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沖積平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濁水溪沖積扇
彰化縣二水鄉向西南眺望濁水溪流經平原
濁水溪西螺堤防
 嘉南平原; 濁水溪沖積平原

濁水溪沖積平原又稱濁水溪沖積扇。為台灣面積最大的沖積扇,由濁水溪沖積而成。是臺灣在中部地區的一處平原,位於彰化縣南半部、雲林縣北半部,西面台灣海峽,北以洋仔厝溪為界,與彰化平原相望。南以虎尾溪為界,與嘉南平原相望。沖積扇有五條原源於的河流,分別為東螺溪、西螺溪(即目前濁水溪下游段)、新虎尾溪舊虎尾溪北港溪(上游為虎尾溪)濁水溪沖積扇平原是由厚達數百公尺的沖積層形成,沖積層以礫、沙、淤泥及黏土等組成,屬於全新世非海相沖積層。地下的頭嵙山之礫石層厚達500公尺以上,紅土階地礫石層0~40公尺,沖積層0~200公尺。[1]

濁水溪沖積平原在有些地圖上會被彰化平原取代,但彰化平原的範圍是濁水溪以北,濁水溪沖積平原則包括虎尾溪-北港溪(虎尾溪是北港溪的中、上游)以北的雲林縣部分地區,所以濁水溪沖積平原和嘉南平原的分界是北港溪;而彰化平原和嘉南平原的分界則是濁水溪。

由於濁水溪與其分流,和嘉南大圳的灌溉,濁水溪沖積平原內的農業十分興盛,尤其盛產水稻、甘蔗、西瓜等農作物。

地理[编辑]

濁水溪主流下游為臺灣本島西部平原重要農業分界線,以南地區秋冬少雨,為臺灣三年輪作區,所以濁水溪自古就被認為是劃分臺灣天然和人文一道界線。濁水溪以南是典型的熱帶型氣候,以北是亞熱帶氣候,因為這樣的氣候差異,在台灣的日治時代總督府為了發展「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計畫,以濁水溪為界,分別在以南勸種甘蔗,以北勸植稻米,而有「南糖北米」的說法。

濁水溪下游自二水以下為濁水溪沖積平原,平原北半部屬彰化縣,南邊則屬雲林縣,均由濁水溪沖積而成,最後在彰化縣大城鄉下海墘村與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流入台灣海峽。昔日濁水溪經常河流改道,北流至鹿港,南流至北港,形成濁水溪的氾濫平原。現今主流河幅廣達2~4公里,河道寬廣,水流平緩,自東而西,將台灣西部分為南北兩半。濁水溪沖積扇以鼻子頭隘口為扇頂,向西形成沖積扇,北起大肚溪以南的洋仔厝溪,南至北港溪,面積廣達1,339平方公里,扇面半徑約12公里長,為台灣面積最大的沖積扇,沖積扇範圍占彰化縣及雲林縣面積的大部分。沖積層以礫、沙、淤泥及粘土組成,地下水蘊藏豐富。沖積扇上有五條放射狀的河流,分別為東螺溪(麥嶼厝溪)、西螺溪(即目前濁水溪下游段)、新虎尾溪舊虎尾溪北港溪(上游為虎尾溪),此五大分流在未整治前形成辮狀亂流,流路相當不穩定,洪水時常氾濫。惟目前濁水溪流域已經藉由治水築堤,將溪水導至西螺溪,其餘分流則藉由人工整治,各成一單獨流域排水出海。[2]

虎尾溪舊虎尾溪原源自濁水溪,經過多次河道變遷,虎尾溪才注入北港溪成為北港溪二大支流之一,而舊虎尾溪成為斷頭河。

濁水溪沖積平原多仰賴濁水溪供應農業用水,包含溪北彰化平原八堡圳以及溪南的濁幹圳(昔日輸水到嘉南大圳),皆對臺灣的農業發展有極為重要的貢獻,也使濁水溪下游成為臺灣生產稻米甘蔗蔬菜西瓜花卉之重要地,而寬闊的高灘地經過開墾之下亦種植蔬菜及瓜類,濁水溪沖積扇成為臺灣中部農業菁華區,向為台灣穀倉,其中濁水溪又以產米聞名,最有名為「西螺米」或稱「濁水米」。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濁水溪沖積平原. [201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2. ^ 濁水溪平原. www1.geo.ntnu.edu.tw.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