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簡稱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政黨制度、以及推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根據該制度,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執政黨,八個民主黨派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具有參政黨的地位[1]。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進行「政治領導」,即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協商方式說服民主黨派在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中國共產黨不得命令、干涉或者控制民主黨派,應當保證民主黨派的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不得干擾民主黨派的獨立性及日常事務[2]

制度內容[編輯]

該體制由中國共產黨主導政府、掌握政權,其他八大民主黨派協助中國共產黨執政,被稱為「參政黨」。允許多黨並存,但參政黨的數量固定,並且只能參政議政,「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對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政治監督」[3][4]

中國共產黨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設有黨組,用以統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所有中共黨員的行動,黨組書記一般由人大常委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黨組發揮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國家的議會黨團的作用。而各民主黨派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沒有這種政黨組織,成員一般也不以黨派身份活動。[5]

歷史[編輯]

政治協商會議起源於中華民國時期所成立的部份政黨於抗戰後百家爭鳴的局面,國民政府啟動了政治協商會議,稱為舊政協,來安排各黨派之間的協調,1950年共產黨於新中國成立後沿用政治協商制度,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頒佈《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2005年3月,中共中央頒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開始着手完善該制度。[6]2021年6月2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本發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7]

該制度也被1989年脫離於緬甸共產黨、現為緬甸佤邦執政黨的佤邦聯合黨所模仿。1992年4月18至21日,於勐冒召開第一屆全邦政協會議,於4月20日成立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

批評[編輯]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認為,由於所有民主黨派一律是直接或間接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控制,在意識形態上亦和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它們也被批評為衛星黨政治花瓶[8]

香港01則指,僅從字面就可理解,中共是國家絕對的領導核心,也是政黨遊戲規則的書寫者,這是理解政黨關係的大前提。[9]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国家制度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2. ^ 甘肅政協. “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提法的由来. 澎湃新聞. 上海. [2020-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9) (中文(中國大陸)). 
  3. ^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第十一條:「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第十三條:「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各級政府擬提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建設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第十四條:「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是指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對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政治監督。」
  4. ^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09-23].
  5. ^ 孫關宏. 政治学概论.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266. ISBN 7309036611. 
  6. ^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8). 
  7. ^ 中国提新型政党制度 学者批只为宣传毫无新意.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8. ^ http://www.ir-basilica.com/41-%E5%A8%81%E6%AC%8A%E7%A4%BE%E6%9C%83%E7%9A%84%E3%80%8C%E7%AC%AC%E4%B8%89%E9%81%93%E8%B7%AF%E3%80%8D%EF%BC%8C%E4%B8%8D%E9%81%8E%E6%98%AF%E3%80%8C%E8%A1%9B%E6%98%9F%E9%BB%A8%E3%80%8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威權社會的「第三道路」,不過是「衛星黨」
  9. ^ 香港01記者. 中國的民主黨派 真·民主戰士還是政治花瓶?. 香港01. 2016-10-17 [202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