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地利皇家國家鐵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铁路海报广告, 1900

奥地利皇家國家鐵路 (德語:kk österreichische Staatsbahnen[1]) 是奥匈帝国內萊塔尼亞部分的国家铁路组织。


历史[编辑]

奥地利帝国铁路交通的引入是由物理学家弗朗茨·约瑟夫·格斯特纳(Franz Josef Gerstner)等先驱推动的,他提倡从伏尔塔瓦河盆地穿过波希米亚地块多瑙河的铁路连接。在1810年,首條马拉铁路线在施蒂利亚州艾森埃爾茨矿山開通,用來运输铁石,全長 22公里(14英里)。在1832年,奥地利林茨波希米亞捷克布杰约维采之间的铁路开通了,鐵路全長129公里(80英里),是欧洲大陆第二条城际铁路(首條是在1827年法国圣艾蒂安安德烈齐厄的铁路開通)。[來源請求]林茨格蒙登在南部的鐵路延伸线更于1836年完成。

1837 年,斐迪南皇帝北方铁路公司运营的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克拉科夫的新蒸汽机车铁路的第一段开通。这条线路是继 1835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梅赫伦铁路线开通后,欧洲大陆上第二条完全由蒸汽驱动的铁路。

1841年铁路计划[编辑]

北方铁路繁荣的同时,私人投资者不愿为进一步的铁路建设提供资金,奥地利铁路网络的扩张也陷入了停滞。尽管如此,经过最初的犹豫,奥地利政府仍然对铁路持著浓厚的兴趣,并于1841年启动了一项公共投资计划。

下奥地利的北部铁路在贝恩哈德斯塔尔(Bernhardsthal)完成了波西米亚边境,从奥洛穆茨布爾諾布拉格的分支于1845 或 1849年开通。 1851年,建筑工程在博登巴赫到达了与萨克森州的北部帝国边界,北方铁路在那里获得了通往皇家撒克逊国家铁路的通道。

除了北部铁路的扩建外,最终实施了从维也纳到處於亚得里亚海海港的里雅斯特,经塞默林山口和格拉茨南部铁路Südbahn)的建设计划。它于1857年开放,然后由私人的奥地利南方铁路公司运营。在伦巴第-威尼斯王国米兰-威尼斯铁路的第一段于1842 年开通。 1859 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失去伦巴第,与的里雅斯特建立联系的计划已经过时。计划中的西部铁路 (Westbahn) 原定經過萨尔茨堡林茨通往巴伐利亞王國的邊界,但建设工程一开始就被卡住了。

到 1854 年底,在奥地利的铁路有994公里(618英里)都是国有的,佔全國差不多7成。然而,在 1854 年之后,由于帝国金融危机,铁路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其中许多出售致法国投资者。帝国亦授予新的私营公司特许权,例如奥地利皇家特权国家铁路公司

奥地利国家铁路[编辑]

下奥地利州哈格附近的 KkStB Westbahn 火车,约 1900 年

1867年奥匈妥协之后,双重君主制的聖史蒂芬王冠領(Transleithanian)线路被国有化为匈牙利国家铁路 (MÁV)。早在 1866年,奥地利贸易部长就已经敦促政府做出更大的承诺。由1873年的恐慌引发的长期萧条开始了重新评估。维也纳股市崩盘导致几家奥地利的铁路公司破产,後由国家接管。

自1884年1月1日起,皇家国家铁路总局 (kk Generaldirektion der Staatsbahnen)成立,位于奥地利贸易部;这就是帝国皇家铁路的诞生。在维也纳林茨因斯布鲁克菲拉赫百威比尔森布拉格克拉科夫伦贝格波拉斯帕拉托设立了运营部门。到 1884 年底,国家铁路网覆盖了 5,103 公里。

1896年1月15日,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大臣总统卡西米尔·费利克斯·巴德尼伯爵的建议下,批准成立帝国-皇家铁路部 (kk Eisenbahnministerium)。在的里雅斯特奧洛穆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建立了进一步的部门。 奧地利首相推动了兩個项目來扩张鐵路网络。该项目为阿尔卑斯山提供了主要的铁路道口,在1901年帝国议会立法机构通过的决议后实现的。

通过把其他公司国有化,国家铁路在铁路运输方面實行了垄断。在 1906 年收购了皇帝费迪南德北方铁路公司,随后于1909年收购了奥地利皇家特权国家铁路公司奥地利西北铁路公司,剩下奥地利南方铁路公司作為唯一仍然私有的主要公司。1914年,奥地利领土上共有 22,981公里的铁路轨道,從中 18,859公里 (82%) 是国有的。

解散[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帝国皇家铁路部于1918年11月12日根据德奥临时议会的决议解散。前kkStB 的车队和基础设施在双君主制继承国的国有铁路公司之间分配:

随着1920年11月10日奥地利联邦宪法法案的颁布,国家铁路系统的监督权移交给了新成立的交通部。[來源請求]

时间線[编辑]

Kaschau-Oderberger BahnStauding-Stramberger EisenbahnNeutitscheiner LokalbahnBuschtiehrader EisenbahnAussig-Teplitzer EisenbahnVorarlberger BahnUngarische WestbahnTarnow-Leluchower StaatsbahnPrag-Duxer EisenbahnÖsterreichische NordwestbahnÖsterreichische LokaleisenbahngesellschaftNiderösterreichische SüdwestbahnenMühlkreisbahnMährisch-Schlesische CentralbahnMährische GrenzbahnLemberg-Czernowitz-Jassy Eisenbahn-GesellschaftRudolfsbahnKremstalbahnFranz-Josefs-BahnkkStBErzherzog Albrecht-BahnErste Ungarisch-Galizische EisenbahnkkStBEisenbahn Pilsen-Priesen-KomotauDux-Bodenbacher EisenbahnBozen-Meraner BahnBöhmische WestbahnBöhmische NordbahnBöhmische NordbahnTurnau-Kralup-PragBöhmische CommerzialbahnenRakonitz-Protiviner BahnIstrianer StaatsbahnDniester BahnDalmatiner StaatsbahnÖsterreichische WestbahnPferdeeisenbahn Budweis-Linz-GmundenÖsterreichische NordbahnBrünn-Rossitzer EisenbahnÖsterreichische OstbahnStaats-Eisenbahn-GesellschaftSüdöstliche StaatsbahnUngarische ZentralbahnNördliche StaatsbahnCarl Ludwig-BahnÖstliche StaatsbahnKrakau-Obersleschische BahnSüdliche StaatsbahnSüdbahn-GesellschaftTiroler StaatsbahnLombardisch-Venetianische StaatsbahnLombardisch-Venetianische Ferdinands Eisenbahn-GesellschaftMilano-Monza

參見[编辑]

  • 奥地利皇家国家铁路的机车和轨道客车列表

参考[编辑]

  1. ^ The name incorporating "Austrian" appears, for example, in the 1907 official state handbook (Staatshandbuch) and on the title page of the Imperial-Royal Railway Ministry publication: Die neuen österr(eichischen) Alpenbahn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ass’ Söhne, Vienna, 190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