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国大革命战争

瓦尔密战役(1792年9月20日)
日期1792年4月20日–1802年3月25日
(9年11月5日)
地点
结果
第一次反法同盟
法国胜利;巴塞尔和约坎波福尔米奥条约
第二次反法同盟
法国胜利;吕内维尔条约亚眠和约
领土变更
参战方

南尼德蘭農民軍


法國 圣多明戈起义者


美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路易十六 處決
雅克·布里索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罗伯斯庇尔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保罗·巴拉斯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拿破仑·波拿巴
夏尔·杜穆利埃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弗朗索瓦·凯勒曼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夏尔·皮什格鲁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让·儒尔当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屈斯汀伯爵英语Adam Philippe, Comte de Custine 處決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拉扎尔·奥什英语Lazare Hoche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安德烈·马塞纳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让·莫罗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讓·克萊貝爾英语Jean-Baptiste Kléber 

哈布斯堡君主國 弗朗茨二世
哈布斯堡君主國 卡尔大公
哈布斯堡君主國 克勒法伊特伯爵英语François Sébastien Charles Joseph de Croix, Count of Clerfayt
哈布斯堡君主國 科堡親王英语Prince Josias of Saxe-Coburg-Saalfeld
哈布斯堡君主國 约瑟夫·阿尔文齐英语József Alvinczi
哈布斯堡君主國 达格伯特·维尔姆泽英语Dagobert Sigmund von Wurmser
哈布斯堡君主國 米夏耶爾·梅拉斯英语Michael von Melas
哈布斯堡君主國 保羅·克賴
普魯士王國 腓特烈·威廉二世
普魯士王國 不伦瑞克公爵
普魯士王國 霍恩洛厄亲王
大不列顛王國 威廉·皮特
大不列顛王國 约克公爵
大不列顛王國 霍雷肖·纳尔逊
大不列顛王國 拉尔夫·阿伯克隆比英语Ralph Abercromby
俄罗斯帝国 保罗一世
俄罗斯帝国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
法蘭西王國 孔代亲王

西班牙 卡洛斯四世(1793–1795)

法国大革命战争(法語:Guerr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历史概述[编辑]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败被捕,加剧了法国人民对外国干涉的担心,也激化了欧洲君主对共和国的敌视。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8月,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军进逼巴黎,要求恢复路易十六的自由与统治。共和国的生存一度面临危机。但9月20日,临时组织的法军凭借“保卫共和国”的高昂热情,在瓦尔密战役中出人意料的击败了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以叛国罪为由,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一行动激怒了欧洲几乎所有的君主。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意大利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国再度面临危机。卡诺将军对法國軍制進行重大改革,实行全国普遍徵兵制,成年法国人都加入了军队。军事改革还包括:就地解决补给,多兵种混合编成。战术上的改进包括:使用步兵纵队代替步兵横队,以利于快速机动;大量使用散兵;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经过改革的法国军队成了一支足以和欧洲各国职业军队抗衡的大军。法国和反法同盟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1797年1月14日,拿破仑·波拿巴指挥法军在里沃利战役赢得了对奥军的决定性胜利,奥地利被迫和谈。法国赢得了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胜利。

1799年,英国,俄罗斯,奥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和部分德意志邦国再次结成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在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1800年俄国退出同盟给了法国以喘息之机。远在非洲指挥埃及远征军的拿破仑秘密返回法国,重组政府和军队。1800年6月14日,法军在拿破仑指挥下取得了马伦哥之役的胜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2年3月27日,亚眠和约签订,英国和法国也结束了战争状态。法国大革命战争结束,欧洲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但很快就卷入了规模更大的拿破仑战争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脚注[编辑]

    註:

参考来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