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Bluedecklibrary/颶風奇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fd|關注度不足, 已掛模版30天|date=2017/09/21}}

{{notability|time=2017-08-21T04:23:13+00:00}} {{noteUTC+8}} {{NoteTA |G1=TyphoonNew |G2=TyphoonOld |G3=Weather |T=zh:颶風基洛; zh-cn:飓风基洛; zh-hk:颶風基洛; zh-tw:颶風奇羅; zh-mo:颶風基洛 |1=zh:基洛; zh-cn:基洛; zh-hk:基洛; zh-tw:奇羅; zh-mo:基洛 |2=zh:(颱風); zh-cn:(超强台风); zh-tw:(中度颱風); zh-hk:(颱風); zh-mo:(颱風) |3=zh:伊格納西奧; zh-cn:伊格纳西奥; zh-hk:伊格納西奧; zh-tw:伊納休; zh-mo:伊格納西奧 |4=zh:希梅納; zh-cn:希梅纳; zh-hk:希梅納; zh-tw:吉梅那; zh-mo:希梅納 |5=zh:洛克; zh-cn:洛克; zh-hk:洛克; zh-tw:羅克; zh-mo:洛克 |6=zh:颱風艾莎尼; zh-cn:超强台风艾莎尼; zh-hk:超強颱風艾莎尼; zh-tw:強烈颱風閃電; zh-mo:颱風艾莎尼 |7=zh-hans:乌娜拉; zh-hk:烏娜拉; zh-tw:尤娜拉 |8=zh-hans:艾利; zh-hk:艾利; zh-tw:伊利 |9=zh-hans:乔治特; zh-hk:喬治特; zh-tw:喬琪特 |skin=typhoon }} {{颱風基礎資訊 |颱風名稱 = 颶風(颱風)基洛 |外文名稱 = Hurricane/Typhoon Kilo |外文語言 = 英文 |代表圖像 = Kilo 2015-08-29 2220Z.jpg |代表圖像名稱 = 8月29日的颶風基洛 |形成日期 = 2015年8月20日 |轉化日期 = 2015年9月11日 |消散日期 = 2015年9月16日 |十分鐘平均風速JMA = 80|JMA=knot |十分鐘平均風速CWB = 48|CWB=m/s |十分鐘平均風速KMA = 45|KMA=m/s |十分鐘平均風速HKO = 155 |十分鐘平均風速SMG = 92 |十分鐘平均風速PAGASA = |十分鐘平均風速NCHMF = |十分鐘平均風速TMD = 95|TMD=knot |二分鐘平均風速 = 55|NMC=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 90|SSHS=knot |一分鐘平均風速NHC = 120|NHC=knot |瞬間最大陣風 = 215 |最低氣壓 = 950 |氣旋能量指數 = |財產損失 = |死傷人數 = |影響地區 = {{UMI}}
{{JPN}}
{{RUS}} |備註 = 基洛於開始減弱後才進入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責任範圍,因此目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提供的數據並不完整。 |颱風路徑圖 = Kilo 2015 track.png |熱帶氣旋季2 = 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 |及 |熱帶氣旋季3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 颶風(颱風)基洛({{lang-en|Hurricane/Typhoon Kilo}},‎國際編號:1517中太平洋颶風中心03C)為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第十三個、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七個被命名的風暴被命名的風暴,亦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個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從中北太平洋進入西北太平洋的風暴,亦是自2000年來,繼2002年颱風伊利颱風胡高、2006年颱風伊歐凱、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佩娃熱帶風暴烏娜拉、2014年颱風金娜薇、2015年颱風哈洛拉後,第八個以熱帶風暴以上強度從中北太平洋跨區至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

發展過程[编辑]

於中北太平洋上生成[编辑]

HST)2015年8月18日,一個低壓區夏威夷群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C,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PHC)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tag:ref|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1]|group="注"}}。下午5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中」。{{#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1]|group="注"}}

(HST)8月20日上午8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高」,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對該系統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1]|group="注"}}上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3C。

(HST)8月21日上午5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基洛(Kilo)。下午5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HST)8月26日上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HST)8月28日下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颶風

(HST)8月29日,該氣旋快速增強。上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直接將其升格為三級颶風。下午2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颶風

(HST)8月30日上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颶風。下午11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四級颶風。

(HST)8月31日下午5時,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颶風。

其後,奇羅進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發出最後的警報,並改由日本氣象廳發報。

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後[编辑]

9月1日下午2時,位於中北太平洋的基洛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日本氣象廳(JMA)發報[2]。下午2時,中央氣象局(CWB)將其評定為中度颱風。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NMC)將其評定為超強颱風。下午3時2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評定為颱風,沿用中太平洋名稱基洛。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定為颱風。

9月2日上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強颱風

9月3日上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9月4日,因缺乏明顯導引氣流,基洛呈現停滯,而對流受乾區影響,結構較差。翌日基洛結構轉好,威力增強,並再度成功打開風眼。但於9月7日,基洛再度受到乾區影響,結構遭到破壞而逐漸減弱。9月9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率先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時,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輕度颱風。上午8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11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對其停止編號。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基洛已轉化為溫帶氣旋。基洛繼續北上,直至移入白令海及登陸阿拉斯加洲才減弱消散。

釋義[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reflist|2}}

參見[编辑]

{{Commons category|Hurricane Kilo}} {{portal phs}} 同期出現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

同期出現的東、中北太平洋熱帶氣旋:

由中北太平洋進入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

由東北太平洋跨越至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

外部連結[编辑]

{{2015_Pacific_typhoon_season_buttons}} {{2015_Pacific_hurricane_season_buttons}} Category: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Category: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

  1. ^ 1.0 1.1 1.2 {{cite web|url=http://agora.ex.nii.ac.jp/digital-typhoon/feedback/ja/0067.html.ja%7Ctitle=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7Cauthor=Digital Typhoon|date=2011-07-13}}{{ja}}
  2. ^ {{cite web|title=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url=http://www.prh.noaa.gov/cphc/tcpages/archive/2015/TCDCP1.CP032015.046.201509010251%7Cwebsite=CPHC%7Cpublisher=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accessdate=31 Augus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