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還儺願儀式仙逢面具.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3,424 × 3,424 像素,檔案大小:5.35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還儺願儀式仙逢面具(2006年12月採集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街道西門口村坪雲),臺北市南港區中研次分區中研里(舊庄)
English: Being a cultural minority and subject to disparities in power between ethnic groups, non-Han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long undergone gradual processes of Siniciz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example, the Han Chinese classified non-Han peoples into "raw aborigines" or "cooked aborigines". The former "hide deep in the mountains and are unregister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latter "provide labor and pay land taxes [to the state] as all Han commoners do". This distinction in degrees of Sinicization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in the dress of these communities. The chieftains or headmen, namely those in the upper strata of an ethnic group, are dressed in a more Sinicized manner. Moreover, they further distinguish themselves by claiming that their ancestors are from the largely Han regions of Nanjing or Huguang.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氏子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Creative Commons CC-Zero 此檔案在創用CC CC0 1.0 通用公有領域貢獻宣告之下分發。
在此宣告之下分發本作品者,已依據各國著作權法,在全世界放棄其對本作品所擁有的著作權及所有相關相似的法律權利,從而將本作品貢獻至公有領域。您可以複製、修改、分發和演示該作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所有這些都不需要請求授權。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強弱懸殊的族群權力與文化關係下,自古以來許多西南土著便逐步漢化。明清時期,中國人常以「生番」、「熟番」來分別各西南土著;生番「深藏山谷,不籍有司」,熟番則「供力役、納田賦,與齊民等」。因此,服飾也表現土著漢化程度之別。同一族群中,又往往以上層土司、頭人的穿著比一般平民更「漢化」,他們也常宣稱祖籍為「南京」或「湖廣」,以別於他們統治的土著子民。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沒有維基數據項目的某些值

作者姓名字串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氏子
維基媒體使用者名稱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氏子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上傳者的原創作品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3年11月12日 (日) 12:38於 2023年11月12日 (日) 12:38 版本的縮圖3,424 × 3,424(5.35 MB)氏子Uploaded own work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