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君主列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君主
末代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1]
末代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2]
詳情
尊稱陛下
開國君主克洛維一世[3]
末代君主拿破崙三世
建立486年
終結1870年9月4日
居所西岱宮(首)
羅浮宮
楓丹白露宮
凡爾賽宮
杜伊勒里宮(末)
產生方式繼承制
覬覦者爭議:
路易二十
波旁王朝
讓四世
奧爾良王朝
拿破崙八世
波拿巴王朝
法蘭克人之王路易八世王后卡斯提亞的布蘭卡於1223年在蘭斯大教堂加冕圖,繪於1450年代,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君主列表從第一位法蘭克人之王法拉蒙德開始列起。法國君主(法語:monarque de France)自中世紀開始統治,其正式頭銜起先是「國王」(法語:Roi),拿破崙一世增添了「皇帝」(法語:Empereur)的稱號,一直到1870年法蘭西的君主制被徹底推翻,法蘭西歷代君主的統治才告終結。[參 1][參 2][參 3]

關於「法國」或「法蘭西」何時開始以國家形式存在,素來頗多爭論。其中對於「法國」一詞首次出現的時間點,一說為從公元486年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國王克洛維一世擊敗西羅馬蘇瓦松王國末代君主夏克立烏斯算起。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王在8世紀時被廢黜,加洛林王朝取而代之,查理曼加冕稱帝,國名更改為法蘭克帝國。然而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中,查理曼的三個孫子把帝國一分為三,禿頭查理(即查理二世)獲得西部,建立西法蘭克王國。許多歷史學家把西法蘭克王國看作近代法國的雛形,也就把843年西法蘭克的建國年作為法國建國年。另一個被認為是「法國」開始的日期是許多中世紀歷史學家所傾向的987年,那一年西法蘭克的末代國王路易五世駕崩,統治巴黎法蘭西島法蘭西公爵英語Duke of the Franks于格·卡佩選舉為國王,建立法蘭西王國,開始了直系的卡佩王朝的統治。然而,以上關於近代法國起源問題的傳統觀點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是有問題的(見以下參考書目中的現代研究)。根據近來史學界的傾向,本列表從843年禿頭查理建立西法蘭克王國開始算起,因為西法蘭克直接發展成為了如今的法國。關於之前的法蘭克人的君主,請參見法蘭克國王列表

除本表列出的君主之外,自1340年到1360年和1369年到1801年的英格蘭大不列顛歷代君主也聲稱擁有「法蘭西國王」的頭銜(參見英格蘭王室對法蘭西王位的主張)。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這種「聲稱」曾經成為現實——根據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的條款,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確認他的女婿即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攝政和法蘭西王位繼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後死去,仍在襁褓中的亨利六世繼承了父親的英格蘭王位和外祖父的法蘭西王位,成為英、法兩國的共主。直到1435年,法蘭西北部的大部分領土被英格蘭軍隊占領,但到了1453年,英格蘭失去了除加來港和海峽群島之外的所有法蘭西領土,而1558年加來港也被法國人收復。儘管如此,以後的歷代英格蘭君主仍然宣稱擁有「法蘭西國王」的頭銜直到1801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才放棄。從1337年到1422年的許多英格蘭君主也聲稱擁有「法蘭西國王」的頭銜,但只是斷斷續續的。

儘管西法蘭克王國在987年就已經滅亡,但歷代法國國王仍然使用「法蘭克人之王」(拉丁語Rex Francorum)的頭銜直到菲利普四世時才改用「法蘭西國王」(法語:Roi de France,或譯「法國國王」)。[參 4]在《法國1791年憲法》短暫生效的時期(1791年-1792年)和1830年七月革命以後,路易-菲利普一世奧爾良王朝將「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法語: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的頭銜形式被「法蘭西人之王」(法語:Roi des Français)所取代。這是一項憲法上的創新,它把君主的頭銜和法蘭西人民而不是法蘭西領土聯繫在一起,試圖使法蘭西的君主制更受人民大眾歡迎。[參 5]拿破崙三世稱帝後,也如法炮製,採用「法國人的皇帝」(法語:Empereur des Français)頭銜。[參 6][參 7]

法蘭克王國[編輯]

「法蘭西」或「法國」(法語:France)的名稱來自日耳曼人部落之一——法蘭克人。墨洛溫王朝的國王最初僅僅是部落的首領,今人所知的法蘭克人最早的首領是法拉蒙德。克洛維一世是其中第一個真正登上王位的首領,他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在他死後,他的王國被他的兒子瓜分為蘇瓦松國(後成為紐斯特里亞國)、巴黎國、奧爾良國(後成為勃艮第國)和梅斯國(後成為奧斯特拉西亞國)四個獨立王國。雖然後來這四個王國的某些國王不時得以統一整個王國,但在日耳曼人的傳統影響下,統一的王國往往在國王死後被分給他的兒子們。除了巴黎國之外,其他三個國家都設立了宮相(宮廷總管),由於國王不理朝政(被稱為「懶王」),政事委託宮相,使得宮相漸漸奪取國家的大權。

法國皇帝[編輯]

「法國人的皇帝」一稱強調皇帝所統領的是「法國人民」而非法國這一共和國。原先的「法蘭西國王」頭銜體現法國為國王的私有領域,而新的頭銜則表明這一國家為君主立憲制[1],其創立在表面上保全了法蘭西共和國,並表明在法國大革命後封建制度被廢除,新的民族國家建立,人民權利平等,共同為皇帝的子民(1809年1月1日後該國正式被稱為法蘭西帝國)[2]。這一頭銜的寓意是拿破崙的加冕並不代表君主制的復辟,而是全新的政治體制「法國人的帝國」(Empire des Français)的建立。

宮相[編輯]

加洛林王朝諸王的統治比墨洛溫王朝諸王更有力。起初,他們是奧斯特拉西亞宮相,但到了丕平二世時擊敗了所有對手,成為法蘭克唯一的宮相和實際的最高統治者,也是自克洛維一世以後第一次真正統一了全法蘭克王國。丕平三世更篡奪了法蘭克王位,取墨洛溫王朝而代之以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是第一個真正的法國王朝。丕平三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即查理曼查理大帝)極大地拓展了法蘭克王國的疆域並將之變為法蘭克帝國(亦被稱為查理曼帝國或查理大帝帝國,通常被認為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或是開始),但帝國被查理曼的兒子路易一世(即虔誠者路易)所分割。在843年路易一世的長子洛泰爾一世治世時,法蘭克帝國最終分裂。日耳曼路易分得的帝國東部(即東法蘭克王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德國的前身,洛泰爾一世的帝國中部(即中法蘭克王國)成為義大利羅泰凌吉亞洛林)和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禿頭查理(即查理二世)分得的帝國西部(即西法蘭克王國)成為法蘭西或法國。查理二世是第一位獨立的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也被認為是第一位法國君主。

君主的配偶[編輯]

法國王室嚴格地遵守《薩利克繼承法》,規定女性不能繼承王位,所以整個法國歷史上沒有事實上的女性君主,也沒有所謂的「法國女王」或「法國女皇[4]。關於法國男性君主的配偶,即法國的王后皇后,請參見法國君主配偶列表

國王登基時,在世的妻子自動成為王后。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登基時,各自的妻子瑪格麗特和布朗歇都因獲罪被關在獄中,沒有一併加冕也沒有獲釋,但仍然自動成為王后。

加洛林王朝[參 8][編輯]

法蘭克帝國的末代君主是路易,在830年代一次宮廷政變中,路易被他的兒子們扣押,喪失實權,而他的兒子們則在各自的領地中互相攻擊,最終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中,查理曼的三個孫子把帝國一分為三,法蘭克帝國自此結束。其中禿頭查理(即查理二世)獲得西部,建立西法蘭克王國。許多歷史學家把西法蘭克王國看作近代法國的雛形,也就把843年西法蘭克的建國年作為法國建國年。

751年,丕平廢黜了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繼承了王位,創建了加洛林王朝。[參 9]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查理二世
禿頭王
(Charles II le Chauve)
(823年6月13日—877年10月5日)
840年
6月20日
877年
10月6日
路易一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羅馬皇帝
Imperator Romanorum
(875年—877年)
路易二世
口吃者
(Louis II le Bègue)
(846年11月1日—879年4月10日)
877年
10月6日
879年
4月10日
查理二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路易三世
(Louis III)
(863年11月1日—882年8月5日)
879年
4月10日
882年
8月5日
路易二世的兒子
卡洛曼二世
(Carloman II)
(866年12月6日—884年12月12日)
884年
12月12日
胖子查理[5]
(Charles le Gros)
(839年6月13日—888年1月13日)
884年
12月12日
888年
1月13日
日耳曼人路易的兒子
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的王叔
路易一世的孫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羅馬皇帝
Imperator Romanorum
(881年—887年)

羅伯特王朝[參 8][編輯]

羅伯特王朝是效忠於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貴族,是後來的卡佩王朝的祖先。巴黎伯爵厄德在國王胖子查理被廢後被選為西法蘭克人的王。他於888年2月在貢比涅被桑斯大主教華特加冕。[參 10]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厄德
巴黎的
(Eudes de Paris)
(860年1月1日—898年1月3日)
888年
2月29日
898年
1月3日
強者羅貝爾的兒子
與胖子查理對立的當選國王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加洛林王朝[編輯]

路易二世的遺腹子查理是加冕於聖勒彌爵隱修院法語La basilique Saint-Remi de Reims的厄德的對立國王,儘管他是在厄德死後才獲得了有效的王位。[參 11]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查理三世
糊塗王
(Charles III le Simple)
(879年9月17日—929年10月7日)
898年
1月1日
922年
6月30日
路易二世的遺腹子
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的同父異母弟弟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羅伯特王朝[編輯]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羅貝爾一世
(Robert Ier)
(865年8月15日—923年6月15日)
922年
6月30日
923年
6月15日
強者羅貝爾的兒子
厄德的弟弟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博索尼德王朝[編輯]

博索尼德王朝是一個貴族家庭,是長者博索英語Boso the Elder的後裔。他們的成員,魯道夫(拉烏爾),是在公元923年被選為「法蘭克人之王」。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拉烏爾
(Raoul de France)
(890年—936年1月15日)
923年
7月13日
936年
1月15日
勃艮第公爵理查英語Richard, Duke of Burgundy的兒子
羅貝爾一世的女婿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加洛林王朝[參 8][編輯]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四世
海外歸來者
(Louis IV d'Outremer)
(920年9月10日—954年9月30日)
936年
6月19日
954年
9月10日
查理三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洛泰爾
(Lothaire de France)
(941年—986年3月2日)
954年
9月10日
986年
3月2日
路易四世的兒子
路易五世
無所事事的
(Louis V le Fainéant)
(967年—987年5月22日)
986年
6月8日
987年
5月22日
洛泰爾的兒子

卡佩王朝[編輯]

卡佩王朝直系[編輯]

卡佩王朝的開國君主于格·卡佩及其男系後代從987年開始統治法國直到1792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歷時800多年,而1814年至1848年更成功地復辟了兩次(見波旁復辟)。1328年卡佩王朝的直系——卡佩王室絕嗣,之後其兩大支系瓦盧瓦王室波旁王室相繼統治法國,但一般把它們與卡佩王朝的直系區別開來而分別叫做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本段僅列出卡佩王朝的直系——卡佩王室諸王。

肖像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于格·卡佩
(Hugues Capet)
(941年—996年10月24日)
987年
7月3日
996年
10月24日
羅貝爾一世的孫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羅貝爾二世
虔誠者
英明王
(Robert II le Pieux, le Sage)
(972年3月27日—1031年7月20日)
996年
10月24日
1031年
7月20日
于格·卡佩的兒子
于格
大帝
(Hugues le Grand)
(1007年—1025年9月17日)
1017年
6月19日
1025年
9月17日
羅貝爾二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亨利一世
(Henri Ier)
(1008年5月4日—1060年8月4日)
1031年
7月20日
1060年
8月4日
羅貝爾二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菲利普一世
多情者
(Philippe Ier l' Amoureux)
(1052年5月23日—1108年7月29日)
1060年
8月4日
1108年
7月29日
亨利一世的兒子
路易六世
胖子王
(Louis VI le Gros)
(1081年12月1日—1137年8月1日)
1108年
7月29日
1137年
8月1日
菲利普一世的兒子
菲利普
(Philippe)
(1116年8月29日—1131年10月13日)
1129年
4月14日
1131年
10月13日
路易六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路易七世
年輕者
(Louis VII le Jeune)
(1120年—1180年9月18日)
1137年
8月1日
1180年
9月18日
路易六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奧古斯特[6]
(Philippe II Auguste)
(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
1180年
9月18日
1223年
7月14日
路易七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路易八世
獅子王
(Louis VIII le Lion)
(1187年9月5日—1226年11月8日)
1223年
7月14日
1226年
11月8日
菲利普二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路易九世
賢人
(Saint Louis)
(1214年4月25日—1270年8月25日)
1226年
11月8日
1270年
8月25日
路易八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菲利普三世
勇敢者
(Philippe III le Hardi)
(1245年4月30日—1285年10月5日)
1270年
8月25日
1285年
10月5日
路易九世的兒子 法蘭克人之王
Roi des Francs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菲利普四世
美男子
(Philippe IV le Bel)
(1268年4月28日—1314年11月29日)
1285年
10月5日
1314年
11月29日
菲利普三世的兒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路易十世
吵架王
(Louis X le Hutin)
(1289年10月4日—1316年6月5日)
1314年
11月29日
1316年
6月5日
菲利普四世的兒子
約翰一世[7]
遺腹子
(Jean Ier le Posthume)
(1316年11月15日—1316年11月20日)
1316年
11月15日
1316年
11月20日
路易十世的兒子
菲利普五世
高大者
(Philippe V le Long)
(1292年11月17日—1322年1月3日)
1316年
11月20日
1322年
1月3日
菲利普四世的兒子
路易十世的弟弟
查理四世
美男子
(Charles IV le Bel)
(1294年6月19日—1328年2月1日)
1322年
1月3日
1328年
2月1日
菲利普四世的兒子
路易十世和菲利普五世的弟弟

瓦盧瓦王朝[參 12][編輯]

由於卡佩王朝直系的末代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最終由支系瓦盧瓦家族安茹伯爵菲利普繼位,是為菲利普六世,開始了卡佩王朝瓦盧瓦支系的統治,又稱瓦盧瓦王朝,而該王朝又分為瓦盧瓦嫡系、奧爾良支系和昂古萊姆支系。

瓦盧瓦王朝嫡系即瓦盧瓦王室,由菲利普六世建立,至查理八世死後無嗣,王位轉入奧爾良旁系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菲利普六世
瓦盧瓦的
幸運王
(Philippe VI de Valois, le Fortuné)
(1293年—1350年8月22日)
1328年
2月1日
1350年
8月22日
菲利普三世的孫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約翰二世
好人
(Jean II le Bon)
(1319年4月16日—1364年4月8日)
1350年
8月22日
1364年
4月8日
菲利普六世的兒子

查理五世
英明王
(Charles V le Sage)
(1337年1月21日—1381年9月16日)
1364年
4月8日
1380年
9月16日
約翰二世的兒子
查理六世
被喜愛者
瘋子王
(Charles VI le Bienaimé, le Fol)
(1368年12月3日—1422年10月21日)
1380年
9月16日
1422年
10月21日
查理五世的兒子

蘭開斯特王朝[編輯]

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根據其父亨利五世簽訂的《特魯瓦條約》成為法國王位的繼承人,由其父亨利五世與王叔貝德福德公爵約翰攝政。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英格蘭的亨利
(Henri VI d'Angleterre)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
1422年
10月21日
1453年
10月19日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之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1422—1461年)
(1470—1471年)

瓦盧瓦王朝(復辟)[參 12][編輯]

瓦盧瓦嫡系[編輯]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查理七世
勝利王
忠於職守者
(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le Bien-Servi)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3日)
1422年
10月21日
1461年
7月22日
查理六世的兒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路易十一
謹慎者
狡猾者[8]
(Louis XI le Prudent, le Rusé, l'Universelle Aragne)
(1423年7月3日—1483年8月30日)
1461年
7月22日
1483年
8月30日
查理七世的兒子
查理八世
和藹者
(Charles VIII l'Affable)
(1470年6月30日—1498年4月7日)
1483年
8月30日
1498年
4月7日
路易十一的兒子

瓦盧瓦-奧爾良旁系[參 8][編輯]

奧爾良旁系的誕生,源自瓦盧瓦嫡系末代國王查理八世死後無嗣,所以由其堂叔奧爾良公爵路易二世繼承王位,是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十二
人民之父
(Louis XII le Père du Peuple)
(1462年6月27日—1515年1月1日)
1498年
4月7日
1515年
1月1日
查理五世的曾孫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瓦盧瓦-奧爾良-昂古萊姆旁系[參 8][編輯]

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死後無嗣,法國王位由路易十二的堂侄兼女婿、昂古萊姆伯爵法蘭索瓦繼承,是為法蘭索瓦一世,開始了卡佩王朝瓦盧瓦王室奧爾良昂古萊姆旁系的統治。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法蘭索瓦一世
昂古萊姆的
文藝之父和復興者
(François Ier de Angouléme, le Père et Restaurateur des Lettres)
(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
1515年
1月1日
1547年
3月31日
查理五世的玄孫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亨利二世
(Henri II)
(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
1547年
3月31日
1559年
7月10日
法蘭索瓦一世的兒子
法蘭索瓦二世
(François II)
(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
1559年
7月10日
1560年
12月5日
亨利二世的兒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蘇格蘭國王
(1558—1560年)
查理九世
(Charles IX)
(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
1560年
12月5日
1574年
5月30日
亨利二世的兒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亨利三世
(Henri III)
(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
1574年
5月30日
1589年
8月2日
亨利二世的兒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1573年—1575年)

波旁王朝[編輯]

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在巴黎遇刺身亡,因後無嗣,由亨利三世的遠親,波旁家族納瓦拉國王恩里克三世繼承,是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波旁雖然和瓦盧瓦都是上古同族的血緣,但是波旁親緣關系十分疏遠,這引起繼承的糾紛。亨利四世被捕入獄的叔父查理·德·波旁被擁立為國王,稱查理十世,但1590年5月9日在獄中去世,未得到後世公認。在這場法國王位的爭奪戰中,亨利四世取得最後勝利,從此開始了法蘭西王國波旁王室的統治,又稱波旁王朝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之後兩次復辟(見波旁復辟),最終被七月革命推翻,法國王位轉入奧爾良旁系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亨利四世
賢明王
綠色的
大帝
(Henri IV le Bon Roi Henri, le Vert-Galant)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
1589年
8月2日
1610年
5月14日
安托萬·德·波旁的兒子 法蘭西國王
Roi de France)
路易十三
公正王
(Louis XIII le Juste)
(1601年9月27日—1643年5月14日)
1610年
5月14日
1643年
5月14日
亨利四世的兒子
路易十四
大帝
太陽王
(Louis XIV le Grand, le Roi Soleil)
(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
1643年
5月14日
1715年
9月1日
路易十三的兒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路易十五
被喜愛者
(Louis XV le Bien-Aimé)
(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
1715年
9月1日
1774年
5月10日
路易十四的曾孫
路易十六
法國自由的恢復者
(Louis XVI le Restaurateur de la Liberté Française)
(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1774年
5月10日
1792年
8月10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1774年—1791年)

法蘭西人之王
Roi des Français et de Navarre
(1791年—1792年)

第一共和國時期[編輯]

王政廢除後,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被推翻,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但當時很多人是君主主義者(保王派),因此他們拒絕承認君主制的倒台。他們認為路易十六的統治一直到他1793年1月21日被處決時方才結束,而其子路易十七則為繼任國王,統治到1795年6月8日去世。所以後來路易十八即位後的國王編號稱「十八世」而不是「十七世」,因為他認為君主制沒有垮台,自己是繼承了哥哥路易十六和侄兒路易十七的衣缽,是正統的、合法的君主。

波拿巴王朝[編輯]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府第一執政波拿巴家族的拿破崙·波拿巴稱「法國人的皇帝」,是為拿破崙一世,開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拿巴王朝的十年統治。拿破崙在稱帝兩年後大敗俄奧聯軍,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其後在萊比錫戰役中敗於第六次反法同盟聯軍,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復辟。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拿破崙一世
大帝
(Napoléon Ier le Grand)
(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1804年
5月18日
1814年
4月11日
卡洛·波拿巴之子 法國人的皇帝
(Empereur des Français)

波旁王朝,首次復辟[參 8][編輯]

拿破崙一世退位後,被處死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早已自稱國王的路易十八反法同盟聯軍的護送下回到法國。此為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波旁支系或波旁王朝第一次復辟,不久拿破崙回巴黎復位重建法蘭西第一帝國(即百日王朝),路易十八再次逃亡國外。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十八
(Louis XVIII)
(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
1814年
5月2日
1815年
3月13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的弟弟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波拿巴王朝首次復辟,(1769年—1821年)[參 8][編輯]

百日王朝時期,被囚禁的前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厄爾巴島出逃,率軍登陸法國,入首都巴黎重建法蘭西第一帝國,趕走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波拿巴王朝帝制首度復辟,開始了拿破崙的百日統治,故稱「百日王朝」,後在滑鐵盧戰役中被第七次反法同盟聯軍擊敗,被迫再次退位,使波旁王朝得以再度復辟。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拿破崙一世
大帝
(Napoléon Ier le Grand)
(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1815年
3月20日
1815年
6月22日
卡洛·波拿巴之子 法國人的皇帝
(Empereur des Français)
拿破崙二世[9]
雛鷹
(Napoléon II l'Aiglon)
(1811年3月20日—1832年7月22日)
1815年
6月22日
1815年
7月7日
拿破崙一世之子 法國人的皇帝
(Empereur des Français)

第二次波旁王朝復辟[編輯]

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再度退位後,流亡國外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八回國,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後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法國王位轉入奧爾良支系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十八
(Louis XVIII)
(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
1815年
7月7日
1824年
9月16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的弟弟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查理十世
(Charles X)
(1757年10月9日—1836年11月6日)
1824年
9月16日
1830年
8月2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八的弟弟
路易十九
(Louis XIX)
(1775年8月6日—1844年6月3日)
1830年
8月2日
查理十世的兒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亨利五世
(Henri V)
(1820年9月29日—1883年8月24日)
1830年
8月2日
1830年
8月9日
查理十世的孫子

1830年七月革命勝利,查理十世退位,其子路易十九和其孫亨利五世先後放棄法國王位繼承權,從未正式即位。法國王位最後歸于波旁-奧爾良支系的路易-菲利普一世。

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參 8][編輯]

1830年七月革命勝利後,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經過共和派與保王黨的妥協,法國王位由波旁王室的支系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繼承,開始了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波旁-奧爾良支系或奧爾良王朝的統治,也稱七月王朝,後在法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菲利普一世
公民國王
(Louis-Philippe Ier le Roi Citoyen)
(1773年10月6日—1850年8月26日)
1830年
8月9日
1848年
2月24日
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之子
路易十三的晜孫
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第五代堂弟
法國人的國王
(Roi des Français)

第二共和國時期[編輯]

二月革命使七月王朝崩潰,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從1848年建立到1852年結束。後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參 8]

波拿巴王朝,(二次復辟)[參 8][編輯]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波拿巴王朝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稱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三世。他開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統治,波拿巴王朝帝制再度復辟。後在普法戰爭色當戰役中敗於普魯士軍,拿破崙三世被俘,國內爆發革命,其帝位被廢,第二帝國和波拿巴王朝被推翻。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拿破崙三世
(Napoléon III)
(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1852年
12月2日
1870年
9月4日
拿破崙一世的侄子
路易·波拿巴之子
法國人的皇帝
(Empereur des Français)

第二帝國覆滅後[編輯]

國民防衛政府(1870年—1871年),於第二帝國覆滅之後成立,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它處於法皇拿破崙三世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軍隊俘虜、第二帝國覆滅與第三共和國成立之間的過渡時期,其國家元首是國民防衛政府主席路易·朱爾·特羅許將軍

第三共和國(1871年—1940年)開始由前任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首相、共和派阿道夫·梯也爾出任臨時總統,但他很快就因占多數的君主制主義者的強烈反對而辭職,繼任的帕特里斯·麥克馬洪是君主制主義者,他於1875年成為第三共和國的第一任正式總統。

第三共和國早期,巴黎公社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共和國政府則遷至凡爾賽巴黎公社議會主席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而凡爾賽政府的元首依然是共和國總統梯也爾。

第三共和國建立後,法國再也沒有出現事實上的君主。關於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及以後的共和國的總統,請參見法國總統列表

第三共和國時期的王政復辟行動[編輯]

1830年「七月革命」中,復辟的波旁王朝君主查理十世路易十六路易十八之弟)被推翻,奧爾良公爵(始祖是路易十四世之弟)路易·菲利普即位。由於路易·菲利普的父親在1793年曾經投票支持處決路易十六,因此這一支被正統派保王黨視為弒君者的後代,不承認其為合法國王。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拿破崙三世倒台。此時大部分法國人和國民議會仍傾向君主制,於是正統派和奧爾良派都聲稱擁有王位繼承權:前者支持查理十世的孫子,尚博爾伯爵亨利(1830年革命中,在查理十世退位後曾當了7天的法國國王,稱亨利五世);後者支持路易·菲利普的後人巴黎伯爵。兩派都力圖通過和平手段恢復君主制。

在1871年2月8日的法國議會選舉中,正統派、奧爾良派和波拿巴派這三個王政派在645個議席中占據了420席,共和派僅占145席。為獲得絕對控制權,波旁王室長幼兩支圖謀融合。6月,奧爾良派王位覬覦者巴黎伯爵致函正統派王位覬覦者尚博爾伯爵,表示願意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尊尚博爾伯爵為整個波旁王室的首領,復辟成功後,由亨利就任國王,巴黎伯爵為其繼承人。6月8日,兩派聯手使議會通過法令,廢除了1832年和1848年對波旁王室成員的流放法,這樣在2月當選議員的茹安維爾親王和奧馬爾公爵就可以進入議會。

在奧爾良派頭面人物阿爾貝·德·布羅伊,第四代布羅伊公爵操縱下,第三共和國議會於1873年2月通過法令,禁止梯也爾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登台演說,4月2日又迫使溫和共和派格列維議長辭職。5月24日,議會以362票對348票的多數對梯也爾政府投了不信任票,梯也爾被迫辭職。此後共和派努力奪回政治發言權。1875年1月,共和聯盟在議會以一票多數勉強通過了第三共和國憲法,確定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為總統,議會實行兩院制,內閣向總統和議會負責。1876年初眾議院選舉中,共和派一舉獲得360個席位,保守派只獲155席(正統派25席,奧爾良派55席,波拿巴派75席)。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國總統帕特里斯·麥克馬洪迫使親共和派的朱爾·西門內閣辭職,任命布羅伊組閣,此舉被共和派視為無視議會多數意願。眾議院363名共和派議員提出議案拒絕信任新政府,麥克馬洪採取極端措施,在參議院同意下將眾議院解散(這也是第三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並確定在當年10月進行重選。這就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5月16日危機」。總統企圖發起政變,恢復君主制,共和國的前途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在共和派奔走號召下,競選新眾議院的活動進行的異常激烈,參加投票的選民高達80%以上,結果共和派取得420萬張選票,以323席對208席的優勢戰勝保守派,勝利返回議會。麥克馬洪曾指望利用軍隊進行政變,但他發現大部分官兵傾向共和,只得屈服。1879年1月參議院三分之一改選中,共和派取得了82席中的66席,參議院從保守派占多數轉為溫和共和派占多數。得不到議會支持的麥克馬洪於1879年1月28日辭職,共和派衛儒勒·格雷維當選總統。共和派在國家各權力部門都取得了主導地位。

1883年,尚博爾伯爵「亨利五世」去世,無後,波旁王朝直系絕嗣,正統派的復辟之夢破滅。第二帝國拿破崙三世1873年在英國去世,其在英軍中服役的皇太子在1879年6月被南非祖魯人殺死,波拿巴派恢復拿破崙帝國之夢想也告破滅。奧爾良派本來就主張英國式的君主立憲,這一理念已經非常接近共和制。這樣,隨著時間流逝,法國共和制雖面臨重重兇險,卻也自然而然地平安延續下去。

法蘭西王位覬覦者[編輯]

推翻帝制後的法國的國家元首主要是法國總統,此外還有維希政府的國家元首(1940年—1944年)、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的主席(1944年—1946年)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期間的法國參議院議長(1969年和1974年)等不同稱號的法國國家元首。不同的妄求者(覬覦王位者和覬覦帝位者)都自稱是法國的正統君主,拒絕承認法國總統和其他法國國家元首。他們是歷史上的法國君主的後裔,分屬不同的集團,這些集團是:

正統派[編輯]

波旁王室的後裔,自1792年至1814年、1815年以及1830年起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其中一些「聯合主義者」在1883年以後開始認同奧爾良派的覬覦王位者。1883年波旁王朝直系絕嗣後,正統派發生分裂,一部分轉而支持奧爾良派。另一部分最保守的正統派則轉而同西班牙的卡洛斯派合流(西班牙波旁王朝始祖費利佩五世是路易十四的孫子,同法國波旁家族直系的血緣關係比奧爾良家族更近),擁立西班牙王位覬覦者卡洛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的叔叔,只承認薩利法,不承認女性有王位繼承權)之子唐·胡安為「法國、納瓦拉、西班牙和耶路撒冷國王」,稱「約翰三世」。1936年,卡洛斯派末代僭主阿方索·卡洛斯(「法王查理十二」)去世,無男嗣,這部分正統派於是又轉而擁護剛剛退位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為「法王阿爾方斯一世」。在阿方索十三世的三個兒子中,長子因與平民結婚而失去王位繼承權,次子海梅是聾啞人,三子唐·胡安成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唐·胡安的孫子是今日的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但法國正統派強調「長幼有序」的禮法,因此擁立海梅為「法王亨利六世」。這一派如今的領袖是海梅的孫子,安茹公爵「路易二十」。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十六
法國自由的恢復者
(Louis XVI le Restaurateur de la Liberté Française)
(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1792年
8月10日
1793年
1月21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1774—1791年)
法蘭西人的國王
Roi de France
(1791—1792年)
路易十七[10]
(Louis XVII)
(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
1793年
1月21日
1795年
6月8日
路易十六的兒子 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路易十八
(Louis XVIII)
(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
1795年
6月8日
1814年
5月2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的弟弟
1815年
3月13日
1815年
7月7日
查理十世
(Charles X)
(1757年10月9日—1836年11月6日)
1830年
8月9日
1836年
11月6日
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八的弟弟
路易十九
(Louis XIX)
(1775年8月6日—1844年6月3日)
1836年
11月6日
1844年
6月3日
查理十世的兒子
亨利五世
(Henri V)
(1820年9月29日—1883年8月24日)
1844年
6月3日
1883年
8月24日
查理十世的孫子
約翰三世
(Jean III)
(1822年5月15日—1887年11月8日)
1883年
8月24日
1887年
11月21日
亨利五世的遠房堂叔
查理十一
(Charles XI)
(1848年3月30日—1909年7月18日)
1887年
11月21日
1909年
7月18日
約翰三世的兒子
雅各一世
(Jacques Ier)
(1870年6月27日—1931年10月2日)
1909年
7月18日
1931年
10月2日
查理十一的兒子
查理十二
(Charles XII)
(1849年9月12日—1936年9月29日)
1931年
10月2日
1936年
9月29日
雅各一世的叔父
阿爾方斯一世
(Alphonse Ier)
(1886年5月17日—1941年2月28日)
1936年
9月29日
1941年
2月28日
查理十二的遠房堂叔父,前西班牙國王
亨利六世
(Henri VI)
(1908年6月23日—1975年3月20日)
1941年
2月28日
1975年
3月20日
阿爾方斯一世的兒子
阿爾方斯二世
(Alphonse II)
(1936年4月20日—1989年1月30日)
1975年
3月20日
1989年
1月30日
亨利六世的兒子
路易二十
(Louis XX)
(1974年4月25日—)
1989年
1月30日
阿爾方斯二世的兒子

奧爾良派[編輯]

主條目:奧爾良派

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後裔,自1848年起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根據1871年協議,巴黎伯爵在尚博爾伯爵去世後宣布自己為「法國國王菲利普七世」,三傳至今,為「約翰四世」。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路易-菲利普一世
公民國王
(Louis-Philippe Ier le Roi Citoyen)
(1773年10月6日—1850年8月26日)
1848年
2月24日
1850年
8月26日
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之子
路易十三的晜孫
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第五代堂弟
法國人的國王
(Roi des France)
路易-菲利普二世
(Louis-Philippe II)
(1838年8月24日—1894年9月8日)
1850年
8月26日
1883年
8月24日
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孫
菲利普七世
(Philippe VII)
(1838年8月24日—1894年9月8日)
1883年
8月24日
1894年
9月8日
菲利普八世
(Philippe VIII)
(1869年8月24日—1926年3月28日)
1894年
9月8日
1926年
3月28日
菲利普七世之子
約翰三世
(Jean III)
(1874年9月4日—1940年8月25日)
1926年
3月28日
1940年
8月25日
路易-菲利普一世之曾孫
亨利六世
(Henri VI)
(1908年7月5日—1999年6月19日)
1940年
8月25日
1999年
6月19日
約翰三世之子
亨利七世
(Henri VII)
(1933年6月14日—2019年1月21日)
1999年6月19日 2019年1月21日 亨利六世之子
約翰四世
(Jean IV)
(1965年5月19日—)
2019年
1月21日
亨利七世之子

波拿巴派[編輯]

主條目:波拿巴派英語Bonapartism

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和他兄弟的後裔(包括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後裔),1815年至1852年以及1870年以後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 統治結束時間 與前任(們)的關係 頭銜
拿破崙一世
大帝
(Napoléon Ier le Grand)
(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1814年
4月11日
1815年
3月20日
卡洛·波拿巴之子 法蘭西皇帝
(Empereur des Français)
拿破崙二世
雛鷹[11]
(Napoléon II l'Aiglon)
(1811年3月20日—1832年7月22日)
1815年
7月7日
1832年
7月22日
拿破崙一世的兒子
約瑟夫一世
(Joseph Ier)
(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
1832年
7月22日
1844年
7月28日
拿破崙一世長兄
路易一世
(Louis Ier)
(1778年9月2日—1846年7月25日)
1844年
7月28日
1846年
7月25日
拿破崙一世之弟
拿破崙三世
(Napoléon III)
(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1846年
7月25日
1852年
12月2日
拿破崙一世的侄子
路易·波拿巴之子
1870年
9月4日
1873年
1月9日
拿破崙四世
(Napoléon IV)
(1856年3月16日—1879年6月1日)
1873年
1月9日
1879年
6月1日
拿破崙三世之子
拿破崙五世
(Napoléon V)
(1862年7月18日—1926年5月3日)
1879年
6月1日
1926年
5月3日
拿破崙·約瑟夫之子
拿破崙六世
(Napoléon VI)
(1914年1月23日—1997年5月3日)
1926年
5月3日
1997年
5月3日
拿破崙五世之子
拿破崙七世
(Napoléon VI)
(1950年10月19日—)
1997年
5月3日
1997年
12月2日
拿破崙六世之子
拿破崙八世
(Napoléon VIII)
(1986年7月11日—)
1997年
12月2日
拿破崙七世之子

詹姆士黨[編輯]

英國君主金雀花王朝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開始自稱「法蘭西國王」,其旁系、史都華王朝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詹姆士二世及七世及其後裔在光榮革命後流亡國外,繼續自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蘭西國王」。雖然英國君主漢諾瓦王朝喬治三世在位時就簽署亞眠條約放棄要求法國王位,但詹姆士黨不承認漢諾瓦王朝,也就不承認漢諾瓦王朝的這一決定。

注釋[編輯]

  1. ^ 他在位的正式頭銜是「法蘭西人之王」(Roi des Français)
  2. ^ 正式頭銜是「法國人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
  3. ^ 481年—511年在位;乃是首位全法蘭克人之王,以及首位信仰基督教的高盧人君王。
  4. ^ 英格蘭王國大不列顛王國的諸位女王琴·格蕾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瑪麗二世安妮女王等都宣稱自己是「法國女王」,但從未在事實上統治過法國。
  5. ^ 他是來自東法蘭克攝政王
  6. ^ 奧古斯特拉丁語Augustus法語Auguste;或按法語音譯奧古斯特)是尊號,源於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原名屋大維),意為「神聖的」、「至尊的」,表示對菲利普二世文治武功的肯定。
  7. ^ 由其王叔、香檳伯爵菲利普(即後來的菲利普五世)攝政。
  8. ^ 通稱蜘蛛王。
  9. ^ 1815年6月22日拿破崙一世退位,表明希望其長子拿破崙二世即位的意願,但並未獲得法國議會同意與承認。同年7月7日路易十八復位。
  10. ^ 其王叔、普羅旺斯伯爵路易·斯坦尼斯瓦夫·塞維爾(即後來的法王路易十八)為攝政。
  1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apoleon II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Sullivan, William. Historical causes and effects, from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476, to the reformation, 1517. p. 213
  2. ^ Grimshaw, William. The history of France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narchy to the death of Louis XVI. p. 11
  3. ^ Claudio Rendina & Paul McCusker, The Popes: Histories and Secrets, (New York : 2002), p. 145.
  4. ^ Potter, David. Renaissance France at War: Armies, Culture and Society, C.1480–1560. Warfare in History Series 28. Boydell & Brewer Ltd. 2008: viii [2012-11-27]. ISBN 97818438340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5. ^ Deploige, Jeroen; Deneckere, Gita (編). Mystifying the Monarch: Studies on Discourse, Power, and History. Amsterdam, Netherland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2. ISBN 9789053567678. 
  6. ^ Le Couronnement de Napoléon Premier, Empereur des Français. Paris, France: Guerin. 1806: 1. 
  7. ^ Pascal, Adrien. Histoire de Napoléon III, Empereur des Français. Paris, France: Barbier. 1853: 359.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multipl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Babcock, Philip.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 MA, USA: Merriam-Webster. 1993: 341. 
  10. ^ Gwatking, H. M.; J. P.; et al.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Germany and the Western Empire. Volume III.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0. 
  11. ^ Parisse, Michael. Lotharingia. Reuter, T. (編).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c. 900–c. 1024 III.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13–315. 
  12. ^ 12.0 12.1 Knecht, Robert. The Valois: Kings of France 1328–1422. NY, USA: Hambledon Continuum. 2004: ix–xii. ISBN 1852854200. 

來源[編輯]

書籍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