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煤钢共同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洲煤钢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
欧洲煤钢共同体旗帜

欧洲煤钢共同体(英语: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简称ECSC;法语:Communauté européenne du charbon et de l’acier,简称CECA;德语:Europäische Gemeinschaft für Kohle und Stahl,简称EGKS)1951年4月18日通过《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效。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关税而直接取得的生产原料。该组织随后扩大了规模和条约范围,最终导致了欧盟的产生。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漫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条约的直接目的是规范贸易和工业,但更大的目标是跨国合作。[1]《巴黎条约》生效期限为50年,因此,2002年7月23日之后,欧洲煤钢共同体不再存在。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源于法国时任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于1950年5月9日首次提出的舒曼计划。计划中,舒曼向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建议共同掌管成员国煤钢工业,并免除相关关税,随即获后者同意。这意味着二战结束后,正被英国占领并受战胜国委员会控制的鲁尔地区将获重新发展的机会,而当时该地区大量的工业设备正在拆除。

巴黎条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掌管煤和钢这些重要的战争物资,实现互相控制,以保障欧洲内部的和平,也为二战后重建所需的重要生产资料提供保障。他的竞争者有英国主导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5年4月8日通过合并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

签署
生效
条约
1948
1948
布鲁塞尔条约
1951
1952
巴黎条约
1954
1955
布鲁塞尔条约修正英语Treaty of Brussels#Modification巴黎会议英语London and Paris Conferences#Paris
1957
1958
罗马条约
1965
1967
合并条约
1975
N/A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86
1987
单一欧洲法案
1992
199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7
1999
阿姆斯特丹条约
2001
2003
尼斯条约
2007
2009
里斯本条约
                       
欧盟三支柱  
欧洲各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欧洲煤钢共同体 (ECSC) (条约于2002年终止英语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Merger and expiry 欧洲联盟 (EU)
    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欧洲共同体 (EC)
    TREVI英语TREVI 司法与内政合作 (JHA)  
  刑事领域警务与司法合作 (PJCC)
  欧洲政治合作英语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 (EPC)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CFSP)
(松散个体) 西欧联盟 (WEU)    
(条约于2010年失效英语Western European Union#2009–2011: Dissolution  
                     
  1. ^ Nicholas Herrmann. Full Fathom Five. Places Journal.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