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契丹統治者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契丹八部[编辑]

  • 契丹莫弗贺部酋長何辰(ca.470)
  • 契丹莫弗贺部酋長勿于 (英語: Mer-gan pinyin : Wuyu)  (ca. 479)
  • 契丹 - 多彌可汗(Duomi Khagan)(ca. 585)

大賀氏主導的部落聯盟(618-730)[编辑]

松漠都督府行政長官[编辑]

  • 第一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大賀窟哥:648年十一月廿三,窟哥率領所部內附唐朝,兼左領軍將軍、無極縣男,賜姓李氏。顯慶初年,唐高宗拜為左監門大將軍。
  • 第二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大賀阿卜固:大賀窟哥死後,阿卜固襲位。他背離了窟哥的政策,和奚族一起騷擾唐朝的邊境。顯慶五年(660年)五月廿八,唐高宗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侯將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並為冷岍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奚族;命尚書右丞崔餘慶充使總護三部兵馬,奚族遣使降。再以阿史德樞賓等為沙磚道行軍總管,會同營州遼東經略薛仁貴,以討伐契丹。薛仁貴與辛文陵於黑山大破契丹,擒阿卜固獻於當時皇帝所在的東都。
  • 第三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盡忠:7世紀末契丹族的首領,大賀窟哥之孫,襲封松漠都督府都督。696年五月,他和他的妻兄孫萬榮殺營州都督趙文翽反抗武周,自稱「無上可汗」,侵略河北,武則天把他的名字改為李盡滅。武則天遣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二十八將討伐契丹。七月,以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璹為榆關道安撫副使,以備契丹。八月,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與契丹戰於硤石谷,即黃獐谷之戰,幾乎全軍覆沒。9月23日,李盡忠病死,孫萬榮接替了他的位置。
  • 第四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孫萬榮:也是7世紀末契丹族的首領。李盡忠病死後,孫萬榮接替了他的位置,多次大敗武周軍隊。武則天把他的名字改為孫萬斬。697年三月,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將兵十七萬與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即東硤石谷之戰,武周兵大敗,王孝傑墜崖而死。四月,武則天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將兵擊契丹。五月,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六月,後突厥默啜可汗應武周之邀進攻契丹,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之亂平定。
  • 第五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失活:契丹大賀氏首領,大賀窟哥的孫子,李盡忠的堂弟。開元二年(714年),李失活因默啜衰落,率部落與頡利發伊健啜歸附唐朝,唐玄宗賜丹書鐵券。
  • 第六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娑固:契丹大賀氏首領,大賀窟哥的孫子,李失活的堂弟。開元六年(718年),李失活死,唐朝以中郎將李娑固襲封松漠府都督、松漠郡王。
  • 第七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郁於:契丹大賀氏首領,大賀窟哥的孫子,李娑固的堂弟。
  • 第八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吐於:契丹大賀氏首領,大賀窟哥的孫子,李郁於的弟弟。開元十三年(725年),攜燕郡公主來奔唐朝內地,不敢回去松漠,唐玄宗改封他為遼陽郡王,留於宮中宿衛。
  • 第九任松漠都督府都督李邵固:契丹大賀氏首領,大賀窟哥的孫子,李盡忠的弟弟。開元十八年(730年),可突於李邵固,立遙輦屈列為王,率部落並裹脅奚族投降突厥東華公主逃跑投靠平盧軍

遥辇氏主導的部落聯盟(730-906) [编辑]

契丹帝國(遼朝) (907-1125)[编辑]

  • 耶律阿保機,契丹的第一位皇帝,在位10年。
  • 述律平,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
  • 耶律罨撒葛,遼太宗次子,遼穆宗述律同母之次弟。寧四年(972年),病疽薨。贈皇太叔,諡欽靖。
  • 劉霄,大興宛平人,遼朝咸雍十年(1070年)甲寅科狀元及第。於大安二年興龍節時(宋哲宗十二月七日生日),劉宵以太中大夫及中書舍人充史館修撰為副使,伴隨正使耶律永昌到汴京。至遼未時,官至侍中,降金後仍為侍中,及後官至中京(今北京)留守。

西遼 (1124/1125-1221)[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