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公共租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鼓浪屿公共租界
Kulangs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公共租界
1902年-1943年

鼓浪屿公共租界地图
政府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
歷史 
• 成立
1902年1月10日
• 废除
1943年5月28日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 前174前
孫吳
扬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 564
闽州 557 – 565
丰州
建安郡
建安国
晋安郡
晋安国
晋平郡
晋平国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国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丰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经略使
长乐经略使
福建道 758 – 896
丰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威武军王氏政权896 – 909
909 –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 932
长乐府 933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 943
镛州
镡州
943 –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 964
平海军 964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 956
忠义军 956 –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 951、977 – 978
彰武军 951 – 977
兩宋
两浙西南路 978 – 985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建宁军
泉州
漳州
汀州
剑州
南劍州
太平军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
范汝为政权 1130 –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 1278
泉州行中书省 1278 – 1280、1281 – 1282、1284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280 – 1285、1286、
1288 – 1291、1292 – 1297、1356 – 1366

泉州分省 1284 – 1285、1358 – 1368
建宁分省 1358 – 1368
兴化分省 1359 – 1366
延平分省 1364 – 1368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 1286、1286 – 1288、
1291 –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1297 – 1299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1366 – 1368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 1366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369 – 137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5
邓氏政权 1448 – 1449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 1646
福京 1645 – 1646
明郑政权 1646 – 1680
鲁监国政权 1646 – 1649

浙闽总督 1645 – 1658
福建总督 1658 – 1687
閩浙總督 1687 – 1911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权1674 –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 1930
黄德美政权 1853
李世贤政权 1864 –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 1943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 1911 –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33、1934 –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 1920
建国军政制置府 1922
联军办事处 1923 – 192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特区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闽浙赣省 1932 – 1935
闽赣省 1933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别市 1933 – 1934
厦门市 1933
厦门特别市 1933 – 1934
闽海省 1933 – 1934
泉海省 1933
兴泉省 1933 – 1934
龙漳省 1933
龙汀省 1933 – 1934
闽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 1934
厦门特别市(日占) 1938 –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占) 1941
福州市政委员会(日占) 1944 – 1945
现状 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50 –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马地区)
从日光岩顶上俯瞰鼓浪屿和对岸的厦门
鼓浪屿遍布租界时代遗留的欧洲风格的老房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語:Kulangs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中国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的2个公共租界之一(另外一个公共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直到1845年才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另在厦门本岛内港海岸获得了一块滩地兴建英租界,鼓浪屿则保持原有风貌。

歷史[编辑]

  •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統治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寻求“国际保护”,请列强“兼护厦门”[1]

这样,厦门地区就形成2个租界隔海对峙的局面。厦门英租界面积狭小,完全是商贸区;而鼓浪屿面积较大,形成大规模的西式住宅区。

  • 这段时期,有很多传教士来到鼓浪屿,他们建立的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有重大影响[4],例如:1898年,英国牧师韦玉振与夫人韦爱莉到鼓浪屿传教时创办的“怀德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已更名为日光幼儿园)[5]
  • 1930年厦门英租界被国民政府收回后,鼓浪屿公共租界就成为厦门地区唯一的租界。
  • 1938年日军进攻并占領厦门,鼓浪嶼成為一座“孤島”(廈門金門皆為日軍控制),大批华人為避日禍移居鼓浪屿或中轉返回自由區。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鼓浪屿公共租界。
  • 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决定放弃在中国的特殊权利。
  • 1943年5月28日,汪精卫政权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
  • 1945年,鼓浪屿公共租界被国民政府正式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长期设置厦门市鼓浪屿区,2003年降为鼓浪屿街道,目前下辖龙头、内厝2社区。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张震世:《公共租界时期的鼓浪屿》,《厦门文史资料》第3辑,第20页
  2.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务部档案,综合类,第4462号
  3. ^ 清三. [200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4. ^ 存档副本. [200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5. ^ 存档副本. [200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