皆谓每岁朝廷所遣巡兵,皆闭壁自守,遣使奉牛酒来犒师;寻觉异于它日,池州守将戈彦遂弃城走。闰月,己酉,曹彬等入池州。
  12.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丁巳,曹彬等及江南兵战于铜陵,败之,获战舰二百馀艘,生擒八百馀人。
  13.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十二月,金陵始戒严,下令去开宝之号,公私记籍但称甲戌岁。益募民为兵,民以财及粟献者官爵之。
  14.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丁未,汉阳兵马监押宁光祚败鄂州水军于江北岸。
  15.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己酉,曹彬败江南军于白鹭洲。
  16.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丙寅,曹彬等破江南兵于新林港口。
  17.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初,曹彬等师未出,帝命王明为黄州刺史,密授方略。明既视事,亟修葺城垒,训练士卒。至是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辛巳,明遣兵马都监武守谦等渡江,败江南兵于武昌,拔樊山寨。
  18.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二月,权知潭州朱洞遣兵马都监石曦败江南兵于袁州西界。
  19.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癸丑,曹彬等败江南兵于白鹭洲,乙卯,拔升州关城,守陴者皆遁入其城内。
  20.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甲子,知扬州侯陟败江南兵于宣化镇。
  21.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乙亥,权知庐州邢琪领兵渡江,至宣州界,攻拔义安寨。
  22.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庚寅,曹彬等败江南兵于江中。
  23.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壬寅,遣中使王继恩领兵数千人赴江南。
  24.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乙巳,王明败江南兵于江州。
  25.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曹彬等败江南兵于秦淮北。
  26.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左司员外郎权知扬州侯陟,受赇不法,为部下所讼,追赴京师。陟素善参知政事卢多逊,私遣人求哀。时金陵未拔,帝以南土卑湿,秋暑,军多疫,议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休士马为后图,多逊争不能得。会陟新从广陵来,多逊教令上急变言江南事。陟时被病,帝令皇城卒掖入见,即大言:“江南平在旦夕,陛下奈何欲罢兵?愿急取之。臣若误陛下,愿夷三族。”帝屏左右,召升殿问状,遽寝前议,赦陟罪不治。八月,甲辰,复以陟判吏部流内铨。
  27.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冬,十月,己亥,曹彬等遣使送铉及惟简赴阙。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于是大臣亦先白帝,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帝笑曰:“第去,非尔所知也。”既而铉入朝,仰而大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帝徐召升殿,使毕其说。铉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其说累数百言。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惟简寻以奏目进,帝览之,谓曰:“尔主所言,我亦不晓也。”帝虽不为缓兵,然所以待铉等,皆如未举兵时。壬寅,铉等辞归江南。
  28.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十一月,徐铉及周惟简还江南,未几,国主复遣入奏,辛未,对于便殿。铉言:“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甚切至。帝与反覆数四,铉声气愈厉,帝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帝复诘责惟简,惟简甚惧,乃言:“臣本居山野,非有仕进意,李煜强遣臣来耳。臣素闻终南山多灵药,它日愿得栖隐。”帝怜而许之,仍各厚赐遣还。
  29.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庚辰,王明言败江南兵于湖口。
  30.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癸亥,吴越兵拔利城寨。
  31.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辛未,吴越王俶败江南兵于常州北境。
  32.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癸丑,吴越兵围常州,刺史禹万成拒守,大将金成礼劫万成,以其城降。
  33.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癸亥,丁德裕言败江南军于润州城下。
  34.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初,江南闻有宋师,国主以京口要害,擢素所亲任侍卫都虞候刘澄为润州留后,临行,谓曰:“卿未合离孤,孤亦难与卿别,但此行非卿不可。”澄泣涕辞归,尽辇金玉以往,谓人曰:“此皆前后所赐,今当散此以图勋业。”国主闻之喜。
  35.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及吴越兵初至,营垒未成,左右请出兵掩之,澄不肯。国主寻命凌波都虞候卢绛引所部舟师八千来援,时澄已通降款,徐谓绛曰:“间者言都城受围日久,若都城不守,守此何为!”绛亦知城终陷,遂溃围而出。戊寅,澄帅将吏开门请降,润州平。
  36.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先是曹彬等列三寨攻城,潘美居其北,以图上。帝视之,指北寨谓使者曰:“此宜深沟自固,江南人必以夜来寇。亟语曹彬等,并力速成之,不然,将为所乘矣。”赐使者食,且召枢密使楚昭辅草诏,令徙置战棹,使者食已即行。彬等承命,自督丁夫掘堑,堑成。丙戌,江南果夜出兵五千袭北寨,人持一炬,鼓噪而进。彬等纵其至,乃徐击之,皆歼焉,又获其将帅佩符印者凡十数人。
  37.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金陵被围,自春徂冬,居民樵采路绝。曹彬终欲降之,累遣人告国主曰:“城必破矣,宜早为之所。”国主约先令其子清源郡公仲寓入朝,既而久不出。彬日遣人督之,且曰:“郎君不须远适,若到寨,即四面罢攻矣。”国主终惑左右之言,但报云:“仲寓趣装未办。”彬又遣告曰:“稍迟,即无及矣!”国主不听。
  38.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先是帝数遣使者谕彬以勿伤城中人,若犹困斗,李煜一门,切无加害。于是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疾非药石所愈,愿诸公共为信誓,破城日不妄杀一人,则彬之疾愈矣。”诸将许诺,乃相与焚香为誓。翌日,彬即称愈。
  39.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乙未,金陵城破,将军呙彦、马诚信及弟承俊帅壮士巷战死。勤政殿学士豫章钟蒨,朝服坐于家,乱兵至,举族就死不去。
  40.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国主乃奉表纳降,与其群臣迎拜于门。
  41.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八年》:十二月,己亥朔,江南捷书至,凡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有八,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有五,群臣皆称贺。帝泣谓左右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此实可哀也。”即诏出米十万石赈城中饥民。

参考资料[编辑]

  1. ^ 该条目翻译并整理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开宝四年》、《续资治通鉴·宋纪七》以及《续资治通鉴·宋纪八》。
  2. ^ 《徐迪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