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道导弹条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
Launch of a US Army Nike Zeus missile, the first ABM system to enter widespread testing.
类型双边条约
签署日1972年5月26日 (1972-05-26)
签署地点 苏联俄罗斯莫斯科
签署者
缔约方
批准者
收录于维基文库的条约原文
维基文库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
美国LGM-118A和平守护者导弹的多弹头核子弹
美国内华达导弹发射井

《反弹道导弹条约》(英文: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条约》,是由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72年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部署数量的条约。这项条约附属在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英文: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SALT)协议之下。

条约中的主要规定包括:

  • 苏联美国可以各自选择两处分散的地点,各部署100枚反弹道导弹防御重要目标。这项规定使得双方无法利用部署地点或者是数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性弹道导弹防御网。
  • 签署双方必须提供对方国家自由检查相关设施与部署的权力。也就是说美苏双方可以经由间谍卫星搜集与判断对方遵循这项条约的状态与行动。
  • 美苏将共同成立一个协调会来处理与本条约有关的规定与进行的细节。

1974年苏联与美国同意调整双方对于系统部署的数量,其中部署地点降为一处,导弹数量降为100枚。苏联选择莫斯科做为部署地点,美国选择北达科塔州的义勇兵弹道导弹基地部署他们的系统。到了1976年,美国将该处反弹道导弹基地关闭,苏联仍继续使用。

2001年12月13日,美国宣布将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该条约规定,布什的这项决定将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主要国际协议。

反弹道导弹的需求[编辑]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利用弹道导弹攻击地面目标的构想,受到包括苏联美国在内的国家的重视。当弹道导弹的射程足以到达另外一个大陆之后,洲际弹道导弹取代轰炸机成为核子武器时代的战略力量投射主流。

即使拥有配备核子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并不能抵挡来袭的导弹,即使在毫无预警下的发射也未必能够将对方的战略武器消灭殆尽。因此发展防御弹道导弹的系统就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方向,其中又以苏联与美国成功的发展出相关的技术与系统。


反弹道导弹技术[编辑]

爱国者三型的拦截导弹实验

要形成实用化的反弹道导弹系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必须拥有早期预警系统,以提供弹道导弹来袭的预警和进入接战程序。这些预警的系统包含在地面上或者是特殊船只的大型雷达,以及在太空中的预警卫星苏联美国都大量兴建早期预警系统,并且与中央作战管制中心以及战略导弹指挥系统连线。

第二个条件就是负责拦截弹道导弹的武器。早期的发展只能在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的最后阶段进行拦截,拦截的武器以导弹为主。到了1980年代美国雷根政府提出的星战计划还包括在太空中利用各类导弹或者是能量武器进行拦截。现在的研究与发展还将发射阶段的拦截方式也包含在内。弹道导弹拦截最大的难题之一是目标速度非常的高,加上核子弹头不需要在低空才引爆。负责拦截的反弹道导弹的反应时间短,必须以很高的加速率在核子弹头引爆前摧毁目标。可是早期的导弹对这种高速目标的拦截精确度无法使用传统弹头,这个缺点导致反弹道导弹也得要使用核子弹头扩大杀伤范围以达到目的。

这项缺点以及在大气层内引爆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影响,让反弹道导弹成为不太受欢迎的拦截系统,在美国遭到计划部署早期预警或者是导弹系统地区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这个问题直到1992年波斯湾战争期间,爱国者导弹的实战经验证实技术上以传统弹头拦截弹道导弹是可行的,才算是让反弹道导弹的发展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