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进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点进攻,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47年采取的战略,指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山东陕北中华民国国军采取该战略以取代1946年采用的“全面进攻”战略。国军“重点进攻”最终遭到失败,国军被迫转入“重点防御”。

在重点进攻中,国军在陕北战场占领共产党根据地延安和在山东战场发生的孟良崮战役等均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著名军事行动。

起因[编辑]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起初中国国民党取得全面军事优势,国军攻占了大片中共解放区,但国军始终未能有效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反不断遭受重大损失,大量武器装备被解放军缴获,部队或倒戈或被俘投降。两军实力逐渐接近平衡。自从1946年国军全面进攻中共解放区失败后,导致国军正式采取“重点进攻”策略。

经过[编辑]

国军在损失66个旅、71万人后,被迫停止全面进攻解放区,改为重点进攻陕北(政治重点)与山东(军事重点),出动兵力为34个旅25万人。[1]:8311而其中的延安更是策略的重点目标。

1946年11月,国军一线进攻部队总计212个整编旅或相当于整编旅的未整编师,部署如下:

用于进攻华东陈毅粟裕,66个整编旅;

用于进攻晋冀鲁豫刘伯承,37个整编旅;

用于进攻晋察冀聂荣臻,23个师(未整编);

用于进攻东北林彪,20个师(未整编);

用于包围陕甘宁毛泽东朱德彭德怀,21个整编旅;

用于包围并进攻晋绥贺龙,21个整编旅。

剩余24个旅机动调遣同时扫荡解放军地方部队。

山东战场[编辑]

1947年1月,国军进指陈毅部于鲁南,由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上将指挥[2]:313。1月2日傍晚,山东野战军集中苏北、鲁中8个师,约7万兵力,分左右两路发起鲁南战役,战至1月4日下午3时,先后攻克卞庄、向城、兰陵等40余重要据点,歼灭国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部及第四十四、第一六九2个旅)和第一快速纵队,以及整编第二十八师之第八十旅、直属炮兵第五团、战车营等;鲁南战役第一阶段结束。[1]:82531月9日,中共山东野战军猛攻枣庄;激战至1月12日,攻占外围阵地。[1]:82611月20日,山东野战军经10日激战,是日攻占枣庄,歼灭国军整编第五十一师8,000余人,俘师长周毓英;自1月2日开始之峄枣战役结束,共歼灭国军2个整编师、1个快速纵队,5万余人。[1]:82711月26日,为影响即将在莫斯科召开之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谈,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制订“鲁南会战”计划;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31万余兵力,分由陇海铁路徐州至海州段、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及胶济铁路中段三方面向鲁南进攻,图与华东野战军临沂地区决战。[1]:82721月31日,国军发动鲁南会战,以临沂为中心目标;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自陇海铁路向北行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法推进。[1]:8275

2月2日上午,蒋介石专机飞徐州,布置“鲁南会战”,责令前方将领“把握机会,督率所部前进”;下午原机飞返南京。[1]:82782月3日,中共华东野战部队正式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总兵力达30万人。[1]:82792月8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9个师(旅)参加鲁南会战,自胶济铁路南下,占领新泰颜庄莱芜等地,企图与南线部队夹击华东野战军。[1]:82822月间,虽然时任中华民国参谋总长陈诚上将亲赴徐州指挥(以20个旅从苏北,以3个军从鲁中,两面夹击临沂),激战半月,临沂遂告克服,陈毅终告撤退。[2]:313-3142月15日,国军占领中共华东局与华东军区总部所在地临沂。[1]:82882月19日,山东国军占领枣庄巨野[1]:8292

华东野战军佯败于南线国军,弃守临沂。2月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力日前已秘密北移,准备围歼李仙洲部。[1]:82882月16日,山东国军李仙洲部因态势突出,惧怕被歼,自新泰后撤,2月17日又因南京严令而重占新泰。[1]:82892月19日,陈诚、王耀武判明华东野战军有围攻新泰、莱芜之意图,又令李仙洲兵团后撤。[1]:82922月20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发起莱芜战役,次日包围莱芜城。[1]:82932月23日,华东野战军于莱芜、吐丝口间设阵全歼困于莱芜突围中之李仙洲部,并在青石关歼灭第七十三军军长韩浚部5,000余人,俘虏获李仙洲及韩浚;莱芜战役结束,国军共被歼2个军7个师(旅)5.6万余人。[1]:82952月下旬陈毅部反于莱芜区,将李仙洲(北线国军第二绥靖区副总司令)部包围解决。[2]:3142月24日下午4时,蒋乘专机飞抵济南,在王耀武司令部召集有关军事人员举行会议,研讨山东战局。[1]:82952月25日下午,蒋返回南京,召集军事将领检讨莱芜战役失败之原因。[1]:8295

3月7日,国军发起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上将在徐州指挥,以汤恩伯第一兵团18万人为南线,王敬久第二兵团、欧震第三兵团20万人为西线,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山区决战,或压迫其北渡黄河。[1]:8305-83063月19日、3月24日,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连续下达作战命令进攻山东解放区,称:“国军决先扫荡黄河右岸亘津浦铁路沿线之共军,打通津浦路中段,遮断陈、刘之聨络,诱使共军主力于当面而击破之。”,“我军决于打通津浦路之同时,急袭费县梁邱城前泗水一带山地之共军而歼灭之,于3月底前打通临沂、费县、太平邑、卞桥、泗水、曲阜之公路,准备尔后之攻势。”[1]:8316

4月1日,国军占领泰安,打通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随即向鲁中山区推进。[1]:83244月6日,国军继续向山东实施重点进攻;汤恩伯、王敬久、欧震3个兵团,共13个整编师、34个旅约25.5万人,沿临沂至泰安线,向北并进,重心在鲁中之新泰、蒙阴地区,企图聚歼华东野军于沂蒙山区。[1]:8329至4月中旬,国军在西线打通津浦路兖州至济南段,在南线占领鲁南山区,打通临兖公路,两路齐向鲁中进攻。[1]:83064月22日,华东野战军进攻山东泰安国军守军,当夜相继占据泰安四周据点,包围泰安城;4月25日黄昏总攻,4月26日上午,华东野战军于泰安大捷,歼灭国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部及新编第十三旅、第十四旅共2万余人,俘中将师长杨文泉,少将旅长杨本固、李则尧、少将副旅长宋竹青、少将参谋长韩明、刘新甫等官兵1.5万余人。[1]:8338-83394月26日,华东野战军攻克泰安,歼灭国军整编第七十二师主力2.4万余人;蒋以泰安守军第七十二师失利,再电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示沂蒙地区作战要旨。[1]:83424月28日,国军占领蒙阴陆军总司令部判断华东野战军被迫后撤,5月10日下令各部进攻鲁中山区。[1]:8343

5月1日,山东国军整编第十一师及整编第六十五师进占新泰[1]:83465月6日,山东国军再占泰安。[1]:83495月10日,鲁南国军欧震兵团进占莱芜,鲁西国军进占东阿,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下令对华东野战军发起全面攻击。[1]:83525月13日,蒋决定在山东发起全面攻势,命令汤恩伯部占莒县、沂水,欧震部占南麻,王敬久部占淄川、博山,目的为包围歼灭淄博山地中共部队。[1]:8353

5月11日,山东国军南线汤恩伯部自蒙阴沿沂蒙公路北进,直指坦埠附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1]:83525月12日,汤恩伯部整编第七十四师进攻沂蒙山区,占领黄佛寨、佛山、三角山等要点。[1]:83535月15日,南京调9个师增援整编第七十四师,下令其固守,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一带包围整编第七十四师。[1]:83545月16日,国军各路援军均被阻于孟良崮附近;华东野战军发起对孟良崮总攻,至下午5时,全歼整编第七十四师3.3万人。[1]:8355国军第七十四师(五大主力之首)张灵甫(王耀武旧部),覆没于孟良崮,师长张灵甫等集体自戕。[2]:314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表现最现最悲壮一幕,综计当时国军投入于中原战场的,凡50万人以上,但所得战果,并不如理想。[2]:3145月19日,蒋飞徐州,与顾祝同研讨山东军事,决定各部暂驻原防,全面整训,改正战术,准备最后决战。[1]:8356

5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粟裕、谭震林:“现在全国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5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1]:8359

6月25日,山东国军经过40余天休整后,开始鲁中第三期会战计划,以9个师25个旅兵力,由莱芜、新泰、蒙阴、青驼寺、葛沟、汤头一线,采取密集平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战法,再度进攻鲁中山区;第一兵团司令范汉杰指挥4个师主要突击南麻方向。[1]:83746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蒋军毫无出路,被迫采取胡宗南在陕北之战术,集中六个师于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前进。此种战术除避免被歼灭及骚扰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继续采取集中兵力的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后方之方针。”[1]:83766月30日,华东野战军决定分兵出击:叶飞、陶勇率第一、第四纵队(外线部队路南兵团)出击鲁南,陈士榘、唐亮率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外线部队路北兵团)出击鲁西,野司率4个纵队在正面待机;次日各部开始行动。[1]:8376-8377解放军最终战胜。

7月2日,国军占领沂蒙山区华东野战军后方基地南麻[1]:83787月4日,国军调集3个师1个旅,组成第二兵团,由王敬久指挥,自陇海铁路北援鲁西南,企图与原在该地之3个师一起,堵住被晋冀鲁野战军突破之缺口。[1]:8379

7月7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路南兵团攻克鲁南费县县城。[1]:83807月8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路北兵团占领泰安[1]:83837月9日,华东野战军又占枣庄、峄县等城,占领津浦铁路东緃横300里之地区。[1]:83807月10日,国军范汉杰部占领鲁中沂水、东里店。[1]:8381同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路北兵团占领平阳肥城[1]:83837月13日,国军在鲁中停止进攻,调7个师回援鲁西,留4个师固守要点。[1]:83827月14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路北兵团占大汶口[1]:8383路南兵团第一纵队攻滕县不克。[1]:83867月15日,路北兵团第十纵队攻汶上不利;7月16日,路北兵团第三纵队攻济宁,因敌情不明,连攻三夜未果。[1]:83847月17日,路南兵团第四纵队攻邹县未果;7月18日,路南兵团第一纵队与第四纵队合攻滕县。[1]:8386

7月17日,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4个纵队围攻南麻国军整编第十一师;因连日暴雨,加之守军顽抗,形成僵持状态。[1]:83847月19日,国军4个旅开始增援。[1]:83847月20日,因由鲁中回援之国军已近,路南兵团第一纵队与第四纵队撤出战斗,东返鲁中;路南兵团第一纵队与第四纵队因受暴雨及回援国军所阻,主力折而向西。[1]:8386同日,蒋命令驻昌潍地区整编第八师(原第八军):“应立即攻占临朐,向南麻进击,牵制共军之攻击。”[1]:83867月21日,国军4个旅突破阻援部队阵地;华东野战军于7月21日晚停止对南麻攻击,撤出战斗[1]:8384

7月24日,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转移北上途中攻击临朐国军第八军;因遇暴雨,部队疲劳,攻击数次未果,而国军援军迫近。[1]:83887月27日,蒋三次致电李弥,其中称:“据空军报称,第八师拟于本午放弃临朐,闻之不胜系念。我第九师、第六十四师今已由悦庄出发,明日可到达临朐夹击残匪。如我放弃临朐,则战略上将受重大影响,希饬固守。”[1]:83897月30日晚,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撤出战斗,转移休整。[1]:8386南麻、临朐两役,华东野战军伤亡减员共2.1万余人,未达预期作战目的。[1]:83867月31日,路南兵团第一纵队与第四纵队到达兖州、济宁间,脱离险境。[1]:8386

8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第一、三、四、八、十纵队组成西兵团,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执行外线作战任务;8月10日又以华野第二、七、九、十三纵队组成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执行内线作战任务。[1]:83938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东兵团领导人选,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1]:83999月1日,中共华东局根据战场态势,拟定作战计划与部署:以许世友率第九、第十三纵队及胶东地方武装在胶东内地组织运动防御;由谭震林率第二、第七纵队和从鲁南返回之独立师、第十师,及地方武装集结在诸城地区作战,威胁进攻胶东之国军侧背[1]:8404

8月11日,陈毅、粟裕奉中共中央命令,率第六纵队及特种兵纵队进入鲁西南,与西兵团合为外线兵团作战,配合刘、邓部挺进中原[1]:8395。8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急电陈毅、粟裕,令即南渡黄河,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淮北前进,支援刘、邓部队[1]:8402。9月5日,陈毅、粟裕及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渡过黄河后,进至郓城地区[1]:8406。9月9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于郓城以南之沙土集,围攻国军整编第五十七师,全歼该师师部及其第六十旅、第一一七旅全部,生俘中将师长段霖茂、第一一七旅少将罗觉元以下官兵7,000余名,毙伤2,000余名[1]:8408

8月21日,国军占领益都、临淄、张店、周村,是日打通胶济铁路[1]:83999月1日,蒋为组织中原防御,迅速结束山东战事,转兵他用,乃制定进攻胶东之“九月攻势”计划,由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指挥第八、九、二十五、四十五、五十四、六十四等师,共20个旅,组成胶东兵团,在海空军配合下,企图首先攻取平度、莱阳,然后总攻烟台,以求将山东人民解放军压缩于胶东半岛之牛尖角加以消灭;同时另以一部南攻诸城,配合国军由临沂进攻日照,侵占滨海解区,牵制位滨海之解放军部队;范汉杰率领之胶东兵团集中第八、九、二十五、五十四共4个整编师,由胶济铁路东段昌邑、高密、胶县之线出动,开始进攻,第六十四、第四十五师尾随[1]:8404。9月7日,国军第九师、第二十五师占胶东平度;9月13日,第八师又占领掖县[1]:8407

陕北战场[编辑]

1947年2月28日,蒋飞抵西安,部署对进攻延安军事;中共得到秘密情报,部署延安紧急疏散。[1]:82973月1日,蒋召见胡宗南,研讨进攻延安计划。[1]:82993月7日,胡宗南部第一军董钊与第二十九军刘戡部分别在宜川洛川集中,准备进攻延安。[1]:83063月9日,解放军退出延安,并成功实行撤退策略,消灭国军约5,000名士兵。3月10日,彭德怀到南泥湾、金盆湾、临真等地检查前线防务,并于第二天在茶坊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阻击国军作战部署。[1]:83083月12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到宜川、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三路进攻延安。[1]:83103月13日,胡宗南集中15个旅14万人,分为右集团董钊(整编第一军军长)、左集团刘戡(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两部,同时自宜川、洛川一线进攻延安,并出动飞机45架轰炸延安。[1]:8311

3月18日,蒋下令:“各师到达杨家畔以北线,如时间许可,应即编成突击队直袭延安,突击成功部队赏洋一千万元。”[1]:8314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临行前,毛泽东接见参加保卫延安之解放军部领导干部,指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1]:83153月19日,西北野战军放弃延安。[1]:83163月21日,蒋致电胡宗南,称:“延安如期收复,为党为国雪二十一年之耻辱,得以略慰矣,吾弟苦心努力,赤诚忠勇,天自有以报之也。时阅捷报,无任欣慰。”[1]:83173月25日,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伏击胡宗南部,歼其1个旅部及1个团近3,000人。[1]:8321

胡宗南部于3月底曾一举攻入中共根据地延安,但解放军全师而退。[2]:314而胡部大军,反为其吸任住于陕北一带,无法他调。[2]:314虽然成功占领解放军总部延安,但在其后的运动战中多次败给彭德怀指挥的解放军。4月14日,国军整编第十五师第一三五旅6000余人在陕北瓦窑堡以南羊河马地区,被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包围后全歼,代旅长麦宗禹以下4000余人被俘。[1]:8333

5月2日,陕北国军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9个半旅占领绥德;当晚,西北野战军攻击胡宗南部补给基地蟠龙镇[1]:8347至5月4日,全歼守军6752人,俘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涂建、少将参谋长柳屈春、少将政治部主任陈献金,获取大量军用物资。[1]:83475月19日,彭德怀命令西进陇东、歼灭马步芳部整编第八十二师,决定首先歼灭分散孤立之敌,然后攻占庆阳、西峰镇[1]:83575月24日,蒋鉴于时局危急,决先安后方再图军事进展;并召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入南京询问陕北战局。[1]:8360-83616月8日,国军进攻陕北之刘戡部先头部队当日进至离中共中央驻地王家湾仅一个山头之处,毛泽东等连夜转移,脱离险境。[1]:8369

7月5日,西北野战军陕甘宁部队收复定池安池盐池[1]:83797月19日,为策应陈、谢集团南进,毛泽东决定:“胡拟八月由保安向靖边,我军八月打榆林方面之敌,吸引胡军增援,以利陈赓出潼、洛。”[1]:8385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改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委,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仍由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1]:8391

8月6日,西北野战军集中8个旅发起榆林战役,攻击山西、陕西、绥远边境要榆林[1]:83948月7日,蒋飞抵延安策划增援榆林军事,拟定在榆林、米脂、葭县三角地带围歼西北野战军之方案;次日返回南京。[1]:83948月9日,西北野战军基本攻占榆林城外据点。[1]:83958月10日、8月12日,西北野战军两次攻击榆林城未果;胡宗南调8个旅向绥德、葭县急进,第三十六师锺松部避开阻援部队,沿长城外沙漠迫近榆林。[1]:83968月12日,西北野战军撤围榆林。[1]:83968月14日,援榆之国军整编第三十六师沿咸榆公路南下,董钊、刘戡率7个旅北上绥德,企图南北夹击西北野战军。[1]:83978月18日,西北野战军撤围榆林后,主力集结于米脂沙家店地区,是日在此包围攻击由榆林南下孤军冒进之国军整编第三十六师,至8月20日全歼该师2个旅共6,000余人,收复3座县城;西北野战军从此转入战略反攻。[1]:83988月30日,中共中央通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后,不能兼顾军委工作,现由周恩来代理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仍任副总参谋长[1]:8403

8月20日,蒋飞西安筹划军事。[1]:83998月27日,陕北国军8个旅西安空虚、潼关告急而被迫自绥德以北南撤;沿路遭西北野战军阻截、追击,至9月20日才到达延安地区[1]:8402。9月6日,西北野战军收复米脂县城,9月9日又收复葭县,至此转入反攻,已收复陕北之靖边、吴旗、安定、安塞、志丹(保安)、吴堡、米脂、葭县、府谷、固临10座县城[1]:8408-8409。自此,国军节节败退,象征了国军陕北的重点进攻策略失败。[3]

东北战场[编辑]

东北方面,因自马歇尔离华后,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战费与物资支援不能充分供给美式国军需要,是以影响出关国军战力,使其不能保持初期之坚锐。[2]:314至于东北战场之重点,则在通化一带,双方屡进屡退,互有得失。[2]:314

1947年1月4日,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向通化集安线反击,迫使国军收缩。[1]:82561月5日,东北民主联军以2个师渡松花江南下吉林作战,采取远途奔袭、围城打援战法,攻击其塔木,调国军出援;至1月8日,歼灭其塔木国军大部,及援军2个团。[1]:8257此役迫使攻击南满之国军回援;1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回江北。[1]:82571月16日,集安国军第五十二军2个师北进,企图打通通化集安线,至1月19日未果而返。[1]:82681月21日,国军第一次对临江进攻被迫停止,东北民主联军收复通化以南地区。[1]:82711月30日,国军集中4个师分三路第二次进攻南满临江地区;2月3日,左、右两翼各1个师出动,直指临江门户八道江[1]:82752月8日,由于东北民主联军反击,国军第二次进攻临江受挫,损失4000余人。[1]:82822月13日,国军5个师分4路第三次进攻南满临江地区,其中2个师攻八道江,2个师攻临江;东北民主联军内线阻击,外线迂回,加上北满部队二下江南,迫使国军于10日后开始退却。[1]:8286

2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12个师为配合南满作战,再次渡松花江南下,其后连占城子街九台农安,2月27日开始攻击德惠;因国军自长春三路北援,迫近德惠,东北民主联军乃于3月1日停止攻击,撤回江北。[1]:8293-82943月6日,杜聿明飞抵德惠,指挥国军反突击撤回江北之东北民主联军;国军一部渡过松花江,遭到东北民主联军反击。[1]:8305

2月24日,西满民主联军攻克开鲁,俘获李守信部参谋长以下1100余人。[1]:82953月5日,西满民主联军攻克通辽[1]:83043月12日,国军再占通辽。[1]:8310

3月8日,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三下江南作战,北进之国军全线撤退;3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围攻靠山屯[1]:83073月10日,国军第七十一军2个师分由德惠、农安来援;3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在德惠西围歼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杜聿明几被捉。[1]:83073月12日,第八十八师被全歼;3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回江北。[1]:8307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在国军进攻部队后退时,出击南满各地,并于3月20日开始围攻通化;因国军援军赶到,3月24日停止围攻,第三次临江保卫战至此结束。[1]:83213月27日,国军集中10个师10万人第四次进攻南满临江地区,企图第一步占领辉南、金川、柳河、桓仁,第二步进攻临江。[1]:8322是月南满民主联军以“北打南拉”方针先后攻克辉南、桓仁、汪清;国军第二师第五团被歼。[1]:8324

4月3日,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因与杜聿明不和被解职;东北民主联军打退国军第四次对临江之进攻,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粉碎国军在东北“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之战略计划。[1]:8327

4月3日,关东公署成立,由中共领导,下辖大连市、旅顺市、大连县、金县;4月27日,改名为旅大行政公署[1]:83274月30日,据新华社统计,解放军在4月份折损国军合10个半旅,夺占国军驻守县城48座。[1]:8345

5月8日,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南渡松花江,向四平、长春间国军新编第一军和第七十一军接合部发起攻击;双方在长春、怀德、公主岭、伏龙泉、农安地区激战[1]:8351。5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在北满、南满、东满、西满、热河发起5条战线;5月17日占领怀德,5月18日占领长春机场及冀东昌黎抚宁迁安等地。[1]:83535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布公报称:自5月16日晚至是日晚10时,在怀德战役中,歼灭国军第七十一军第九十一及八十八2个师,新一军第三十师及第九十团、第十七团,共1.7万人。[1]:83555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占长春南之公主岭。[1]:83575月20日,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向蒋报告东北战局,请求从速增援;蒋下令坚守长春、永吉、沈阳,以待增援。[1]:83575月22日,蒋电示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保卫四平街战略;东北民主联军收复通化。[1]:83595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农安并猛攻中长路要地四平街。[1]:83615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克梅河口,全歼守军第六十军第一四师,俘获师长陈开文以下6000余人。[1]:8363

6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开原。[1]:83666月8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击部队向四平开进集结;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部队于叶柏寿北歼灭自赤峰弃城南逃之第九十三军暂编第二十二师一部,占领赤峰。[1]:83696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安东。[1]:83696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一度攻占本溪。[1]:8371

6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集中7个师攻击四平,另以17个师打援;6月14日攻入铁西区。[1]:83706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攻四平,晚上21时,第一纵队突入四平,进行纵深战斗。[1]:83716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与四平街守军在城内激烈巷战。[1]:83726月21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从长春、沈阳地区急调10个师增援,以解四平之围,其中8个师自沈阳北上,2个师自长春南下。[1]:83736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再度猛攻四平,国军退守铁东。[1]:8373

5月30日,蒋飞临沈阳巡视,接见熊式辉,听取有关东北军事、政治、经济等情况之报告,并指示作战计划。[1]:83646月24日,北上增援之国军占领昌图。[1]:83746月27日,长春南下之国军第一军占领公主岭,沈阳北上之国军第六军、第五十三军占昌图北之泉头。[1]:83758月20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裁撤归并行辕事宜完成;行辕编制自8月21日起开始办公,东北所有部队均由行辕直接统一指挥。[1]:8399

6月26日,林彪、罗荣桓根据敌情变化,改变坚决攻克四平之决心,决定以一部兵力佯攻四平,而以9个师迎击由沈阳北援之国军右路新编第六军;6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撤离四平。[1]:8375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结束,攻势历时50天,歼灭国军8.3万人,攻占城镇42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国军被压缩在中长铁路、北宁铁路狭长地带之少数据点上,被迫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1]:8377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北票;冀东军区部队攻克北戴河。[1]:8378

7月10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等电报中总结一年战事,指出,除山东外,国军之战略进攻在一切区域均已停止,我军将逐步转入攻势;并说,第二年作战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西北方面力求占领甘肃、宁夏大部,北线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北平、天津、沈阳以外各城,孤立北平、天津、沈阳,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1]:8382

1947年夏天,东北国军所之游杂部队,再度裁汰,而被裁官兵,多为中共所牵引,因此中共实力益增。[2]:3148月2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原牡丹江专区和合江省东安专区合并,成立牡丹江省,辖牡丹江、东安两市及14个县,张静之代理省政府主席。[1]:8399及北韩军10余万人加入后,中长铁路被截断,长春吉林陷于孤立。[2]:314

是年冬,林彪攻陷长春、四平街,北宁铁路失效,东北局势危急。[2]:314-315

国军兵力明显薄弱,由此致使林彪所部利用此时机在1947年内迅速坐大,至1948年3月已扩充至70余万人。

中原战场[编辑]

1947年1月9日,蒋电令正在郑州之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陇海东段与鲁南,先集中主力对付陈毅一部,再肃清刘伯承部,称此“实为堵共军成败之唯一关键”,“既定不易之方针”。[1]:82611月10日,国军占领苏北沭阳,蒋指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继续进击,求于10日内结束苏北军事。[1]:82631月19日,国军占领新安镇,打通陇海铁路东段。[1]:8270

1月27日,年前起义之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郝鹏举通电归顺国民政府,出任第四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防区为鲁南七县,司令部驻连云港附近之白塔埠。[1]:82732月7日,由华中民主建国军叛变后改编之第四十二集团军在连云港附近白塔埠地区被华东野战军歼灭,总司令郝鹏举被捕。[1]:8282

2月4日上午10时,蒋乘专机飞往郑州“视察”,当天下午5时原机飞返南京。[1]:82802月12日,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结束出击豫皖边,共歼灭国军1.6万人。[1]:82852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撤出鲁西曹县、定陶等地。[1]:8288

3月3日,陆军总司令部移驻徐州,顾祝同统一指挥山东、河南战事,撤销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另设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范汉杰任司令。[1]:8302

3月1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进攻晋南禹门口和风陵渡方向,打击进攻陕北胡宗南部侧背,配合陕北解放军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定集中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3个独立旅及第二、第三分区部队共5万余人,在134个民兵连和6万余参战群众支援下,以优势兵力突然进攻晋南。[1]:8315

4月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对豫北反攻之第一阶段结束,先后收复黄河以北,平汉铁路以东,东西200余里、南北140余里地区,原武、阳武、封丘、延津、濮阳5座县城及据点数十处,歼敌5,400余人。[1]:83274月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部队反攻晋南,当即收复翼城县。[1]:83285月2日,晋冀鲁䂊野战军全歼驻守汤阴之国军暂编第三纵队孙殿英、王自全部万人;司令孙殿英及部下7000余人被俘。[1]:8347

6月30日,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共4个纵队12万人,在鲁西南东阿至濮县横宽300里之地段上,强渡黄河,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之序幕。[1]:83767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经二日激战攻克郓城,歼灭国军整编第五十五师1万余人;7月10日又克定陶,歼灭守军1个旅4,000余人。[1]:8380

7月16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羊山集战役,开始围攻国军整编第六十六师;经反复攻击,7月25日攻入村内。[1]:83847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总攻羊山集,经二日激战,7月28日全歼国军整编第六十六师1.4万余人,俘师长宋瑞珂;至此,鲁西南战役历时28天结束,晋冀鲁豫野战军以15个旅兵力,歼灭国军9个半旅、5.6万人,为进军大别山打开通道。[1]:8390

7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等,说:“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将陈(赓)、谢(富治)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潼(关)、洛(阳)、郑(州)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冀。”[1]:83857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自月初起发动豫北攻势,收复县城九座;豫皖苏军区部队本月共收复县城七座。[1]:8386

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要求刘邓大军休整10天,然后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1]:83888月7日,国军8个师18个旅14万人由荷泽、嘉祥等地向晋冀鲁豫野战军合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提前结束休整,隐蔽突然南进,进军大别山。[1]:8394

7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以及第三十八军和第八纵队1个旅,合组野战兵团,挺进豫西,并任命陈赓为兵团前委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1]:8389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跳出合围圈,分西、中、东三路向大别山疾进;国军判断为“北渡不成而南窜”,未进行重点堵击,而是调20个旅尾追,企图在黄泛区包围歼灭晋冀鲁豫野战军。[1]:83948月1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越过陇海铁路;8月14日涉渡涡河,进入豫皖苏解放区。[1]:8395-83968月14日,蒋误判刘邓大军“以后路被我军截断,乃经由黄泛区,窜入大别山[1]:8396。8月1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越过20公里寛之黄泛区,次日又渡过沙(颍)河,全军毁弃重武器,向汝河急进;国军发现晋冀鲁豫野战军南进企图,急调整编第八十五师至汝河南岸布防,企图与追击部队前后夹击。[1]:83988月2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总部到达汝河北岸,国军1个师前堵3个师后追,形势严重,刘伯承、邓小平亲临渡口指挥强渡;8月24日突破国军防线,8月25日全部渡过汝河。[1]:84008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麓商城、光山、息县、淇川地区,全程历时22天,行程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战略反攻[1]:8402

8月12日,苏北解放军攻克盐城;8月23日,国军重占盐城[1]:8396

8月22日,陈赓、谢富治兵团8万余人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垣曲、济源间强渡黄河,进军豫西,配合中原作战;至8月31日,先后攻占豫西数座县城,吸引尾追中原野战军之国军1个师及3个旅回援,并迫使陕北胡宗南部主力南撤[1]:8399-8400。华中解放军陈赓部自河南西部新安渑池陕县等地分道偷渡黄河,穿越伏牛山[4]:162。8月,陈赓自孟津渡河,切断陕西、河南联络后,旋向南与刘伯承、陈毅、栗裕等会合于平汉铁路侧之西平;嗣后,分别攻占河南重镇许昌螺河,此后郑州失去军事价值,武汉亦渐感威胁[2]:315

9月1日,国军以8个旅组成第五兵团,由李铁军指挥;以4个半旅组成陕东兵团,由谢甫三指挥,企图东西夹击在豫西之陈赓兵团[1]:8404

9月2日,陈赓、谢富治兵团第四、第三十八军和第二十二旅等主力沿陇海铁路西进,准备举行灵宝战役,留第九纵队在洛阳东南地区阻国军第五兵团西援,一部向伏牛山麓展开建立根据地[1]:8405。9月9日,陈赓、谢富治兵团发起灵宝战役,9月10日占卢氏,9月12日占灵宝[1]:8409。9月上旬,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越过陇海路,进军大别山后,蒋以23个旅跟过淮河尾追,并以第八绥靖区(合肥)夏威指挥第四十六师进到六安、霍山地区;第五十八师进到固始、商城;以郑州前线指挥所(信阳)张轸指挥第八十五师进到罗山、信阳地区,第十师、第四十师则往宣化店沿公路向黄安、麻城前进;以武汉行辕程潜指挥第六十五师,经平汉铁路进到黄安;以第五十二师、第五十六师在信阳以南平汉铁路和武汉外围,分散攻击解放区地方政权和后方机关;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上将则指挥其对大别山情况熟悉且战斗力强之桂系第七师、第四十八师沿新县、麻城公路向南寻找解放军主力作战[1]:8410

9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平原,国军紧急布置长江防务,时任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中将是日飞赴九江,视察江防;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各城亦加紧防务部署;自9月13日,海军封锁南京以上长江交通,并禁止南京江面及近郊居民在晚上9时至早上6时间活动[1]:8408

华北战场[编辑]

1947年1月20日,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保南战役;1月26日占新乐,控制保定以南、石家庄以北之平汉铁路[1]:82711月21日,保南战场,晋察冀野战军攻克望都[1]:82711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攻占定陶[1]:82721月28日,晋察冀野战军攻占定县,保南战役至此结束,共歼灭国军8200余人;收复县城三座,控制大极店至新安间铁路100公里。[1]:8272

1月2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汾孝战役结束,连同上年11月之吕梁战役,国军在山西损失2.2万人。[1]:82744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部队晋南反攻作战第一阶段结束;控制同蒲铁路200余里,切断运城、临汾间联系。[1]:8334

1月31日,解放军聂荣臻部进迫冀北保定,国军失守豫东鹿邑,鲁东解放军逼近即墨胶县,威胁青岛[1]:8275

4月9日,中共晋察冀军部队发动正太战役,至5月4日,歼灭国军3.5万余人;中共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区联成一片,石家庄之国军完全孤立。[1]:83314月16日晚,晋察冀野战军切断正太铁路东段,攻占获鹿县;次日占井陉煤矿区。[1]:83354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攻占冀、晋两省咽喉娘子关[1]:83414月27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工委到达河北阜平。[1]:83435月4日,正太前线晋察冀野战军进占寿阳及阳泉矿区。[1]:83486月上旬,晋察冀野战军再次成立,下辖3个緃队,杨得志任司令员。[1]:83706月14日,晋察冀野战军占领沧州。[1]:8371

6月12日,中共晋察冀野战军发动清沧战役;至6月15日,歼灭国军9500余人,中共冀中和山东渤海两大区连成一片。[1]:83706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保北战役,至7月6日,歼灭国军8000余人。[1]:83748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攻克正定。[1]:8400

4月24日,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孙连仲中华民国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上校到石家庄视察。[1]:8341是年冬,解放军攻陷战略要地石家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罗历戎部次于清风店被十倍之敌围攻而覆没,于是华北国军无力收复,平津地区局势开始动荡。[2]:315

1948年1月4日,保定国军进占漕河车站,国共两军在易县满城附近激战。[1]:8482

影响[编辑]

1947年6月,内战爆发一年,国军损失正规军78万人,非正规军34万,占领解放区城市335座;解放军损失35.8万人,收复城市288座。[1]:83777月26日,解放军总部发表第一年战绩总结公报,解放军共歼灭国军正规军78万人、非正规军34万;解放区原有面积239万平方公里,现有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原有人口1.49亿,现有人口1.31亿;原有城市506座,现有城市423座。[1]:8389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之《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指出人民解放军第二年作战之基本任务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中国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同时以一部分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8404此后,国军地盘日小,兵源粮食补充,渐感困难,加以法币价值日贬,国民经济趋向崩溃,士气日渐低落,而整个军事组织之弱点,和指挥系统之凌乱,也日渐暴露。[2]:315

相反,解放军在此期间取得更大优势,并且向南推进了不少。这亦有助解放军继续南下推进。这也使国军改用重点防御,导致其最终的败局。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古贯郊:〈徐蚌会战前后的国共大势〉,刊《大决战(上局):惊涛》,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
  3. ^ 重点进攻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6-12.
  4. ^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