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時言(16世紀—17世紀),雲陽廣西桂林府全州灌陽縣仁壽里人[1][2]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時言是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舉人,十四年(1586年)會試副榜,授上津教諭,陞安義知縣,路過廬江前往掃墓,協助居民贖回土地,遭仇家賄賂鹽官而遭降為四川布政使司都事,當時播州楊應龍叛亂,他上書《平播方略十事》,得四川巡撫李化龍嘉納,委派處理兵器,剩銀一千兩繳還公帑,平亂後敘功蒙欽賜賞銀十二兩,並進階一級,陞雲南永平知縣二年後辭官,僑居大理下關[1]

引用[编辑]

  1. ^ 1.0 1.1 民國《灌陽縣志·卷十二·人物》:時言,號雲陽,萬厯乙酉舉人,丙戌乙榜進士,授湖廣上津縣教諭,陞江西安義令,道過南直廬江祭掃先塋,時田廬人口皆為虎里鬻盡,乃鳴縣贖回,被徽仇賂鹽院,論降蜀藩都事,時播州楊應龍反,言具平播方略十事,上中丞李化龍俱嘉納之,委除戎器剩銀一千兩繳還公帑,及平敘功蒙欽賞銀十二兩,敕見任者進階一級,陞滇之永平令二年解綬,僑寓大理下關,遊心玄理飄然遺世。
  2. ^ 康熙《灌陽縣志·卷五·選舉》:時言,仁壽里人,(萬曆)丙戌會試副榜,舉人,任江西安義縣知縣。

參考文獻[编辑]

  • 民國《灌陽縣志》·卷十二·人物
  • 康熙《灌陽縣志》·卷五·選舉
官衔
前任:
張繼哲
明朝安義縣知縣
1596年-萬曆年間
繼任:
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