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滅北齊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北周統一北方
北周滅北齊之戰
日期572年4月-577年2月
地點
山西、河北、中原
結果 陳朝、北周滅北齊
參戰方
北周陳朝 北齊
指揮官與領導者
周武帝
陳宣帝
宇文憲
黃法氍
吳明徹
楊堅
高緯
高延宗
兵力
十二萬 至少十萬[1]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北周滅北齊之戰指的是北周陳朝聯盟和北齊的戰爭,結果以前者獲勝告終,北周成功統一北方,陳朝奪得淮南

北齊衰象[編輯]

北齊的胡化風氣十分重[2]。之所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是北齊統治集團是出自反漢化的六鎮軍人,[3]而且出現一種「西胡化」的傾向,也就是統治集團沉迷於西域胡人的歌舞娛樂當中,意志消沉。也使得相當多胡人因為歌舞伎藝得以得到高官厚祿,甚至與太后通姦[4][5]。整個國家處於貪腐橫行的狀態的狀態[6]

太建北伐[編輯]

周武帝掌握大權後,始有討伐北齊之議。先是在建德元年(572年)遣使南方陳朝,以期聯合進攻北齊,陳宣帝表示同意,但要把樊、鄧州讓給陳朝,北周使者杜杲認為城池應該從北齊地盤那裏取得[7]。之後雙方多次通信,達成協議,建德二年(即太建四年, 573年)陳朝派出以吳明徹黃法氍為主帥的十萬部隊進攻北齊,吳明徹所部由秦郡出發,黃法氍由歷陽出發。[8]

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在大峴(今天安徽含山東北)與北齊軍接戰,擊敗北齊軍。又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除掉州護城河的障木柵後,大軍包圍秦州。北齊派出軍隊救援歷陽,被黃法氍所部所敗,北齊又調遣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帶兵救援秦州。吳明徹派出猛將巴山太守蕭摩訶單騎馳馬沖陣齊軍,斬殺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十餘人,陳軍乘機進攻,北齊軍大敗,陳軍斬獲不可勝計,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派出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組織軍隊抵抗陳軍[9]

五月,黃法氍所部擊破歷陽,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隨後亦降。[10]

六月,黃法氍攻克合州,程文季攻克涇州,吳明徹也進破仁州。

七月,吳明徹所部運動至峽口,攻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軍皆棄城而走,陳軍很快攻佔仁州。隨後吳明徹軍夜襲壽陽守軍,北齊巴陵王王琳統領的守軍大敗而逃,只得退守相國城及金城。

十月,吳明徹開始進攻壽陽,於肥水築壩,引水灌城。城中苦於潮濕,士兵多數腹瀉,手腳浮腫,死者十之六七。北齊調遣行台右僕射皮景和等率軍數十萬救援壽陽,援軍在距壽陽30里即紮營。陳軍諸將見到北齊軍軍隊數量眾多產生了畏懼,問吳明徹:「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將安出?」吳明徹回答:「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11]。吳明徹軍隨後發起猛攻,一鼓作氣攻克壽陽,俘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盧潛、左丞李騊駼等,這些送到建康。北齊軍的駝馬和輜重盡為陳軍所得。王琳身為存梁抗陳的領袖,且善撫士卒,甚得民心軍心,戰勝後的陳軍中不斷有將領舊友探視身為俘虜的王琳,甚至歔欷不能仰視。吳明徹見後,為防兵變,派人斬殺王琳。

太建北伐至此結束,陳軍攻陷北齊數十城,淮南之地被陳朝所佔。

北周起兵[編輯]

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和齊王憲及內史王誼謀劃伐齊,又派遣納言盧韞三次問計於安州總管於翼。周武帝召集大臣於大德殿上通知伐北齊的計劃,隨後周武帝下詔伐齊。委任柱國陳王宇文純、滎陽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領二萬軍隊向黎陽進發,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率領水軍三萬自渭水入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統帥二萬軍隊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帥統領三萬軍隊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12],總計12萬人。

八月,北周六路大軍侵入北齊境內,軍紀嚴明,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又周武帝所部六萬進逼河陰,攻破外城,北齊軍退保內城。又宇文憲所部攻佔武濟,兵鋒指向洛口。周武帝見河陰難下,轉而率軍進攻金鏞城,但遇到守城軍隊頑強抵抗,無法攻下。[13]

九月,北齊右丞高阿那肱自晉陽帶兵救援洛陽,北周軍此時因為久攻金鏞城不下,加上周武帝生病,主動撤軍。

此次出征周武帝曾與手下大臣討論出兵計劃,宇文弼認為北齊雖然失道,但是還有能幹的大臣在,而且「今之用兵,須擇其地。河陽衝要,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所以他認為應該取小道偷襲晉州[14],周武帝不聽。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再次大舉伐齊,周武帝吸取教訓採用這條計。

十月四日,周武帝調遣軍隊伐齊,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隨公楊堅統帶右三軍,譙王儉、大將軍竇泰、廣化公丘崇統帶左三軍,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統帶前軍。周武帝的計劃是進攻晉州,以圖吸引北齊主力來救援後進行決戰,打敗對方後再進逼北齊的首都[15]

北周軍軍至晉州,屯駐在汾曲。周武帝先調遣齊王宇文憲統帶精騎二萬守雀鼠谷,陳王宇文純步騎二萬守千里徑,鄭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大將軍韓明步騎五千守齊子嶺,焉氏公尹升步騎五千守鼓鍾鎮,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趙王宇文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攻北齊汾州諸城,柱國宇文盛步騎一萬守汾水關。又調遣內史王誼監督諸軍攻平陽城,周武帝每日從汾曲到平陽城下督戰。北齊行台僕射海昌王尉相貴負責帶兵防守平陽城。圍城不久,防守北城的晉州刺史崔景嵩,在夜晚遣使請降於北周,王軌帶領眾響應,打開北城門。當天天還沒有亮,北周將領段文振,持槊和數十人率先登城,和景嵩同至尉相貴住處劫持了他。守軍得知消息後士氣崩潰,無心抵抗,晉州被北周攻克,俘虜相貴及甲士八千人。

此時,齊主和馮小憐在天池打獵,晉州的告急文書,從太陽升起到中午不停送來。右丞相高阿那肱卻說:「大家正為樂,邊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聞!」至傍晚,晉州使者再至,說:「平陽已陷」,高阿那肱才把晉州危機消息告訴。高緯聽到後馬上起身,但馮小憐懇請北齊後主再下一盤棋,高緯答應,延誤了發兵時間。

十月二十五日,高緯親率大軍救援平陽,到達時平陽已被攻下,遂晝夜猛攻平陽,北周守城將領晉州刺史梁士彥領兵一萬[16]與之展開激烈的戰鬥[17]。北齊軍曾經挖地道進攻,但是被北周軍拿木頭塞住無法攻克。[18]

十二月初三,周武帝所部與宇文憲所部會合,救援平陽。初六,周武帝部隊到達平陽與北齊軍對陣。此時齊軍東翼稍稍後退,馮小憐慘叫:「軍敗矣!」錄尚書事城陽王穆提婆也應聲:「大家去!大家去!」高緯居然立即帶着淑妃逃奔高梁橋。開府儀同三司奚長勸高緯:「半進半退,戰之常體。今兵眾全整,未有虧傷,陛下舍此安之!馬足一動,人情駭亂,不可復振。願速還安慰之!」武衛張常山自高緯身也勸諫說:「軍尋收訖,甚完整。圍城兵亦不動。至尊宜回。不信臣言,乞將內參往視。」高緯聽後停止逃跑。但穆提婆拉着齊主手肘說:「此言難信。」高緯聽後又和馮淑妃向北逃走。北齊軍知道皇帝逃跑後士氣崩潰,被北周軍大敗,死者萬餘人,軍資器械被丟棄滿地都是。只有安德王高延宗全軍而退。

十二月十三日,北周軍軍至晉陽。十四日,高延宗稱帝[19],大赦天下。十二月十七日,北周軍擊敗北齊軍,攻破晉陽[20]

建德五年(577年)正月十八日,北周軍達到鄴,圍困鄴城。隨後擊敗北齊軍,攻佔鄴城,高緯帶數百騎逃亡。[21]逃亡途中傳位太子高恆,又以高恆名義禪位給高緯的叔父瀛州刺史彭城王高湝。後被北周將領尉遲勤捉獲,送至鄴城。[22]因傳詔使者在途中被擒,高湝亦沒有收到傳位詔書。

二月,高湝等北齊其餘抵抗力量陸續被消滅,北周統一北方。唯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不投降,奉逃奔突厥的皇子高紹義為主,一直抵抗到隋朝開皇三年(583年)。

參考出處[編輯]

  1. ^ 吾兵雖多,堪戰者不過十萬
  2. ^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北齊的鮮卑化與西胡化>,295頁,黃山書社,2000年
  3. ^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北齊的鮮卑化與西胡化>,297頁,黃山書社,2000年
  4. ^ 《北史》第五十卷·補列傳第四十二[一]恩幸:「西域丑胡、龜茲雜伎,封王者接武,開府者比肩。非直獨守弄臣,且復多干朝政。……世祖時,恆令士開與太后握槊,又出入臥內無復期限,遂與太后為亂。及世祖崩後,彌自放恣,琅邪王儼惡之,與領軍厙狄伏連、侍中馮子琮、御史王子宜、武□高舍洛等謀誅之。」
  5. ^ 《資治通鑑》第一百七十一卷:「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
  6. ^ 《周書》<韋孝寬傳>:「政出多門,鬻獄賣官,惟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
  7. ^ 《北史》列傳第五十八:「若欲合從,共圖齊氏,能以樊、鄧見與,方可表信。」杲答曰:「合從圖齊,豈唯弊邑之利?必須城鎮,宜待得之於齊。先索漢南,使臣不敢聞命。」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壬午,分命眾軍,以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忌監軍事,統眾十萬伐齊。明徹出秦郡。都督黃法氍出歷陽。」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又有西域胡,善射,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辛酉,戰於呂梁。將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才不減關羽矣。」摩訶曰:「願示其狀,當為公取之。」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飲摩訶。摩訶飲畢,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陳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訶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仆。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訶又斬之。於是齊軍大敗,尉破胡走,長孫洪略戰死。"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法怒,帥卒急攻,丙子,克之,盡殺戍卒。進軍合肥,合肥朔旗請降,法禁侵掠,撫勞戍卒,與之盟而縱之。」
  11. ^ 《陳書·吳明徹列傳》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丁丑,下詔伐齊,以柱國陳王純、滎陽公司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帥眾二萬趨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將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二萬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誼,盟之兄孫;震,武之子也。」
  13. ^ 「周師入齊境,禁伐樹踐稼,犯者皆斬。丁未,周主攻河陰大城,拔之。齊王憲拔武濟;進圍洛口,拔東、西二城,縱火焚浮橋,橋絕。齊永橋大都督太安傅伏,自永橋夜入中潬城。周人既克南城,圍中潬,二旬不下。洛州刺史獨孤永業守金墉,周主自攻之,不克。」
  14. ^ 《隋書》卷五十六:「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
  15. ^ "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混同文軌。"
  16. ^ "甲戌,周以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安定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留精兵一萬鎮之"
  17. ^ "齊師遂圍平陽,晝夜攻之。城中危急,樓堞皆盡,所存之城,尋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外援不至,眾皆震懼。"
  18. ^ 齊人作地道攻平陽,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周人以木拒塞之,城遂不下。
  19. ^ "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
  20. ^ 周主攻東門,際昏,遂入之,進焚佛寺。延宗、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師大亂,爭門,相填壓,塞路不得進。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主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馬首,賀拔伏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齊人奮擊,幾中之。城東道阨曲,伏恩及降者皮子信導之,僅得免,時已四更。延宗謂周主為亂兵所殺,使於積屍中求長鬣者,不得。時齊人既捷。入坊飲酒,盡醉臥,延宗不復能整。
  2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壬辰,周師至鄴城下;癸巳,圍之,燒城西門。齊人出戰,周師奮擊,大破之。齊上皇從百騎東走。「
  22. ^ 己亥,至南鄧村。尉遲勤追及,盡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