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 (巴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橋
黃昏時的新橋
坐标48°51′27″N 2°20′29″E / 48.85750°N 2.34139°E / 48.85750; 2.34139坐标48°51′27″N 2°20′29″E / 48.85750°N 2.34139°E / 48.85750; 2.34139
跨越塞納河
地點法國巴黎
上游桥梁兑换桥
圣米歇尔桥
下游桥梁艺术桥
设计参数
桥型拱橋
建筑材料岩石
全长232公尺[1]
宽度22公尺[1]
跨數7 + 5
历史
設計师Believed to be Baptiste Androuet du Cerceau and Guillaume Marchand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by Soufflot, Perronet, Lagalisserie and Résal[2]
开工日1578年[1]
完工日1607年[1]
地圖
地圖

新橋(法語:Pont Neuf),是法國巴黎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新橋」這個名稱是為了從許多連結兩岸的橋梁中區別出來而取的。

新橋位於西堤島(位於塞納河的中心,也是巴黎歷史的核心)的西邊,連結巴黎的左岸(巴黎的南部)與右岸。新橋長278公尺(912英尺),寬28公尺(大約92英呎),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西堤島與左岸之間的部分有5個拱,與右岸連接的部分則有7個拱。

歷史[编辑]

亨利三世在1577年計畫建造的新橋,最後在1606年才完工

早在1550年,當時的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就希望在塞納河上建造一座新的橋樑,這是因為當時的聖母橋(Pont Notre-Dame)負荷過大。但後來因為成本過高,所以這個計畫並未實現[2]

亨利三世在1577年決定建造這座橋樑[2],並在1578年動工,並完成4支橋墩[2]。橋樑設計在1579年出現大改變,因為當時想要拓寬橋面,讓房屋可以建造在橋上。這個企圖也導致橋墩必須繼續延伸。這些橋墩後來花費9年才完成。在長期的耽誤下,工程在1588年再次展開,但又因為法國宗教戰爭爆發,所以工程又延遲到1599年[2]。新橋直到1607年才完工,當時由亨利四世正式揭幕。

橫跨塞納河的新橋

就像同時代大部分的橋樑一樣,新橋遵循羅馬的傳統慣例,被設計成由一系列短小拱橋所組成。新橋也是巴黎首座石造的橋樑,雖然房屋無法搭蓋在橋樑上方。在大型馬車通過時,行人可以暫時躲避在堡壘當中。新橋上不建造房屋是由亨利四世所決定的,因為這樣才不會阻礙羅浮宮(亨利四世任內進行大幅擴建[3])的景色。

在新橋剛建造完成時[2],通過它的交通狀況相當繁忙。在一段長的時期中,新橋是巴黎最寬的橋樑。新橋多次歷經修復及更新,包括重建橋拱,讓橋拱從半圓形變成橢圓形,並因此降低鐵路的高度(1848年至1855年之間)。1885年時,一支橋墩塌陷,並使得鄰近的兩個拱位置偏移[2]

從1994年至2007年間,新橋進行一次大規模修復,以慶祝新橋完工400週年。

亨利四世雕像[编辑]

新橋上的亨利四世騎馬雕像

在新橋穿過西堤島的位置,擺放著三座亨利四世騎馬的雕像,這原先是由亨利四世的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在1614年命令詹波隆那來設計的。在亨利四世去世後,詹波隆那與助手皮耶特羅·塔卡完成這座雕像,並由皮耶特羅·弗朗塔維拉在1618年豎立在此。雕像後來在1792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受到破壞,但在1818年波旁王朝復闢後再度重建。重建的雕像的原料是從路易·夏爾·安托萬·德賽的雕像而來,並使用原本的模具來製作。新的設計師弗朗索瓦-弗雷德裡克·勒莫在雕像內部放置四個箱子,裡面包括亨利四世的歷史文獻、一捲核准雕像建造的17世紀羊皮紙、重建雕像的核准文件及曾經捐款的社會大眾名單。

雅克·德·莫萊[编辑]

聖殿騎士團大團長雅克·德·莫萊(Jacques de Molay)於1314年3月18日在西堤島靠近新橋的地方被處以火刑,這次事件是由腓力四世所下令,因為雅克·德·莫萊否認自白內容而觸怒腓力四世。

克里斯多計畫[编辑]

著名藝術家夫婦克里斯多·克勞德(Christo Claude)與珍妮·克勞德(Jeanne Claude)在1985年計畫將新橋整個包裹起來完成他們的裝置藝術[4],在獲得巴黎市長的允許後,這項計畫在1985年8月25日開始,於9月22日完成。

位置[编辑]

新橋位在塞納河上,下游有藝術橋,而上游則有兌換橋(Pont au Change)及聖米歇爾橋(Pont Saint-Michel)橫跨河面。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 Structurae数据库中Pont-Neuf的数据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Whitney, Charles S. Bridges of the World: Thei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ineola,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2003: 137–141 [1929]. ISBN 0-486-42995-4. 
  3. ^ Strohmayer, Ulf, Engineering Vision: the Pont-Neuf in Paris and Modernity. in The City and the Senses: Urban Culture since 1500, ed. A. Cowan and J. Steward. Basingstoke: Ashgate, 2007, 75-92
  4. ^ 存档副本. [201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4).  Christo site page on the Pont Neuf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