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惠洪(1071年—1128年),名德洪,字覺範,號寂音尊者,又號明白庵甘露滅冷齋石門精舍等,人們有時又以“洪覺範”稱呼之,[1]俗姓[2]。北宋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3]

生平[编辑]

出生於今宜豐縣橋西鹽嶺下竹園彭家,族叔彭幾,官至協律郎。元丰七年(1084),惠洪年十四歲,父母雙亡,至县城北郊三峰山宝云寺為童子。元祐二年(1087),惠洪在新昌縣洞山師從克文禪師,學習出世之法。元祐四年(1089),参加东京天王寺佛经考试,冒惠洪名得剃度为僧。元祐六年(1091),依止宣秘大師深公,講《成唯識論》,又憑藉詩才在京城縉紳間聞名。之後離開京師,仍從克文禪師為侍者。紹聖四年(1097)移住洪州寶峰院,之後的幾年間雲遊各地,多次前往杭州。崇寧二年(1103),在長沙雲蓋山,與陳瓘交往。翌年初,黃庭堅路過長沙,惠洪與之唱酬。尚書左丞張商英罷相後,三次招徠惠洪,稱讚他為“天下之英物,聖宋之異人”。大觀元年(1107),在知撫州朱彥的邀請下住臨川北景德寺,建明白庵。大觀三年(1109),惠洪在江寧府清涼寺,因僧人狀告他偽造度牒,下江寧制獄,入獄一年,遇赦,翌年四月出獄,喪失了僧籍。然而張商英為其特奏,再次得度,且因叔父彭幾與郭天信的關係,獲得了“寶覺圓明大師”之號。政和元年(1111),因张商英、郭天信一案牵连,杖二十,刺配流放朱崖軍(今三亞市)。配流期間,改號甘露滅,又有詩自稱“海上垂鬚佛”,後世日本僧人有時以“垂鬚佛”稱之。三年後赦還,居筠州。政和八年(1118),在江西雲遊時,惠洪遭一道士狀告,稱其為張懷素黨人,遂再次下獄于南昌。百餘日後遇赦,出獄。靖康元年,蔡京等新黨倒台,朝廷追復張商英、陳瓘等官爵。惠洪見政局已改,再次前往京師,要求恢復僧籍,獲得允許。建炎二年(1128)示寂于建昌縣(今江西永修)同安寺。塔頭在建昌縣鳳棲山。[1]

惠洪長於詩文,“觉范斯须立就”,[4]《彦周诗话》说:“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被推为“宋僧之冠”,[5]王安石女兒稱其“浪子和尚”。[6]方回瀛奎律髓》收錄惠洪〈贈尼昧上人〉詩,有“未肯題紅葉,終期老翠微。余今倦行役,投杖夢煙霏”之句,內容近於挑逗尼姑,方回評論道:“紅葉之句,又似侮之;末句有欲炙之色,女人出家終何益哉!”[7]難免坐實了“亦洪有以取之也”的六根不淨形象。[8]

惠洪的禪學承繼的是臨濟宗黃龍派,特別是其師父真淨克文的學說。惠洪提倡“禪教合一”,為《楞嚴經》《法華經》做箋釋,也是受克文的影響。惠洪的禪學特點在於其“以筆硯作佛事”,以詩文為宣揚禪理的手段。這種觀念與傳統的禪門觀念“平常無事”“不立文字”相違,在當時也引起了反對。相應地,惠洪則打出了“文字禪”的旗號,藉以批判“無事禪”。惠洪認為,不能拘泥於“不立文字”,他說“大智精妙颖悟之力‚能到其所安。此中虽无地可以栖言语‚,然要不可以终去语言也。”(《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五《题百丈常禅师所编大智广录》)惠洪還致力於僧史的編纂,著有《禪林僧寶傳》,他認為通過記述過往高僧的言行,可以樹立“典型”,以供後人學習。[9]

著作[编辑]

著述頗豐,作品有《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10卷[10]、《林間錄》[11]、《天厨禁脔》3卷等。周泳先辑其词为《石门长短句》1卷。

惠洪的作品大約在室町時代早期傳入日本。至日本寶永七年(1710),曹洞宗僧人廓門貫徹《注石門文字禪》出版。貫徹為惠洪作此注耗時二十年。[1]

注釋[编辑]

  1. ^ 1.0 1.1 1.2 周裕鍇. 石門文字禪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73200198. 
  2. ^ 五灯会元》卷十七则说他俗姓彭,《寂音自序》說俗姓喻。
  3. ^ 郡齋讀書志》謂惠洪係出高安喻氏。
  4.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六
  5. ^ 《宋诗钞》
  6. ^ 《能改齋漫錄》卷一一
  7. ^ 《瀛奎律髓》卷四七
  8. ^ 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
  9. ^ 周裕鍇.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7-20, 45 (4): 82-95 –通过知網. 
  10. ^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六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作十卷
  11. ^ 林間錄.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