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外之戰
日期前247年
地点
河外(今黃河以南[1]
结果 秦軍戰敗退走,聯軍追擊至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北)才退兵
参战方
秦國 魏國
趙國
韓國
燕國
楚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蒙驁 信陵君
兵力
不詳 不詳
伤亡与损失
不詳 不詳

河外之戰發生於前247年,戰國時代秦國五國聯軍之間的一場戰爭。

背景[编辑]

前257年,信陵君魏無忌在邯鄲之戰救趙有功,但他竊取其兄魏安釐王虎符,又擊殺魏將晉鄙,因而害怕魏王降罪,不敢再回魏國,所以便命令副將率領魏軍回國,自己卻率領賓客停留在趙國。秦莊襄王聽說信陵君留在趙國,認為這是攻打魏國的大好機會,於前247年,命令大將蒙驁率領秦軍東向討伐魏國。恢復了元氣的秦軍大舉進攻魏國,魏軍屢敗,不能抵擋秦軍進攻。魏安釐王為此焦慮不安,就派使者去請魏無忌回國。魏王派使者持黃金彩幣,請魏無忌回國抵拒秦軍。在毛公和薛公的勸諭下,起初猶豫不決的魏無忌終於決定回到魏國。魏無忌和魏安釐王兄弟兩人十年未見,重逢時不禁相對落淚。魏安釐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即魏軍最高統帥[2][3]

戰爭過程[编辑]

信陵君回國後,魏王免去他竊符殺將之罪,頒授上將軍印。信陵君致書各國,請求派兵救援魏國。趙、韓、楚、燕等國國君素來敬重信陵君,紛紛遣軍到魏國,聽信陵君節制,只有齊國不肯發兵。魏無忌率領魏、趙、韓、楚、燕五國聯軍西向攻秦,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秦軍敗退。聯軍追至河外,包圍了秦軍。信陵君親冒矢石,率先沖鋒。全軍士氣大振,緊隨衝鋒。秦軍陣營混亂,蒙驁因腹背受敵,被迫向西退兵。聯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堅守不出。兩軍相持踰月,聯軍才退兵撤回。魏安釐王為表彰信陵君敗秦收復關東失地功勞,拜為上相,封邑五城[4][5]

參考文獻[编辑]

  1. ^ 史記正義】注:蒙驁被五國兵敗,遂解而卻至於河外。河外,陝、華二州也。
  2. ^ 史記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遊,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樑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複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
  3. ^ 資治通鑑 卷五 周紀第五》:蒙驁帥師伐魏,取高都、汲。魏師數敗,魏王患之,乃使人請信陵君於趙。信陵君畏得罪,不肯還,誡門下曰:「有敢為魏使通者死!」賓客莫敢諫。毛公、薛公見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於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卒,信陵君色變,趣駕還魏。
  4. ^ 史記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5. ^ 資治通鑑 卷五 周紀第五》: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將軍。信陵君使人求援於諸侯。諸侯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國之師敗蒙驁於河外,蒙驁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關,抑之而還。

參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