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庭堅
黃庭堅
清宫殿藏画本
時代北宋
庭堅
魯直
山谷道人
出生慶曆五年六月二十四日(1045年8月9日)
逝世崇寧四年四月初九日(1105年5月24日)(59歲)
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黃庭堅像
廬山博物館藏黃庭堅像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鲁直,號山谷道人豫章先生,晚號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亦自称为南昌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2],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文節

生平[编辑]

其名庭堅,出於古賢人八愷之名。嘉祐六年,年轻的黄庭坚跟随舅舅李公择游学淮南。治平三年,两次为乡贡,都名列前茅。[3]

黄庭坚是治平四年(1067年)许安世进士[4],调任汝州叶县县尉,一直在任到熙宁五年。元丰元年,黄庭坚时任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初次与苏轼通信往来。教授卸任后,黄庭坚回京至吏部改官,得到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知县的官位。元丰四年癸亥,庭坚自太和前往德州德平镇,路途中于南安军负责考试举人。元丰八年四月丁丑,新即位的宋哲宗以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将黄庭坚上召京师。[3]

元祐元年十月,黄庭坚除神宗实录检讨官,加集贤校理,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迁著作佐郎。元祐三年,苏轼负责当年的贡举事宜,黄庭坚当时与李公麟等人为苏轼的副手。黄庭坚在史馆的这段时期,正好与苏轼相唱和,为一时文化盛事。元祐六年三月,《神宗实录》修成后,黄庭坚被提拔为起居舍人。六月,遭母喪,丁憂。[3]

绍圣元年,吕大防推荐黄庭坚出任《神宗正史》的编修,但黄庭坚推辞,乞求给予宫观官的闲职待遇。朝廷授予宣州鄂州的州官官位,黄庭坚也不赴任。最终,黄庭坚被授予管勾亳州明道宫的闲职,居住在太平州芜湖。被章惇蔡卞新党人士指为修史“多诬”,黃庭堅逐一答辯,但依然于当年十二月甲午日被新黨贬爲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这一事件由蔡卞主导,卞亲自到史馆看书,整理出千余条与王安石、宋神宗相关的语句,声称编者,即黄庭坚等人,中伤、诋诬神宗,且说话没有证据。与黄庭坚同时被贬谪的还有范祖禹赵彦若二人。[3]

绍圣二年四月二十三日,黄庭坚到黔州,居住在黔州开元寺摩围阁。元符元年,黄庭坚的表兄张向担任夔州路常平官,为了避嫌亲戚,黄庭坚得诏迁至戎州。元符三年五月,宋徽宗即位。黄庭坚旋即恢复了宣德郎的散官待遇,监鄂州在城盐税,结束贬谪生活,放还。十月,改为奉议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这年黄庭坚自戎州动身返回中央。[3]

建中靖国元年三月,黄庭坚改任舒州知府。四月,黄庭坚旅行至荆南,朝廷又召为吏部员外郎。这时的黄庭坚大病初愈,无力任官,请求出任太平州官。崇宁元年,由岳鄂路回到洪州分宁,任领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罢免,改為主管玉龙观。九月,黄庭坚来到鄂州,在此寓居超过一年。黄庭坚昔年与赵挺之不睦,赵挺之执政,部下陈举誣害黄庭坚,指控黃庭坚寫的《荆南承天院记》涉及誹謗,黃庭坚被放逐到宜州(今廣西宜山縣)。[3]

崇寧三年三月,黃庭堅再次长途跋涉,经过潭州、衡州、永州、桂州等地,于五月至六月之间到宜州貶所,家属则住在永州。黄庭坚初租民房,後遷伽藍,都被官府刁難说他不应该住在城关之内,黄庭坚于是只得抱着被子留宿在子城之南。[3]崇寧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頭破敗戍樓裏棲身,人不堪其憂,庭堅終日讀書賦詩,舉酒浩歌,處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曠達高潔,許多人慕名前往求詩求書,向他請教學問,他也儘量滿足來訪者的要求。崇寧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於戍樓,終年61歲。大觀三年(1109年)春,由蘇伯固、蔣偉護柩歸葬修水縣雙井祖墳之西。

性情[编辑]

庭坚性至孝,親自為母親洗滌便溺之具。母病一年,他日夜察問母病,宵衣旰食,母喪,他筑庵守孝於墓旁,哀痛成疾,幾至死亡。

庭堅篤信佛教,四十歲时曾写《發愿文》,發願素食,戒除女色、飲酒:“今日对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也,不复淫欲饮酒、食肉。设复为之,当堕地狱,为一切众生代受头苦。”

庭堅好飲茶,以代酒二十年,多次规劝外甥洪驹父戒酒,富弼稱其為“分宁一茶客”又說,「人生莫非求祿色,惟有山谷茶一杯」[5]。洪州雙井茶即因黃之推廣而聞名[6]

庭堅自稱有香癖。對用香之道頗爲瞭解。其詩有云: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代表作[编辑]

《登快閣》

成就[编辑]

诗词[编辑]

黃庭堅诗名尤盛,与苏轼并称苏黄[7]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黃庭堅为江西诗派之祖,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其弟子任渊著有《山谷诗集注》二十卷,《后山诗注》十二卷,《山谷精华录》八卷。钱锺书对任注作了补正与纠谬達四十條。[8]

黃庭堅在詩歌上主張襲用古人章句,以創新其意義,其手法多側重在「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9]

「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本來是道教術語,「點鐵成金」原本指煉金術,把鐵煉成黃金,在此的意思是把古人的詩文或小故事加以變化,如增刪字句,變換語序等,增加文句的韻味。如黃庭堅:「寄雁傳書謝不能。」就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蘇武「雁足傳書」,二是「雁到衡陽而止」的小故事。

「奪胎換骨」中「奪胎」,是道教仙人死後,靈魂還想繼續留在人世,於是附到孕婦腹中,將原本的胎兒魂魄驅離,以憑此胎而出生。此即模仿古人詩文的形式,但是另以詞句形容。王羲之蘭亭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被黃庭堅改為「俯仰之間已陳跡。」「換骨」是說,古人認為「骨濁不能成仙」,仙人利用法術讓門下弟子變成「仙風道骨」。在此即擷取古人詩文之意,而另用他語。如王安石:「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黃庭堅改為「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絇絲?」

书法[编辑]

黃庭堅书法別樹一格,擅行書草書,尤善草書,其作品有《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帖》、《花氣詩帖》、《松風閣詩帖》、《寒山子龐居士詩》、《贈張大同卷跋尾》等,被后人評為縱橫奇倔,波瀾老成,且收放自如,突破方正均勻的體例,因而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宋四家」雖然都以行書見長,但只有黃庭堅的草書雄視當世。由於黃庭堅心胸豁大,不擇筆墨,遇紙即書,直到紙盡為止,所以他的草書不為舊規矩所束縛。正因如此,黃庭堅被視為繼懷素張旭之後,宋代最重要的草書大家,明代沈周更稱他為「草聖」[10]

其作品《砥柱铭》在2010年保利春拍卖会上以总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创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松風閣詩帖,紙本,縱32.8公分,橫219.2公分,1102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花氣薰人帖》(黄庭堅書) 紙本30.7公分×43.2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伏波神祠诗(局部)紙本,縱33.6公分,橫820.6公分,日本東京永青文庫
右為蘇軾書「黄州寒食詩帖」,左為黄庭堅跋文,紙本,縱34.2公分,橫199.5公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全文:「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処。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処称尊也。」[11]

参考文献[编辑]

  1. ^ 山谷集:「母文成縣君,李氏太夫人母弟也。」註:「弟」通「娣」,母弟即同母的妹妹。
  2. ^ 求新求变与道教传统——以黄庭坚为例对江西诗派诗趣追求的个案研究. [201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仁渊 史容 史季温. 山谷诗集注目录(年谱附). 山谷诗集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32534272. 
  4. ^ [清]雍正朝《江西通志》卷二十一
  5. ^ [清]李宗孔宋稗类钞
  6. ^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记载:“草茶极品惟双井、顾渚,亦不过数亩。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即黄氏鲁直家也。元佑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多致之。”
  7. ^ 晁说之《跋鲁直尝新柑帖》云:“元祐末有‘苏黄’之称。”(《嵩山文集》卷十八)
  8. ^ 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17页。
  9. ^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又說:“古之能爲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一九)
  10. ^ 《中國文化知識趣談》(1994年第二版).導師出版社.馬重奇著.第101頁.ISBN:962-397-135-4
  11. ^ 寒食帖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宋四家
蘇軾 | 黄庭堅 | 米芾 | 蔡襄(或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