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朔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朔端
别名潘燮
出生(1901-10-19)1901年10月19日
 大清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
逝世1978年9月14日(1978歲—09—14)(7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
效命 中華民國
母校黄埔军校
军种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46年
军衔 少將
参与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 投降

潘朔端(1901年10月19日—1978年9月14日),又名潘燮,字孝源(元),男,云南威信人,中华民国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早期生涯[编辑]

潘朔端是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人。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1918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1],10月毕业后派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第1团少尉排长。1927年3月调升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8师政治部上尉科员,7月升任第8师政治部总务科少校科长兼工兵营指导员。1928年7月离职后闲居上海。1929年2月,经卢濬泉邀请回滇,4月出任讨逆第十路军军官候补生队第4中队上尉中队长,后因宣传左倾和反抗军阀,被革职[2]。10月改任第98师军士队(原军官候补生队改编)第4中队上尉中队长。1930年10月调升第98师步兵第6团第3营(1931年4月所部改称讨逆第十路军步兵第3旅第8团第3营,1935年2月29日所部改称剿匪第2路军步兵第3旅第6团第3营)少校营长,1936年1月调升剿匪第2路军步兵第3旅第5团第1营(1937年6月19日所部改称独立第23旅步兵第5团第1营)中校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编辑]

卢沟桥事变,滇军将领龙云将部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下辖182、183、184三个师,潘朔端任第六十军第183师步兵第541旅1081团长(1939年2月所部改称第183师步兵第547团),参加台儿庄战役[3],率部与日军发生肉搏战,战事惨烈[4],获得五等宝鼎勋章[5]。之后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1940年6月18日升任183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5月兼任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1大队第2中队中队附(6月免去兼职)。1942年,日军经缅甸进入云南境内,并攻占腾冲龙陵,直抵怒江。云南省主席龙云接受卢濬泉保荐,潘朔端于6月12日接任滇黔绥靖公署步兵第六旅(辖两团)少将旅长[6]。1943年7月10日,滇军第六旅扩编为暂编二十三师(辖三团),潘朔端升任少将师长。1945年3月9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9月,进入越南,接受日本军队投降,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抗战结束后,暂编二十三师分编到各师,潘朔端于11月21日调任第60军184师少将师长[5]

第二次国共内战、投共[编辑]

1946年4月间,潘朔端率领184师,从越南通过海运到东北参加国共内战,下设550团、551团、552团,归新六军廖耀湘指挥。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时,黄埔军校同班同学林彪写密信给潘朔端[7][8],随后他找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团长魏瑛开会,率部在海城宣布投诚[9]。部队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辖第184师、新编第1师),潘朔端任军长[10]

1947年秋,潘朔端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11]。1948年5月,潘朔端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2],同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5][1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

随后率部随宋任穷周保中大军南下进入云南,与第二野战军四兵团陈赓所部会师昆明。1950年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此后长达二十年担任市长[15]。他在接任之初,即平定物价、整顿市场,成立救济会和福利事业,整顿治安与社会秩序[16]。1955年,授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修建昆明钢铁厂至矿山公路,潘朔端兼任总指挥[17]。此后他主张建设昆明为旅游城市,并修建动物园、公路和街道种植[18]

文化大革命期间,潘朔端受到冲击,于1968年8月被免职,1972年4月才以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才恢复主持政府工作[19]。1977年12月当选为云南省政协常务委员,1978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6月因病离职,8月30日因失血过多,住进医院。9月14日,因抢救无效病逝,终年78岁[5]

参考[编辑]

  1. ^ 杨牧; 袁伟良. 黄埔军校名人传.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1586–1588 [2014-07-12]. ISBN 978-7-215-054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云南省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云南文史集粹: 政治, 军事.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403–404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3. ^ 张荣才. 昭通地区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399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1). 
  4. ^ 血战25昼夜,60军用血肉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和讯网.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5. ^ 5.0 5.1 5.2 5.3 邓沛. 走向光明 ——潘朔端将军的传奇人生. 昆明党史.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6. ^ 威信县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663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7. ^ 刘东元. 关东浩歌 争取曾泽生, 潘朔端起义纪实. 解放军出版社. 2002: 66 [2014-07-12]. ISBN 978-7-5065-41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8. ^ 鲁杰. 和平之路 国民党军重大起义纪实. 团结出版社. 1997: 67 [2014-07-12]. ISBN 978-7-80130-04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5). 
  9. ^ 新开岭战役:全歼国军“千里驹” 东北战场开纪录. 海外网. 2014-06-27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0. ^ 朱德与军事统一战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11.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云南省志 军事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501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9). 
  12. ^ 吉林市文史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34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13. ^ 长春起义纪实.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 183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14. ^ 丁晓春; 戈福彔; 王世英. 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7: 183 [2014-07-12]. ISBN 978-7-80023-0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15. ^ 杨孝文 ((政协志)); 昆明市政协志编纂委员会. 昆明市政协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6–9 [2014-07-12]. ISBN 978-7-222-0300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3). 
  16. ^ 张荣才. 昭通地区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446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1). 
  17. ^ 侠义市长潘朔端. 云南日报网.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18. ^ 法式田园在云南生根发芽. 光明网.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19. ^ 盘龙区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836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