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群落

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

群集(英語:community)又称群落群聚[1],是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生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

从定义可知,它是由在一个群落生境里生活的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也称为生物系统组成的。生物地理群落是生物和地理因素,就是说无生命的环境的总和。这些关系的总和则是生态系统。这个概念1877年由卡尔·奥古斯都·莫比奥斯提出,他将一个牡蛎海岸上的所有生物称作“生物社区”或是“生物群落”。

一个群落的生物物种占据不同的小生境。一个群落的生物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

变化的从属关系[编辑]

一个物种,特别是当它迁徙的时候,它会成为不同生物群落的成员。例如,在海洋的幼河鳗鱼叶状幼体的形式属于浮游生物,后来成为草鳗时它则成为海洋自游生物,到最后它成为河流里或湖里的自游生物。而不同的生长阶段也会使一个物种轨归到不同的群落中去。例如大多数的的幼体是无节幼体,算作浮游生物。但成体却会生活在水中或岸边,这时它们就属于底栖生物。而很多贝类动物和多毛纲动物也是如此。

群集的特性[编辑]

  • 一个群集生境的小生境越是多样,那么其中的物種就越丰富。(热带雨林
  • 一个群集生境的非生物因素和全球平均值相差越大,其物种也会越少,但个体数目却会越多。这个区域的群集通常是高特异性的。(盐湖深海
  • 一个群集生境的生存环境越是缓慢连续地交替改变,群集也越丰富。(珊瑚礁

群集的结构[编辑]

在生物群集中,各个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编辑]

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

森林的群集结构为例。在植物的分层上,由上至下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动物的分层亦呈这种垂直结构:猫头鹰松鼠居于森林上层,大山雀柳莺等小型鸟类在灌木层活动,鹿野猪等兽类居于地面,蚯蚓马陆等低等动物则在枯叶层和土壤中生存。

水平结构[编辑]

水平结构是指在群集生境的水平方向上,种群呈镶嵌分布。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

同样以森林为例。在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这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木与草丛。

群集的演替[编辑]

一個群集被另一個群集取代的過程稱為群集的演替。

生物尸积群[编辑]

生物尸积群显示了地质史上某个瞬间的群落状况。在这么一个生物尸积群里,一个群落的生物会被共同埋在一起并成为化石

參考[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参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