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甲午战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3年9月7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3年8月3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基础条目 甲午战争属于维基百科歷史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历史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军事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中国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日本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朝鲜半岛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朝鲜半岛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朝鲜半岛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台灣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條目圖片有誤![编辑]

    本條目圖片顯示中日雙方戰爭路線圖,有關台灣的日軍路線應該不是1894年甲午戰爭時進犯臺灣的路線,而應該是簽完馬關條約後1895日軍接收臺灣的進攻路線Encolpius (留言) 2011年1月14日 (五) 16:37 (UTC)encolpius[回复]

    关于战争起因部分错误太多[编辑]

    有明显硬伤和本人存疑之处都标注了“来源请求”,请编撰者寻找来源,或根据事实予以修改,谢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风来居士對話貢獻)於2011年12月13日 (二) 05:16 (UTC)加入。[回复]

    这明显错误[编辑]

    “清光绪元年(西元1875年),当时的朝鲜国王高宗李熙还年幼,由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摄政。李昰应为人极为反日,竟下令:“凡与日本交涉者,处死刑”。” 这句话肯定错了,当时闵妃执政,高宗也20多岁了,还叫年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风来居士對話貢獻)於2012年6月17日 (日) 03:23 (UTC)加入。[回复]

    用词[编辑]

    “清国”是日本方面的称法。中文中称中国或清朝,谢谢!--65.92.108.205留言2013年2月25日 (一) 15:54 (UTC)[回复]

    (:)回應“清国”是当时“大清国”、“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国号的简称,当时国号并不统一,但都有“清国”二字。所以“清国”不是日本方面的称呼,只不过现在很少使用了而已。“清朝”是只是一个朝代名而已。之所以中国现在不使用“清国”的名称,我想可能是因为甲午战争战败,耻于提它吧!这与南朝鲜刻意规避“李氏朝鲜”这个名词一样,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行为,十分荒谬可笑。
    另一个例子是,现在中国人不使用“满洲”而使用“东北”,事实上,“满洲”这个名词自从皇太极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而“东北”这一名词则是近代才出现的。现今中国人因为“满洲国”的缘故,对“满洲”进行刻意规避,事实上大部分外国人称东北为“内满洲”。
    我的意思是,既然“清国”的是正式国号的简称,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历史事实,没有必要进行规避,不然就是“历史修正主义”了。--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28 (UTC)[回复]
    (:)回應:你有什么任何证据说“清国”是中文中的简称,难道“大清国”中有“清国”二字,“清国”就是简称了?“满洲国”中有“洲国”二字,难道“洲国”也是简称?“清国”是日方的说法无疑,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清朝曾经将“清国”当作自身的简称。另外,关于“满洲”,皇太极时该词在中文和满文中皆是指民族,而不是指地区。当时“满洲”并无地区之含义。“东三省”一词在20世纪初(清末)已有(例如1902年交收东三省条约中就使用了),至于地区含义的“满洲”,在中文中出现得更晚。--Cartakes留言2015年8月4日 (二) 22:09 (UTC)[回复]
    (:)回應:你又有什麼證據證明你的主張是對的?中國一詞明明是梁啟超捏造出中華民族這種參雜政治陰謀的骯髒之物以後才被刻意廣泛推廣,當時不是叫清國就是叫支那,為何中國人如此喜愛竄改歷史?承認自己以前不叫中國有那麼難嗎?61.224.16.76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15 (UTC)[回复]
    《中日马关条约》第一款原文
    (:)回應:又是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中國”一詞很早就有了,到明朝、清朝时已经常使用,虽然未作为正式国号,但一直当作国家的代称(乃至正式法律文件中的称呼)。清朝自入关以来即将整个国家称为“中国”。例子非常多,比如说《中日马关条约》(右图)中文正文原件就用到“中国”之称呼,而国际上亦将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叫作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战争。晚清正式颁布的国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也是称“中国”,如“凡左列人等,不論是否生於中國地方,均屬中國國籍”、“若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而生於中國地方者,亦屬中國國籍”、“凡外國人具備左列各款,願入中國國籍者,准其呈請入籍”,等等。于正式法律中将“中国”与“國籍”连用,对中國國籍作出定义和相关规定。--Wengier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35 (UTC)[回复]

    “云岘君”→“兴宣大院君”[编辑]

    “云岘君”是华人对李昰应的称呼,他的正式称号应该是“兴宣大院君”。--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54 (UTC)[回复]

    疑似戚其章还是谁有一个威海陆战口述史[编辑]

    疑似戚其章还是谁有一个威海陆战口述史,但是已经找不到了,史料价值极高。不是那个广为人知的水兵口述史。Subaguang留言2020年1月22日 (三) 04:31 (UTC)[回复]

    在山东抗战史有--Subaguang留言2023年7月13日 (四) 11:33 (UTC)[回复]

    清朝兵力问题[编辑]

    本词条中将清朝总兵力记载为一百多万,请问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何与六十三万或其它数十万的说法差那么远? 忧伤的罗马留言2021年2月6日 (六) 01:38 (UTC)[回复]

    「清軍步槍」圖片[编辑]

    @Vwpassat「清軍步槍」段落有三張圖,最後一張圖是馬克沁氣冷型輕機槍(Maxim gun M1895),與常見的水冷型馬克沁重機槍不同。若有來源支持清軍在此役使用了此武器,請補充。此外,查此型號是試驗性質,廠商一共只生產了一百多挺,清軍就算使用了,在部隊整體武器中百分比也不可能很高,不算是代表性武器。--歡顏展卷留言2021年8月19日 (四) 16:02 (UTC)[回复]

    清軍使用低技術水平的防禦系統來對抗高技術水平的攻擊系統?[编辑]

    此段沒有引用來源,從戰史看這種論斷可疑。一戰以壕溝戰聞名,壕溝戰就是防禦,何以二十年後的防禦系統有效,此時無用?--歡顏展卷留言2021年11月8日 (一) 15: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