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紀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44年中国 / 1945年中国 / 1946年中国 / 1947年中国 / 1948年中国 / 1949年中国 / 1950年中国大陆 / 1951年中国大陆 / 1952年中国大陆
纪年 戊子鼠年)、中华民国37年
1948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北朝鲜 – 韩国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大事記[编辑]

1月[编辑]

2月[编辑]

3月[编辑]

4月[编辑]

  • 4月1日——美國援外法案獲協議,援華款額為4億6,300萬美元[1]:502

5月[编辑]

  • 5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正式作出《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通知》,決定將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解放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中央局合併為華北中央局,以劉少奇兼華北中央局第一書記,薄一波為第二書記,聶榮臻為第三書記,以劉、薄、聶及董必武彭真葉劍英徐向前滕代遠羅瑞卿劉瀾濤趙振聲王從吾蕭克黃敬楊立三趙爾陸楊秀林、十七同志為委員,劉、薄、聶及董必武、彭真、滕代遠、劉瀾濤、黃敬八同志為常委。……中央已與中工委會合,中央工委即行撤銷。」[3]:557-558
  • 5月20日——華北局舉行第一次會議[3]:558
  • 5月22日——察哈爾南部國軍攻占延慶;湖北、河南間國軍攻占內鄉、光化;中共中央軍委致電劉伯承、鄧小平並轉陳毅、粟裕電:「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只要五軍被殲滅,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殲滅十八軍的條件,只要該兩軍被殲滅,中原戰局即可順利發展。望本此方針,部署一切。」[4]:8608
  • 5月23日——何應欽發表談話,謝絕行政院長提名,同時向蔣介石面辭,獲得允准;駐丹麥公使李駿昨日突發腦溢血,是日病逝任內;河南國軍攻占許昌、尉氏;魯西國軍攻占平陰、東阿,解放軍南渡黃河;綏遠國軍增援山西北部之應縣;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偕駐華美軍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到台灣視察[4]:8608
  • 5月24日——蔣介石以總統名義,提出「統(一)字第一號」咨文,提名前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灝任行政院長,獲立法院通過;蘇聯新任駐華大使羅申會見外交部長王世杰;長春守軍鄭洞國部為保持外圍防地並確保飛機場,以新七軍兩個師出長春以西小合隆和大房身飛機場活動,遭到東北野戰軍一縱、六縱攻擊,至次日晨解放軍占領長春西郊之大房身飛機場,東北野戰軍總指揮部認識到長春不能通過一陣猛攻可下,乃決定改強攻為圍困;河南地方團隊進占禹縣、襄縣、郟縣、寶豐;華北人民解放軍之一部進占晉北之應縣城[4]:8608-8609
  • 5月25日——河南國軍攻占鄢陵、漯河;晉察冀野戰兵團及冀察熱遼部隊進占隆化縣城;為策應粟裕兵團渡江南進,中原野戰軍分東、西兩兵團,分別由陳錫聯及陳賡指揮,在南陽東部發起宛東戰役[4]:8609。期間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及兩廣縱隊和中野第十一縱隊對西援之邱清泉部使用運動防禦攻克蘭封,中野第九縱隊及豫蘇皖軍區一部襲佔中牟阻擊東援之鄭州孫元良部。
  • 5月26日——蔣介石特派張肇元為立法院秘書長;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務院報告稱,中國現政府無力阻止共產主義,且蔣介石仍將繼續其個人統治,不願作根本之政治、經濟改革,故亦不能希望他能號召民眾,恢復軍隊之作戰意志;司徒雷登與巴大維在台灣屏東參觀新軍訓練;河南地方團隊進占舞陽[4]:8609
  • 5月27日——蔣介石公布施行《預算法》,凡64條;《決算法》,凡29條;修正《會計法》部分條文;毛澤東離開花山村,乘車到西柏坡,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會合[4]:8610
  • 5月30日——國共長春攻防戰仍在激烈進行中(6月14日後,漸趨沈寂。)[1]:503

6月[编辑]

7月[编辑]

8月[编辑]

9月[编辑]

  • 9月1日——蔣介石擬發起所謂勤儉建國運動,特令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黃少谷起草《勤儉建國運動辦法》[4]:8668
  • 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開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此會是政治局會。中央事先未準備召集全會,人數不足。現有七個政治局委員,另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十個是旁聽的,故是政治局會議。自出延安後,這是第一次政治局會議。議事日程:過去十一天即是準備的,正式會議準備三天,後天結束。」[3]:560
  • 9月12日——遼瀋戰役展開[7]
  • 9月25日——解放軍攻陷濟南[2]:163

10月[编辑]

11月[编辑]

  • 11月2日——解放軍攻陷瀋陽,衛立煌先期飛北平,部分國軍突圍撤至營口,經海運南下[2]:162
  • 11月6日——南京軍政會議結束,決定實行戰時體制;美大使館報告美國國務院,中國局勢惡化,任何軍事援助亦於事無補:巴大維報告陸軍部,國軍失利非由於武器或軍火之缺乏,乃由於領導無方,昏聵無能,貪污狡詐,力主撤回顧問團[1]:506
  • 11月8日——國共徐蚌會戰開始,中共發動80萬兵力攻徐州[1]:506
  • 11月11日——金圓券之發行己達其所規定之20億之極限,於是工商停頓,社會經濟陷於混亂狀態[2]:160
  • 11月21日——遼瀋戰役結束[7]宋美齡應邀對美發表廣播演說,聲明政府戡亂決心,請美國速援中國[1]:507
  • 11月26日——行政院長翁文灝辭職,蔣提名孫科繼任,並徵行立法院之同意[2]:160
  • 11月29日——平津戰役展開[7]

12月[编辑]

  • 是月下旬——蔣與李經過兩次協商,就蔣下野讓位問題達成協議:一、蔣主動下野,以便南京政府開始和談:二、由副總統李代行總統職務,宣布和平主張;三、與中共和談事由行政院主持[4]:8764
  • 12月1日——蔣介石接見美國合眾社副社長兼遠東總經理房恩,稱確信戰局將轉向有利於國軍;表示將長期守住江南,並歡迎麥克阿瑟為最高軍事顧問[4]:8741
  • 12月24日——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首致電政府停止對中共作戰,主張邀請美國、蘇聯,聯合調停國共之衝突[2]:165
  • 12月25日——李宗仁程潛倡議和平,要求蔣下野[7]。劉少奇在華北財政經濟委員會會議上的報告:「歷史上的國家要從輕工業積累資本之後才能建設重工業。重工業有的可以搞出來,沒有的可以不搞。……主要危險性只是顧軍工,不顧民工。」[3]:567
  • 12月26日——蔣命張群吳忠信與李宗仁商談,由其代理總統職權[2]:165
  • 12月29日——行政院會議通過任命陳誠為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通過任命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預作日後恢復之準備[2]:165
  • 12月30日——白崇禧再度通電主和,河南省政府張軫要求蔣下野[2]:165
  • 12月31日——蔣邀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監察委員約40人餐敍,徵求各人對引退意見[2]:165。蔣召集黨、政、軍要員開會竟日,研究下野文告,四易其稿;北平中央軍校分校學生及憲兵,在城內鳴槍肇事,制造混亂,傅作義迅即派部隊予以平息[4]:876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3. ^ 3.0 3.1 3.2 3.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金冲及主編; 黃崢副主編 (编). 《劉少奇傳》.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073-2665-9.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韓信夫、劉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齊福霖、范明禮、張允侯、張友坤、章伯鋒、胡柏立、耿來金、劉壽林、鍾碧容、鍾卓安、陳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澤全、蔡靜儀、丁啟予、陳永福、嚴如平、柏宏文、吳以群、羅文起、查建瑜、婁獻閣、白吉庵、李靜之、張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紹貞、熊尚厚、吳以群、劉一凡、郭光、郭大鈞、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軍、劉敬坤、陳道真、李振民、張振德、梁星亮、陳仁庚、董國芳、張守憲、王榮斌、陳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躍、賈維、陳民、朱宗震編著.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5. ^ 漆高儒. 《蒋经国传》.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 ISBN 9787512503441. 
  6. ^ 6.0 6.1 刘统.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ISBN 9787108023506.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民國38年以前國共兩黨的合作與衝突.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8. ^ 8.0 8.1 8.2 杨天石.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九州出版社. 2017-11-23 [2019-06-15]. ISBN 9787510829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9. ^ 9.0 9.1 1948年. 辽宁省志大事记. 辽宁省地方志. 2011-11-29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编). 《辽沈战役》.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3. ISBN 7-5065-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