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雨傘節骨架標本.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4,592 × 3,064 像素,檔案大小:7.36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雨傘節(Bungarus multicinctus)骨架標本,臺北市士林區街上次分區福佳里(福德洋庄洲尾頭)
English: Snakes, having lost their front and hind limb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slither by arching and flexing their long bodies. To glide forward, they bend in waves from side to side; their bodies assume a series of S-shaped loops to push themselves against the ground. The skull (maxilla) of the many-banded krait is articulated and kinetic. A quadrate bone connects the upper and lower jaws, allowing it to swallow prey many times its size.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氏子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相同方式分享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 相同方式分享 – 如果您利用本素材進行再混合、轉換或創作,您必須基於如同原先的相同或兼容的條款,來分布您的貢獻成品。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前後肢已退化的蛇,最常見的移動方式是靠彎曲的軀幹蜿蜒前行,他們會將身體交替擺向兩側,形成S形頂住地面,再將自己往前推擠。他的頭骨(上顎骨)有關節能夠移動,還有方骨連接上顎與下顎,因此能夠吞下體型比自己大許多倍的獵物。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創作作者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沒有維基數據項目的某些值

作者姓名字串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氏子
維基媒體使用者名稱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氏子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共享創意署名-相同方式共享4.0國際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上傳者的原創作品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曝光時間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0.06666666666666666666

焦距比數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11

焦距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24 毫米

ISO速度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3,200

多媒體型式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image/jpeg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3年6月20日 (二) 15:38於 2023年6月20日 (二) 15:38 版本的縮圖4,592 × 3,064(7.36 MB)氏子Uploaded own work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