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玛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座在朗格奥格的莉莉玛莲和拉莉·安德森的纪念雕像
1939年发行的拉莉·安德森演唱录音唱片

莉莉玛莲》(Lili Marleen)是一首在二次大战期间,流传的一首用德语演唱的描写一个士兵与其恋人的爱情歌曲。它首先在德军士兵中间广汎流传。之后,随着歌曲影响力的扩大,这首歌也在盟军士兵中间流传开来。歌曲中所抒发出的真挚情感和优美旋律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使它在二战期间成为了一首超越敌我阵营的共享歌曲,这首历经军营号声、战场硝烟的战地爱情歌曲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了48种语言。在战后的大半个世纪,《莉莉玛莲》在不同年代、用不同语言、以不同风格在世人当中相承传唱,它已经成为了一首久唱不衰的世界经典名曲。

歌曲的历史背景[编辑]

二战之前[编辑]

《莉莉玛莲》这首诗写于1915年,作者是汉斯·莱普英语Hans Leip(Hans Leip)。1914年一战爆发时,他正在汉堡郊区罗滕博格特英语Rothenburgsort的一所学校任教师。翌年的1915年汉斯·莱普被征召入伍,在部队开赴东线俄国战场之前,他每天在军营门口站岗放哨,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使用了他的两个女友名字,这两个人一个是厨师(莉莉),另一个是护士长(玛莲),两个人在诗中变成了“莉莉玛莲”一个人。汉斯·莱普将这首诗的标题命名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德语:路灯下的女孩),1937年德国出版的一部名为《Die kleine Hafenorgel》(德语:小小的港湾风琴)的诗集将这首诗收录了进去。

1938年,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英语Norbert Schultze(Norbert Schultze)为这首诗谱了曲,改名为《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德语:一个年轻士兵的值班之歌)。原本是为男歌手写的歌曲,舒尔茨先送给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这位歌唱家认为歌曲太简单,拒绝演唱。后来舒尔茨又请夜总会的女歌手拉莉·安德森演唱这首歌,并在1939年录制了唱片[1]。据说首次对外发行了7,000多张唱片,但是最初市场反响平平,售出的唱片寥寥无几。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特殊偶然机遇,这首歌曲或许会默默无闻地被人们遗忘。

二战期间[编辑]

1941年4月德军占领了南斯拉夫之后在贝尔格莱德开设了广播电台,专门为前线作战的德军进行广播,广播范围涵盖巴尔干半岛北非地区以及其他欧洲部分地区。8月18日电台从一些废弃的唱片中翻出了这张唱片并进行播放。由于电台经常播放这张唱片,这首歌在欧洲各国之间开始流行起来。这首歌播出之后遭到了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反对,他认为这首歌曲会瓦解士兵们的斗志,因此下令禁止播放这首歌曲。然而禁令下达之后,前线各地士兵们纷纷写信给电台,要求恢复播放这首歌曲。德国非洲军团的统帅隆美尔将军也喜欢这首歌曲,他要求贝尔格莱德电台将这首歌作为常规固定节目来播出[2][3]。在他和士兵们的要求之下,电台恢复了播出,并在每天晚上结束全天播音之前的9时57分准时播放这首由安德森演唱的歌曲。电台每天都收到12,000多封来自前线士兵的信,大部分的话题都是与《莉莉玛莲》有关。在地中海沿岸各地,不论德军还是盟军都能听到这首歌。多年之后,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谈到当时北非战场的情形时,这样回忆道:“在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只要收音机里响起了这首歌曲时,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交火,……直至播放完这首歌”[4]

除了德国本土以外,这首歌曲也风靡了被占领国、轴心国以及中立国,1941年法国的女歌唱家苏茜·索利多尔英语Suzy Solidor演唱了最早的法语版[1] [5],同年还有丹麦女歌唱家艾尔莎·西格弗斯[6]演唱的丹麦语版[2][7]以及意大利男歌唱家卡洛·布提英语Carlo Buti演唱的意大利语版[3][8]。战争期间与《莉莉玛莲》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结婚的保加利亚女电影演员伊娃·万嘉英语Iwa Wanja在1942年用保加利亚语演唱了这首歌[4][9];同一年还有瑞典男歌唱家斯文-奥洛夫·桑德伯格瑞典语Sven-Olof Sandberg演唱的瑞典语版进行曲[5][10]、芬兰男歌唱家格奥尔格·马尔姆斯滕英语Georg Malmstén演唱的芬兰语版进行曲[6][11]以及荷兰男歌唱家卢·班迪英语Lou Bandy演唱的荷兰语版[7][12]。1944年4月被盖世太保以充当盟军间谍为由投入监狱并遭到酷刑,在出狱后又积极营救犹太人的匈牙利女电影演员卡塔琳·卡拉迪,在此之前也为这首歌曲录制了用匈牙利语演唱的唱片[8][13][14][15]

盟军方面,在北非作战的英国第八军团的士兵们也喜欢上了这首德国歌曲,他们将这首歌亲切地称为“第八军歌”[4]。除了英军之外,这首歌也在美军、自由法国军团、苏联军队以及各地抵抗纳粹的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中间用各自的语言流传开来。作为对德国的宣传心理战,1944年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开始了对德国的广播。曾经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后来成为美国公民的德国女演员玛莲娜·迪特利希为OSS电台录制了不少德语歌曲,其中包括分别用德语和俄语演唱的《莉莉玛莲》[9][16][10][17],《莉莉玛莲》反过来成为了盟国向德国传播的宣传音乐。后来玛莲娜·迪特利希在欧洲前线的劳军演出期间,也为盟军官兵演唱这首深受欢迎的歌曲[18]

1944年8月英国诗人托米·康纳英语Tommie Connor为歌曲填写了英文歌词[19],于是有了英文版的《我灯光下的莉莉》,安娜·谢尔顿英语Anne Shelton (singer)所唱的版本被认为是英语最早版本[11][20][21]。同年6月27日RCA唱片公司发行了佩里·科莫演唱的唱片[12][22][23],这首歌曾经是美国的歌曲榜上的第13位。与此同时迪卡唱片公司也发行了希尔德加·洛雷塔英语Hildegarde演唱版本的唱片[13][24]。同年11月意大利战场的美军第78步兵师英语78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的中士哈利·派恩(Harry Pynn)将这首曲子重新改写了歌词并命名为:D-Day Dodgers英语D-Day Dodgers[14][25]的进行曲。英文的“Dodger”是“躲闪、逃跑”的意思,这是因为参加诺曼底战役的盟军部队将意大利战场的盟军部队讥讽为D-Day的逃兵,哈利·派恩的这首歌词是为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的盟军官兵而写,它以“我们是D-Day的逃兵”的自嘲方式回击了这种讥讽,同时也以此纪念那些在意大利战场阵亡的盟军官兵。

在战争期间,拉莉·安德森所录制的1939年版《莉莉玛莲》的唱片备受热捧,唱片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张。二战结束之后,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评价道:“在战争期间,汉斯·莱普是唯一的一个身在德国却把快乐带给了全世界的德国人。[4]

战后各年代不同版本[编辑]

电影作品[编辑]

The True Story of Lili Marlene (1944), a British documentary by Humphrey Jennings英语Humphrey Jennings

《莉莉玛莲》作为主题曲或作为插曲经常出现在各种题材的电影当中。

英国电影[编辑]

1944年英国导演汉弗莱·詹宁斯英语Humphrey Jennings拍摄了一出题为《The True Story Of Lili Marlene》(莉莉玛莲的真实故事)的纪实性影片。

美国电影[编辑]

1961年由斯坦利·克雷默担任导演、玛莲娜·迪特利希出演的《纽伦堡的审判》影片中穿插了莉莉玛莲的背景音乐。

德国(西德)电影[编辑]

1981年西德电影导演宁那·华纳·法斯宾德编导了改编版的故事影片《莉莉玛莲》。影片以拉莉·安德森为原型,以“莉莉玛莲”为主题曲,描写了一个受世人追捧的德国女歌手维利(Willie)汉娜·许古拉饰演)与一个遭受纳粹迫害的瑞士籍犹太作曲家罗伯特(Robert)吉安卡罗·吉安尼尼英语Giancarlo Giannini饰演)之间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

塞尔维亚电影[编辑]

1995年塞尔维亚电影导演艾米尔·库斯图里察在他的电影作品《地下社会》里穿插了一段记录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葬礼的电影画面,在这段记录影片画面中采用了安德森的原版录音作为其背景音乐,曾经领导过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军作战的铁托元帅据说非常喜欢这首歌曲[45][46]

歌词[编辑]

德语歌词 中文翻译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en wir uns da wieder sehe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在兵营雄威的大门前,
那里有一座路灯。
如果它依然矗立,
我们就在灯下再次相会。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Unsere beide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Daß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ß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en es sehe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我们的身影交织如一体,
让每个人见证我们爱的永恒。
所有的人都将看见,
我们相会在那路灯下。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e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卫兵对我说,
归营号已吹响,
快说再见吧,兄弟,
否则三天都走不了。
分别时你对我说再呆一会吧。
想和你一起,我踌躇不前。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玛莲,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玛莲。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ß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e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你熟悉我坚定的脚步声,
每夜痴痴地等候,
我来得再晚也从不怨怼。
不管我发生什么事
依然等候在那路灯下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玛莲,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玛莲。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天地闲仿佛只剩下你我
你火热的双唇令我犹坠梦中
当夜雾弥漫
我将回到路灯下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就像从前啊,莉莉玛莲。

检索资料[编辑]

备注[编辑]

  1. ^ Lili Marleen 1939 Version Sung by Lale Andersen
  2. ^ On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War II German War Song
  3. ^ The Song That Ruled The Airwave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4. ^ 4.0 4.1 4.2 A song conquers the world: 'Lili Marleen'.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5. ^ 存档副本.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6. ^ Elsa Sigfúss (1908-79)丹麦语网页
  7. ^ 存档副本.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8. ^ 存档副本.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9. ^ 存档副本.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10. ^ 存档副本.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11. ^ 存档副本.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12. ^ 存档副本.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13. ^ 存档副本.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14. ^ Karády Katalin.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15. ^ Hungarian Retro Music / Karády Katalin, Volume 4/ ℗ 2012 MUSICAL ARK Released on: 2012-10-12 Auto-generated by YouTube
  16. ^ 存档副本.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17. ^ 存档副本. [202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18. ^ History of Sorts. [2022-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19. ^ Second Hand Songs
  20. ^ 存档副本.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21. ^ 存档副本. [2007-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31). 
  22. ^ 存档副本. [202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23. ^ (目录数:20-1592-A),背面为"First Class Private Mary Brown",之后以目录数20-2824-A重新发行,背面为"I Love You Truly"
  24. ^ 存档副本.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25. ^ 存档副本.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26. ^ 存档副本.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27.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28. ^ 存档副本.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29. ^ 存档副本. [202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30. ^ 存档副本.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31.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32. ^ 存档副本.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33. ^ 存档副本. [202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34.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35.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36. ^ 存档副本.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37. ^ 存档副本.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38. ^ 存档副本.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39. ^ 存档副本.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40. ^ 存档副本. [2022-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41. ^ 存档副本.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42. ^ 存档副本.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43. ^ 存档副本.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44. ^ 存档副本.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45. ^ Royal Signals DATASHEET WW2 Songs (no.2).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46. ^ 鐵托和莉莉瑪蓮(意大利文).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47. ^ 存档副本. [200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参考文献[编辑]

  • Andersen, Lale (1981). Leben mit einem Lied. Munich ISBN 3-423-01003-7
  • Leibovitz, Liel and Miller, Matthew (2008). Lili Marlene: The Soldiers' Song of World War II. New York: Norton. ISBN 978-0-393-06584-8
  • Peters, Christian, Lili Marleen. Ein Schlager macht Geschichte, Aust.-Kat. Haus der 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onn 2001
  • Protte, Katja, "Mythos 'Lili Marleen': Ein Lied im Zeitalter der Weltkriege", in: Militärgeschichtliche Zeitschrift, Jg. 63 (2004), Heft 2, S. 355-400
  • Rose, Rosa Sala (2008/2010). Lili Marleen: Canción de amor y muerte/Geschichte eines Liedes von der Liebe und vom Tod. ISBN 978-3-423-24801-3. English version (ebook): Lili Marlene: The Biography of a Song. ISBN 978-8-415-76761-9.
  • Schultze, Norbert (1995). Mit dir, Lili Marleen. ISBN 3-254-00206-7.
  • Wilson, Patrick Maitland (2002). Where the Nazis Came. ISBN 1-904244-23-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