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南共产党派系之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共产党派系之争越南共产党内部的革新派保守派之间的对立,根据地域划分,它们也分别叫做“南方派”和“北方派”。前者受赫鲁晓夫主政后的苏联和西方影响较大,因拥有较深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节而在越南本土根基较深,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思想更自由化,以前总书记黎笋越南劳动党南方局(简称“南劳党”)第一书记阮志清大将和前总理阮晋勇为代表,通称“亲苏派”(1963年中苏交恶至1991年苏联解体)或“本土派”和“亲美派”(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对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中国持排斥或敌视的态度,通常被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斥责为修正主义者;后者深受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中国的影响,偏于保守,以开国领袖胡志明、首任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前国家副主席黄文欢和现任总书记阮富仲及国家主席苏林为代表,拥有较深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情节,主张与苏联(1963年中苏交恶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国际团结”,通称“老亲苏派”和“亲华派”或“国际派”,被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称赞为国际主义者,在越南本土根基相对较浅。很多时候,俗称“四驾马车”的越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国会主席由来自不同派系的人分别担任。自1986年代表南方派的总书记黎笋逝世后,越南即启动“革新开放”政策实施全面政治经济改革,经多年打压后复出的北方派主张仿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时任总书记阮文灵为代表),而当权的南方派则主张继续以苏联道路为主(以黎笋提拔的官员为代表,如时任外交部长阮基石),学习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政治自由化倾向比较明显。苏东剧变之后,倾向于中国模式的北方派逐步占据领导地位,使越南在经济上逐步开放,同时在政治上收紧。1991年越共八大杜梅任总书记以来,越共权力核心沿革一种格局:总书记基本上由以河内市为中心的北方人(胡志明派/国际派)担任,主管政治思想工作,是相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派,跟中国较为亲近。国家总理为以原亲苏派为主的南方人(黎笋派/本土派),主管经济工作,是较激进的改革派,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转而倾向于效仿西方,技术官僚居多[1]

2010年12月初,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国会主席阮文安在亲改革派网站“VietnamNet”上发表文章说,“越南太早走上设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将“国名从目前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恢复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也就是胡志明主席主政时的国号”,并要求推行一系列改革来纠正“系统性错误”。越共元老杜梅、黎可漂,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阮德平联署一封信函,向阮文安公开发表的“修正主义”观点发动猛烈抨击,要求越共十一大会议坚持社会主义路线[2]

2016年,北方保守派的阮富仲越共十二大上成功连任总书记,而南方改革派的时任总理阮晋勇出局。越南政治自那以来出现了保守的倾向[3]

2023年新年之际,阮富仲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反驳了有关处理违法干部是“派系之争”的说法[4]

参考资料[编辑]

  1. ^ 越南国家主席突然辞职 中越两国元首权力有何不同?. www.abc.net.au. 2023-01-19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中文). 
  2. ^ 分析:越共改革的意识形态之争. BBC News 中文. 2011-01-13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简体)). 
  3. ^ 越南政改真相探秘 越共与中共有何不同?(三). Radio Free Asia.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中文(中国大陆)). 
  4. ^ 越南罢免两位副总理 阮富仲反驳“派系之争”说法. 大公网.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