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臣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臣簋西周中期青銅器,1977年出土於陝西澄城縣南串業村的西周墓葬。簋蓋和內底有相同內容的銘文,記述周王賞賜王臣的事件,因而得名。

形制[编辑]

王臣簋通高22.3釐米,口徑20釐米,腹深10.7釐米。弇口、矮體、寬腹,一對獸首銜環耳,圈狀蓋紐,下連三條獸面扁足口下、蓋沿及圈足皆裝飾竊曲紋。蓋和腹飾瓦紋,紐內飾團鳥紋

銘文[编辑]

簋蓋和內底各有銘文八十五字,內容相同,分行畧異,隸定為:

隹(唯)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各(格)于大(太)室,(益)公入右(佑)王臣,即立(中)廷,北鄉(嚮),乎(呼)内史(敖)冊命王臣:易女(錫汝)朱黃(衡)、賁親(襯)、幺(玄)衣、黹屯(純)、鑾旂,五日、戈(畫)、必(厚柲)、彤沙(緌),用事。王臣手稽首,丕敢顯天子對揚休,用乍(作朕)文考易中(仲尊簋),王臣(其)永寶用。

參考[编辑]

  • 吴镇烽、王东海《王臣簋的出土与相关铜器的时代》,《文物》1980年第5期,63-66、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