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政治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国政治体(拉丁语:Status Imperii;德语单数:Reichsstand;德语复数:Reichsstände;英语:Imperial State/Imperial Estate),是指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Reichstag)拥有席位和投票权的政治实体,这些政治实体共同组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少数帝国官员有席位但无投票权,就其本身而言算不上“帝国政治体”。[1]

与领地的关系[编辑]

帝国政治体最初与某一块特定的领地而非个人挂钩。因此: 1.当多个个体共同统治某块政治体的不同部分时,投票权共享; 2.相反,拥有多个与政治体,就有多个投票权。 1653年以来,皇帝原则上不能接纳无领地的个人成为“帝国政治体”,即所谓的“Reichsständische Personalisten”(帝国政治个体)。但也有例外。

保留条件[编辑]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可能丧失“帝国政治体”地位: 1.遭到皇帝或议会下达的帝国禁令,最著名的例子是三十年战争时期莱茵帕拉丁选侯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因为指挥波西米亚起义而受罚; 2.割让给外国(除非另有条款声明保留); 3.被吞并,即成为另一个政治体的附庸(但并非必然如此); 4.被另一个家族继承(1648年后)。

特权[编辑]

“帝国政治体”的特权有: 1.在帝国议会投票,投票可以是个体票,也可以是集体票; 2.凌驾于帝国臣民之上; 3.家族事务的自治; 4.与外国人以及其他帝国政治体结盟; 5.其他。

參考文獻[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