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Willy1018/沙盒1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溝通

  • 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來說,跟別人好好聊天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不耐於傾聽,經常插嘴或岔(離)題,說話的時候常常更換主題,使得別人不易釐清重點。

行為

  • 不擅於整理東西、打理生活、忘東忘西的,經常忘記答應別人的事情、東西、安排好的行程規劃、證件、約會的時間地點、資料、應該做到的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腦部的記憶功能並無缺損,但就是太健忘了,讓自己和周邊的人都感到十分的無奈。
  • 容易衝動又沒耐心、易粗心犯錯、工作效率不足、不易與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溝通、常常換工作、換老闆、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恍神、處事亂無章法、坦率直接、沒有心機、天真、興趣廣泛、少根筋的樂天派、活潑好動、熱心助人、講義氣、喜歡打抱不平、愛講話所以很容易交朋友、創意十足、熱情洋溢、活力充沛、開朗活潑、單純,金錢、財務和時間管理能力有待加強、三思而後行的能力不足。
  • 經常天馬行空地想東想西,腦海中不斷迸發出新的點子,卻鮮少具體實踐,即便開始執行,通常也只是三分鐘熱度。
  • 可能因為肢體容易碰撞到別人而引起人際衝突。(肢體協調性可能不足)
  • 一心只講求快速、效率,卻未顧及到做事的品質,以至於語焉不詳、字跡潦草、漏洞百出。像是剛拿到一樣新東西,連看說明書都不耐煩,便直接動手安裝或使用,導致事倍功半,或是不小心就把東西給弄壞了。
  • 常覺得靜不下來、不耐久坐、常常會從ADHD患者身上觀察到一些好似不安、不安穩的小動作,例如:摸東摸西、拉扯衣服、碰碰文具、在椅子上旋轉、剝指甲、在紙上塗鴉等。
  • 辨事情緩急輕重的能力不好。例如:明明人家急著要一份資料,ADHD患者卻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而分心,轉而關注其他的人事時地物,於是原本正在進行的事情全拋諸腦後。對於ADHD來說,一旦應該做的事被打斷,就很難再回來持續做完。
  • 遇到稍微比較複雜的指令,就容易亂掉。即便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也需要不斷地叮嚀。
  • 倘若沒有明確嚴格的時間限制,ADHD可能會把他應該做的事、應該繳交的作業、......,無限期的延後,沒有完成的一天。
  • ADHD患者們也不太容易與別人維持長時間的對話和互動、或者持續鎖定同一個節目。
  • 患者每當遭受到類似的批判,往往覺得無奈又委屈並為此而焦慮。因為患者本身也不想這樣,但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自我控制。

批評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常挨批評像長不大的人、迷迷糊糊、懶懶散散、不用心、說說哥、說說姊、不負責任、白目、生活習慣不好、以自己為中心等。
  • ADHD患者的言行舉止往往令周遭的親友感到納悶,一來是他們的表現有時候很不錯、學習力也不差,但仍需要旁人再三提醒專心把事情做好。

同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之哈洛威爾醫師對於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觀察:[1]

哈洛威爾:「治療成人ADHD患者與治療兒童青少年ADHD患者,兩者是同等重要的。因為ADHD對於一位成人的衝擊相當廣泛,例如:生涯英语career婚姻家庭、......等。」 [1]

世界衛生組織的《成人ADHD自填量表症狀檢核表》(簡稱ASRS)就有列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一些可能症狀,其中分別依「注意力缺損」及「過動/衝動」二種表現型進行歸納[2]

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時期的ADHD症狀若未經治療,超過六成進入成年期後仍有明顯症狀。[3]

  1. ^ 1.0 1.1 Dr. Hallowell on the Today show discussing Adult ADD. Drhallowell.com. 2014-10-16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2. ^ Adler, Lenard; Kessler, Ronald C; Spencer, Thomas, 成人 ADHD 自填量表 (ASRS)症狀 檢核表 (PDF), Gau, Susan Shur-Fen (编), 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V1.1 (ASRS-V1.1) Symptoms Checklist from WHO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PDF), V1.1, Harvard Medical School, New York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6) 
  3. ^ Margaret H. Sibley, James M. Swanson, L. Eugene Arnold, Lily T. Hechtman, Elizabeth B. Owens, Annamarie Stehli, Howard Abikoff, Stephen P. Hinshaw, Brooke S. G. Molina, John T. Mitchell, Peter S. Jensen, Andrea L. Howard, Kimberley D. Lakes & William E. Pelham. Defining ADHD symptom persistence in adulthood: optimizing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2016-09. PMID 27642116. doi:10.1111/jcpp.12620. CONCLUSION:The interview format optimizes young adult self-reporting when parent reports are not available.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of parent and self-reports from rating scales, using an 'or' rule and a NB threshold optimized the balance betwee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ith this definition, 60% of the ADHD group demonstrated symptom persistence and 41% met both symptom and impairment criteria in adult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