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戰 (1894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壤之戰
甲午戰爭的一部分

水野年方
地点
结果 大日本帝國陸軍勝利
参战方
 大日本帝国  清朝
指挥官与领导者
野津道貫
桂太郎
清朝 葉志超
清朝 左宝貴 
兵力
20,000 13,000 – 15,000
伤亡与损失
死者102人、負傷者433人、行方不明者33人 死者約2,000人、負傷者約4,000人

平壤之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94年9月初,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20000餘人,军防御部队为15000餘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日軍元山、朔寧兩支隊於9月16日上午八時三十分攻下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牡丹台。清军驻守平壤的总兵力,计步、马、炮约15000人,平壤城中贮存足够全军一个月食用的军粮,而日军因种种原因而粮食严重不足,当夜平壤下雨,日军冒雨露宿,处境较为困难。若清军多坚守一日,日军便会因断粮而撤军。但叶志超畏敌怯战,弃城逃走。清军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死伤惨重。[1]而日军夺得平壤城,获得城中所有战略物资和粮食。

日军在平壤所缴获的战利品有:

各类大小口径炮35门,步骑连发枪550支,后膛单发枪及其他枪610支,炮弹792发,子弹56万发,行军帐篷1092顶,军用锅354口,各种粗细杂粮4700石,大车156辆,乘马及驮马250匹,金砖43公斤,金锭540公斤,以及火药、信管、纸币和其他物资无数。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平壤之戰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皇帝由此,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

参考资料[编辑]

  1. ^ 从叶志超甲午战争败绩反思清军用人制度--军事--人民网. military.people.com.cn.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