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澤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浊泽之战
濁澤之戰
日期前369年
地点
濁澤(今屬山西运城
结果 韓趙聯軍大敗魏軍。但是其後,韓懿侯趙成侯意見分歧,韓趙聯軍各自回國,安邑之圍遂解。魏罃自立為魏王。
参战方
韓國
趙國
魏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韓懿侯
趙成侯
魏緩
魏罃
兵力
不詳 不詳
伤亡与损失
不詳 不詳

濁澤之戰,是前369年韓國趙國聯軍攻打魏國的一場戰爭。起源於魏國公子魏罃魏緩兄弟爭立為君韓懿侯趙成侯發起聯軍,支持魏緩,討伐魏罃;後來韓、趙內訌,聯軍解散。魏罃殺了魏緩並登基,是為魏文惠王

簡介[编辑]

前371年,魏武侯在尚未指定魏國繼承人的情況下逝世,國內發生混亂,兒子魏罃魏緩互相爭立[1]

當年七月,魏緩逃亡到達邯鄲,請求趙成侯出兵為他回國爭位。前369年,魏國大夫公孫頎亦從宋國經由趙國進入韓國會見韓懿侯遊說他,魏罃雖有王錯相助,挾據上黨,只得半個魏國而已,若能趁魏國內亂之際,聯合趙國,定能除掉魏罃及打敗魏國,實在機不可失。

韓懿侯聽了很高興,就跟趙成侯合兵一起進攻魏國。趙成侯與韓懿侯親率兩國軍隊,聯兵大舉討伐魏國。聯軍在黃河以北集結,進攻魏國城邑葵(今河南焦作西北),一舉攻克,士氣大振,再揮兵西進向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進發。魏罃坐鎮安邑,連忙派出魏軍在濁澤(今山西运城)迎戰。韓趙聯軍勢大敗魏軍於濁澤,進而包圍安邑

此時,韓懿侯和趙成侯發生了分歧,趙成侯主張除去魏罃,改立魏緩,並要求魏緩割讓土地給兩國,這樣趙、韓都得益。韓懿侯認為這樣會被其他諸侯視為貪婪、暴虐,不符合外交政策。韓懿侯反而主張取得土地之後,要讓魏罃、魏緩「同時並立」,分成「兩個魏國」,使魏國成為宋國衛國那樣的弱國,則韓趙兩國日後再無魏國之患。

韓懿侯和趙成侯大吵一架,固執己見,韓懿侯不悅,遂乘夜率領韓國軍隊離去。趙成侯見趙軍勢孤,不能再戰,也領軍撤走。聯軍不戰自破,安邑之圍即解。魏罃殺死魏緩,自立為君[2][3]

參考文獻[编辑]

  1. ^ 資治通鑑 卷一 周紀第一》: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與公中缓爭立,國内亂。
  2. ^ 史記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罃得王錯,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說,乃與趙成侯合軍並兵以伐魏,戰於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彊於宋、衛,則我終無魏之患矣。」趙不聽。韓不說,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家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3. ^ 資治通鑑 卷一 周紀第一》:公孫頎謂韓懿侯曰:“魏亂,可取也。”懿侯乃與趙成侯合兵伐魏,戰於濁澤,大破之,遂圍魏。成侯曰:“殺罃,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二國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殺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貪也。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強於宋、衛,則我終無魏患矣。”趙人不聽。懿侯不悅,以其兵夜去。趙成侯亦去。罃遂殺公中緩而立,是為惠王。

參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