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中华民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林省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省
1912年-1948年

首府吉林县1912-1931
吉林市1945-1948
长春市1948
面积 
• 
72,675.93平方千米(28,060.33平方英里)
人口 
• 
7,321,758
历史 
• 成立
1912年
• 废除
1948年
前身
继承
吉林省 (清朝)
吉林省

吉林省,简称,为中华民国东北九省之一,范围为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黑龙江省一部分。

省名由来[编辑]

吉林系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据《吉林通志》记载:“国语(即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其曰吉林者从汉文而省也”。

历史沿革[编辑]

抗战爆发前[编辑]

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重用张作霖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东北革命党人。民国五年(1916年)5月,袁世凯逝世,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司令,继续统领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占吉林省城后,立即占领各机关,组织傀儡政府。

抗战结束后[编辑]

国共接收冲突[编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开始和平接收,9月上旬在重庆宣布郑道儒为吉林省政府主席,主持在长春市组建吉林省政府,随后委任接收专员约70人,由东北行营分批空运至长春。因苏联军队实施军管,并协助中共成立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及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和平接收受阻。为给苏联施加压力,国民政府命吉林省的接收专员奉命同东北行营一起于当年11月中旬撤至北平。经国民政府与苏联交涉后,再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重返长春。正在接收之际,苏军于4月14日撤出长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攻占长春,歼灭国民政府收编的东北保安第二总队、长春员警总队、土匪武警等杂牌2万余人,王宁华等一批接收专员被俘,正在筹建中的吉林省政府尚未运行便瓦解了。

同年5月,国军主力以沈阳为基地,沿中长路北进,先后攻克四平市、长春市、吉林市及其周围各县。攻克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公主岭3市和永吉、磐石、桦甸、伊通、双阳、长春、九台、德惠、农安、怀德10县,实际控有面积为3万837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3万1192人。国民政府任命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兼任吉林省政府主席,重建吉林省政府。梁华盛于6月1日率驻沈阳的接收专员60余人赶到长春,16日在吉林市正式成立吉林省政府,在国军控制的市、县组成了市、县政府。

国共内战[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旬开始,中共东北民主联军相继发动夏、秋、冬三大攻势,并取得节节胜利,国民政府在吉林省据点仅剩长春、永吉等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陷吉林市,吉林省政府官员由吉林逃至长春。23日,国民政府任命东北剿总副司令、长春地区防守司令郑洞国兼代吉林省政府主席,免除梁华盛的职务。4月10日,驻永吉的国军部队突围而出,撤至长春。5月23日开始,共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展开围困战。月底,长春机场亦为共军所控制,沈阳与长春间之空中交通遂告中断。9月12日,辽西会战正式展开。10月15日,中共策反成功,曾泽生之第六十军在长春叛变投降;18日,新七军亦相继投降;21日,指挥官郑洞国被俘。中华民国吉林省政府彻底垮台。

管辖范围[编辑]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吉林省地图

民国十九年(1930年),据各县调查报告汇总,全省面积为329662.5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据中央地质调查所测量,全省面积为282332平方公里。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以原满洲国吉林省滨江省部分、长春市置吉林省,总面积为1080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32万1758人。周围邻省分别为北界嫩江省,东界松江省,南界安东省,西界辽北省

行政区划[编辑]

省会[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省政府驻吉林县(后改称永吉县);抗日战争结束后,省政府驻吉林市。为今吉林省吉林市市城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陷吉林市,吉林省政府迁至长春市。

[编辑]

清代吉林省设立的东南路、东北路、西南路、西北路四道,在民国元年(1912年)已经裁撤。民国二年(1913年)1月,临时大总统公布三道《划一令》。据此,全省划为东南路、东北路、西南路、西北路四道,并任命观察使。

民国三年(1914年)5月,各道易名为延吉、吉长、依兰、滨江,并委任道尹。6月,公布各道辖区,共辖37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据国民政府有关地方行政制度的规定,裁撤各道。

县、市、设治局[编辑]

九一八事变以前[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吉林省共辖有41县、1设治局:

吉林省
县市局 驻地(2023年4月) 北洋时期 沿革
永吉县 吉林市城区 吉长道(驻地) 吉林省省会。清代为吉林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为吉林县。因与省名重名,民国18年(1929年)9月易今名,取清代永吉州为名[1]
长春县 长春市城区 吉长道 清代为长春府,民国3年(1913年)3月改置县。
伊通县 伊通河(今伊通满族自治县驻地伊通镇 吉长道 清代为伊通州,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濛江县 濛江(今靖宇县驻地靖宇镇 吉长道 清代为濛江州,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农安县 龙湾(今农安县驻地农安镇 吉长道
长岭县 长岭子(今长岭县驻地长岭镇 吉长道
舒兰县 朝阳川(今舒兰市西南朝阳镇 吉长道
桦甸县 桦树林子(今桦甸市东北二道甸子镇 吉长道
磐石县 磨磐山(今磐石市驻地东宁街道 吉长道
双阳县 双阳镇(今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道 吉长道
德惠县 大房身(今德惠市大房身镇 吉长道
滨江县 哈尔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区) 滨江道(驻地) 清代为滨江厅,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扶余县 伯都纳城(今松原市城区) 滨江道 清代为新城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名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易今名。县境原为扶余地,故名[2]
双城县 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驻地永治街道 滨江道 清代为双城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宾县 苇子沟(今黑龙江省宾县驻地宾州镇 滨江道 清代为宾州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并易名。
五常县 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驻地五常镇 滨江道 清代为五常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榆树县 孤榆树(今榆树市驻地华昌街道 滨江道 清代为榆树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延寿县 长寿山(今黑龙江省延寿县驻地延寿镇 滨江道 清代为长寿县,民国3年(1914年)6月易名同宾县[3],民国18年(1929年)9月易今名[1]
阿城县 阿什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驻地金城街道 滨江道
珠河县 乌珠河镇(今黑龙江省尚志市驻地尚志镇 滨江道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分五常、同宾两县析置乌珠河设治局,民国16年(1927年)5月改置县[4]
苇河县 苇沙河镇(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 滨江道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分同宾、五常两县析置苇沙河设治局[5],民国16年(1927年)11月改置县[4]
延吉县 延吉冈(今延吉市驻地新兴街道 延吉道(驻地) 清代为延吉府,民国3年(1913年)3月改置县。
宁安县 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驻地宁安镇 延吉道 清代为宁安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珲春县 珲春镇(今珲春市驻地河南街道 延吉道 清代为珲春厅,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东宁县 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市东南三岔口镇 延吉道 清代为东宁厅,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额穆县 额穆索(今敦化市西额穆镇 延吉道
敦化县 阿克敦城(今敦化市驻地民主街道 延吉道
汪清县 百草沟(今汪清县西百草沟镇 延吉道
和龙县 大拉子(今龙井市东南智新镇 延吉道
依兰县 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驻地依兰镇 依兰道(驻地) 清代为依兰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同江县 拉哈苏苏(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驻地同江镇 依兰道 清代为临江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名临江县,因与奉天省县名重名,民国三年(1914年)1月易今名。地濒混同江,故名[2]
密山县[6] 蜂蜜山(今黑龙江省密山市驻地密山镇 依兰道 清代为密山府,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虎林县 呢吗口(今黑龙江省虎林市东北虎头镇 依兰道 清代为虎林厅,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抚远县 绥远(今黑龙江省抚远市驻地抚远镇 依兰道 清代为绥远州,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名绥远县。因与绥远省县名重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易今名[1]
桦川县 悦来镇(今黑龙江省桦川县驻地悦来镇 依兰道
富锦县 富克锦(今黑龙江省富锦市驻地富锦镇 依兰道
饶河县 小佳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西北饶河镇 依兰道
方正县 方正镇(今黑龙江省方正县驻地方正镇 依兰道
穆棱县 穆陵(今黑龙江省穆棱市驻地穆棱镇 依兰道
宝清县 宝清河(今黑龙江省宝清县驻地宝清镇 依兰道 民国5年(1916年)4月析同江县宝清河地方置[7]
勃利县 四站地方(今黑龙江省勃利县驻地勃利镇[8] 依兰道 民国6年(1917年)5月析依兰县勃利地方置[9]。以古勃利州为名。
乾安设治局 长发屯(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海渤日戈镇 依兰道 民国17年(1928年)2月析郭尔罗斯前旗辖地置。

抗战结束以后[编辑]

东北光复后,国民政府将东北改划成9省2市。将满洲国的吉林省、间岛省、长春市合并称吉林省。全省辖有4市、21县、1旗,为: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公主岭市,永吉县、蛟河县、舒兰县、磐石县、桦甸县、敦化县、双阳县、长春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怀德县、伊通县、乾安县、扶余县、延吉县、和龙县、汪清县、安图县、珲春县、郭尔罗斯前旗。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5日公布的“东北新省区方案”,全省辖有2市、18县、1旗。新设的吉林、长春2市,九台县,在满洲国时期已经存在,沿革过程,详见吉林省。因省境较小,不设行政督察区。

吉林省
所属督察区及盟部 代码 县市局 驻地(2023年4月) 沿革
省直辖地区 29001 吉林市
Girin ula
吉林市城区 吉林省会[10]。满洲国时期析永吉县置吉林市,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保留,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设置。
29002 长春市 长春市城区 满洲国时期析长春县置新京特别市,为满洲国首都。抗战结束后保留并改称长春市,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设置。
29003 永吉县 吉林市城区 满洲国时期改名吉林县,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恢复原称。
29004 长春县 长春市城区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05 敦化县 阿克敦城(今敦化市驻地民主街道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06 蛟河县
Emu
蛟河镇(今蛟河市驻地民主街道)) 旧称额穆县,满洲国时期改称蛟河县,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恢复原称。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改名。
29007 桦甸县 桦树林子(今桦甸市东北二道甸子镇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08 磐石县 磨磐山(今磐石市驻地东宁街道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09 双阳县 双阳镇(今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道 满洲国时期合并伊通、双阳为通阳县,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恢复二县。
29010 伊通县
Itung
伊通河(今伊通满族自治县驻地伊通镇 满洲国时期合并伊通、双阳为通阳县,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恢复二县。
29011 怀德县 八家镇(今公主岭市怀德镇 满洲国时期分别属公主岭市及怀德县,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保留,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废市留县。
29012 农安县 龙湾(今农安县驻地农安镇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13 九台县 下九台(今长春市九台区驻地九台街道 满洲国时期析吉林、德惠2县置,属吉林省。县境有清廷设置的第九烽火台,故名。抗战结束后保留,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设置。
29014 扶余县
Bedune
伯都纳城(今松原市城区)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15 德惠县 大房身(今德惠市大房身镇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16 舒兰县 朝阳川(今舒兰市西南朝阳镇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17 榆树县 孤榆树(今榆树市驻地华昌街道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29018 五常县 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驻地五常镇 满洲国时期属滨江省。
29019 双城县 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驻地永治街道 满洲国时期属滨江省。
29020 乾安县 长发屯(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海渤日戈镇 旧称乾安设治局,满洲国时期实施县制,属吉林省。抗战结束后恢复原设治局建制。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实施县制。
哲里木盟 29101 郭尔罗斯前旗
Gorlos emünedü qosiγu
郭前旗(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驻地前郭尔罗斯镇 满洲国时期属吉林省。
其他 滨江县 满洲国时期废县并入哈尔滨市。抗战结束后恢复县制。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废县并入哈尔滨市。

行政区划年表[编辑]

吉林省行政区划年表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西元 民国纪元 其他 行政区划变更
1912年 民国1年 18 11府
3州
5厅
1913年 民国2年 37
  • 废吉林府为吉林县(3月)
  • 废长春府为长春县(3月)
  • 改伊通州为伊通县(3月)
  • 改濛江州为濛江县(3月)
  • 改滨江厅为滨江县(3月)
  • 废新城府为新城县(3月)
  • 废双城府为双城县(3月)
  • 废宾州府为宾县(3月)
  • 废五常府为五常县(3月)
  • 改榆树直隶厅为榆树县(3月)
  • 废延吉府为延吉县(3月)
  • 废宁安府为宁安县(3月)
  • 改珲春厅为珲春县(3月)
  • 改东宁厅为东宁县(3月)
  • 废依兰府为依兰县(3月)
  • 废临江府为临江县(3月)
  • 废密山府为密山县(3月)
  • 改虎林厅为虎林县(3月)
  • 改绥远州为绥远县(3月)
1914年 民国3年 37
  • 新城县改名扶余县(1月)
  • 临江县改名同江县(1月)
  • 长寿县改名同宾县(6月)
1915年 民国4年 37
1916年 民国5年 38
  • 析同江县置宝清县(4月)
1917年 民国6年 39
  • 析依兰县置勃利县(5月)
1918年 民国7年 39
1919年 民国8年 39
1920年 民国9年 39
1921年 民国10年 39 2
  • 析五常、同宾置乌珠河设治局(12月)
  • 析五常、同宾置苇沙河设治局(12月)
1922年 民国11年 39 2
1923年 民国12年 39 2
1924年 民国13年 39 2
1925年 民国14年 39 2
1926年 民国15年 39 2
1927年 民国16年 41
  • 改乌珠河设治局为珠河县(5月)
  • 改苇沙河设治局为苇河县(11月)
1928年 民国17年 41 1
  • 析郭尔罗斯前旗置乾安设治局(2月)
1929年 民国18年 41 1
  • 吉林县改名永吉县(9月)
  • 同宾县改名延寿县(9月)
  • 绥远县改名抚远县(9月)
1930年 民国19年 41 1
1931年 民国20年 41 1
1932年 民国21年 41 1
1933年 民国22年 41 1
1934年 民国23年 41 1
1935年 民国24年 41 1
1936年 民国25年 41 1
1937年 民国26年 41 1
1938年 民国27年 41 1
1939年 民国28年 41 1
1940年 民国29年 41 1
1941年 民国30年 41 1
1942年 民国31年 41 1
1943年 民国32年 41 1
1944年 民国33年 41 1
1945年 民国34年 41 1
1946年 民国35年 41 1
1947年 民国36年 18 2
  • 析永吉县置吉林市(6月)
  • 析长春县置长春市(6月)
  • 额穆县改名蛟河县(6月)
  • 析吉林、德惠置九台县(6月)
  • 改乾安设治局为乾安县(6月)
  • 辽宁省怀德县来隶(6月)
  • 濛江县移属安东省(6月)
  • 长岭县移属辽北省(6月)
  • 滨江县并入哈尔滨市(6月)
  • 宾县移属松江省(6月)
  • 延寿县移属松江省(6月)
  • 阿城县移属松江省(6月)
  • 珠河县移属松江省(6月)
  • 苇河县移属松江省(6月)
  • 延吉县移属松江省(6月)
  • 宁安县移属松江省(6月)
  • 珲春县移属松江省(6月)
  • 东宁县移属松江省(6月)
  • 汪清县移属松江省(6月)
  • 和龙县移属松江省(6月)
  • 依兰县移属合江省(6月)
  • 同江县移属合江省(6月)
  • 密山县移属合江省(6月)
  • 虎林县移属合江省(6月)
  • 抚远县移属合江省(6月)
  • 桦川县移属合江省(6月)
  • 富锦县移属合江省(6月)
  • 饶河县移属合江省(6月)
  • 方正县移属松江省(6月)
  • 穆棱县移属松江省(6月)
  • 宝清县移属合江省(6月)
  • 勃利县移属合江省(6月)
1948年 民国37年 18 2
1949年 民国38年 18 2

政府[编辑]

  • 吉林省政府主席
    • 张作相(1928年12月31日~1931年10月12日)
    • 诚允(1931年10月12日~1932年7月2日,代理)
    • 丁超(1932年7月2日~1932年9月,代理)
    • 邹作华(1940年5月3日~1945年9月4日)
    • 郑道儒(1945年9月4日~1946年10月2日)
    • 王宁华(1946年1月~1946年4月,代理)
    • 梁华盛(1946年10月2日~1948年3月24日,兼任)
    • 郑洞国(1948年3月24日~1948年10月19日,兼任)
  • 秘书长
  • 民政厅长
    • 梁华盛(兼任,1946年6月~1946年7月)
    • 尚传道(1946年7月~1948年3月)
  • 财政厅长
  • 教育厅长
  • 建设厅长
  • 长春市长
    • 尚传道(1946年6月~1946年7月,1948年3月~1948年10月)
  • 吉林市长
  • 会计处长
  • 社会处长
  • 宣传处长、警务处长
  • 员警总队副队长
  • 保安司令部司令
    • 梁华盛(兼任,1946年9月~1948年3月)
  • 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 黄炳寰(兼任,1946年9月~1947年5月)
  • 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

参考[编辑]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注释[编辑]

  1. ^ 1.0 1.1 1.2 《国民政府公报》第293号,民国18年10月14日,第10页。
  2. ^ 2.0 2.1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3. ^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1914年,第16页。
  4. ^ 4.0 4.1 《政府公报》第4144号,民国16年11月6日,第187册,第3583页。又,《政府公报》第4174号,民国16年12月7日,第188册,第4023页。
  5. ^ 《政府公报》第2159号,民国11年3月7日,第119册,第1097页。
  6. ^ 按:“密山”之“密”字,清末民国初亦常作“蜜”字。《清史稿·地理志三》、《省议会议员各省复选区表》、《全国行政区划表》(1914年,第16页)、陈镐基《中华新舆图》(1917年,吉林省幅)均作“密山”,《职官录》(宣统三年冬季),谢观《各省区域沿革一览表》(第25页)均作“蜜山”。
  7. ^ 《政府公报》第108号,民国5年4月23日,第48册,第728页。又,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32页。
  8. ^ 《黑龙江设治》,第635、640页。
  9. ^ 《政府公报》第480号,民国6年5月13日,第61册,第415页。
  10. ^ 按:本节的行政区划,均据内政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

参见[编辑]

前任:
清朝 吉林省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
1912年-1948年
继任:
满洲国吉林省
1932-1945
继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