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蘭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益蘭州,中國元代州名。益蘭突厥語,意為[註 1]。因州境山中“見一巨蛇,長數十步,从穴中出飲河水,腥聞數里”[1],遂以為州名。其地在唐麓嶺北麓,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小葉尼塞河)南岸。元仁宗以後隸屬于嶺北行省。今屬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州治所在今圖瓦共和國首都克孜勒西南。

历史[编辑]

益蘭州在唐代鐵勒部落都播(今称图瓦)與黠戛斯之地。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黠戛斯首領請求內附,唐太宗以其地置堅昆都督府唐高宗時隸屬于安北都護府、元時稱黠戛斯為吉利吉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吉利吉思臣服于蒙古,置千戶所蒙哥時,吉利吉思為拖雷妻唆魯禾帖尼之封地,後為其子阿里不哥所領。

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劉好禮為吉利吉思、昂可剌、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五部斷事官,以益蘭州為治所,修築府庫、站赤,屯兵駐守。劉好禮使中原工匠教當地百姓制陶、造船,改變其“以杞柳為杯皿,刳木為槽以濟水”的習俗。益蘭州成爲謙河、昂可剌河(今安加拉河,及葉尼塞河下游)流域的政治經濟中心。至元九年(1272年),宗王脫帖木兒響應窩闊臺後王海都叛亂,佔據益蘭州、謙州。劉好禮被俘,不久被放回。十六年(1279年)劉好禮再次被叛軍所執,次年南逃回大都。三十年(1293年),吐吐哈收復益蘭州等五部,遷其部分人口于遼陽、大都、山東等地。

註釋[编辑]

  1. ^ 土耳其語中的‘蛇’是Yılan。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1. ^ 元史·地理志

来源[编辑]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