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雯基
雯基


爵位 恩騎尉
籍貫
旗籍 鑲黃旗滿洲
字號 字學徵
出身
  • 監生
著作
  • 「鄰水縣志序」[1]
  • 「岳池縣志序」[2]

雯基(約1704年—?),字學徵,鑲黃旗滿洲人,監生,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內(1750年)用四川順慶府知府,二十二年(1757年)調四川夔州府知府[3]。并兼管夔關稅務,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卸任時,與接任者書敏交代。書敏截算,少稅銀七千餘兩,既得知雯基「素有侵蝕,囊橐厚實,實因供缺稅,應賠名目。向雯基勒索銀六千五百兩,私人己橐」。書敏「出具交代冊結」,咨布政司。時任布政使趙孫英駁查。新上任的總督阿爾泰又進一步調查,由此揭出雯基、書敏侵貪稅款案[4]。革職並革去雯基承襲之恩騎尉[5][6][7]

註釋[编辑]

  1. ^ 「史與志相爲表裏。史以紀一代之興衰。志以載一邑之風土。修史者必取諸志。修志者必考諸史。固相需而不可或廢。顧史自正史外。其私家著述傳者頗多。而志則古今所傳者。僅華陽國志數種。其故何歟。蓋修志者不過寄耳目於邑之紳士大夫。非若史之必備三長遠稽博攷而後成也。余自己巳冬奉命來守是郡。見諸邑志多闕畧。因屬諸牧尹共舉斯事。恐其愈久而湮。攷古者無據也。今夏鄰水陳君以所輯縣志來質。余展閱之下。見其大綱細目釐然具舉。且有善必彰。有幽必闡。不狥世好。不逐俗情。頗具苦心志也。而駸駸乎史矣。因念數年來行部至鄰水。見山川清秀。坊表森立。在前代時頗稱甲邑。而百年來捷南宮者固無其人。卽登賢書者亦寥寥不多觀。豈古今人不相及哉。亦以人狃積習。觀感無由也。吾願都人士讀斯志。見前人事業治功。奮然興起。挽風俗之媮薄。敦禮教崇信讓於以成一道同風之治。而共安聖天子熙皥之宇。是余之所厚望也。因弁數語於其首。是爲序。乾隆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孟秋月中憲大夫知順慶府事白山雯文基撰」。乾隆『鄰水縣志』
  2. ^ 「將欲使一代之典章文物,宏綱細目,垂之萬世,俾使咸知法戒,非史無由。而郡邑之有志乘,亦猶是也。蓋考諸古,庶可准乎今,崇善良即以勸匪夷。推之政治有隆替,風俗有醇漓,大者著天象,小者見蟲魚,鉛槧畢登,罔非前事,志之同功於史而有裨於治也,夫豈淺鮮。我朝立極以來,治化休美,比隆三代,幅員之廣,臻於物外。余自乾隆己已奉命來守是邦,即思修輯郡志,以紀揚盛治。故每歲巡行屬邑,必切切咨訪,不獨有關民生至計者蘄殫一心,即石磧銅魚,棠川虹飲,古蹟名山,未嘗不因便登臨,輪轅若繪。歲次壬申,江右黃君克顯蒞宰岳池,余因按臨及邑,視其田疇之易否,察其物情之得失,已默許其能心服吾民矣。既於晉謁之餘,即以纂修邑志為請,蓋即余欲修郡志意也。於是力獎其成,然而心竊難之。夫岳池勝國以前,省入廣安州,丁明季運,寇賊搶攘,兵燹仍歲,完屋居民僅一十二戶。今雖幸逢聖天子繼繼承承,廣為招徠,休養生息,百有餘年,向之燕巢林而人露處者,固轉而為家給人足之區矣。獨是舉事之難易,創因殊績,岳邑前無舊志,典籍鮮故府之藏,山澤乏播遺之老,偎思創輯,談何容易,乃今年秋忽以志稿呈閱。余展視之,其稽乎古也,無附會之失;其采於今也,無濫觴之弊。秩然其序,裴然其文,因不禁執卷而嘆。回憶黃君壬申之請,距今丙子,僂指已四歷星霜,其旁搜遠討,心錄口謄,可謂瘁矣。昔人云:「有志者,事競成」,又何疑乎是志之傳後,而與史有同功哉,遂令亟壽渚梓。今則剞劂工竣,行將裝潢成帙,請一言以弁之首。余既喜其成。且為後之人慾嗣而黼黻太平者,幸而有所因也,故樂而為之序。乾隆二十一年歲次丙子季冬月知順慶府事白山雯基學徵甫撰」。乾隆『岳池縣志』
  3. ^ 「雯基,鑲黃旗滿洲人,年六十二歲,由監生現任四川夔州府知府,歷任已過八年,總督開泰照例?咨赴部,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內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著回原任。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內用四川順慶府知府,二十二年調四川夔州府知府,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內引見,尚可本分,有良心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內引見,妥當中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2》
  4. ^ 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四川總督阿爾泰奏摺,《宮中檔乾隆朝奏摺》
  5. ^ 「癸酉。上詣皇太后宮問安。諭曰、阿爾泰奏管理夔關原任知府雯基虧缺稅銀七千餘兩。其接任管關之知府書敏又勒收雯基銀六千五百餘兩。匿不具報。其中顯有朋比為奸。玩帑貪詐情弊。雯基、書敏俱著革職。並革去雯基承襲之恩騎尉。一併交與阿爾泰嚴審定擬具奏。」、「甲戌。諭軍機大臣等。據阿爾泰奏管理夔關之夔州府知府雯基虧缺關稅七千餘兩。該員業已離任來京。請將該員革職解川質審等語。著傳諭自川至京沿途各督撫嚴查雯基。於所到之處。即行鎖拏。遴委幹員解赴川省質審。所有隨帶衣飾貲財。一併查封存貯。俟審訊明確。分別查辦。其應行回京家口並著沿途督撫委員接替押送回旗。無令在途逗遛。」。《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六百九十九/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下
  6. ^ 「己酉。定貪婪私罪斥革。不准承襲恩騎尉例。諭恩騎尉一官。襲次已盡。朕念其祖父効力戎行。特恩賞給者。承襲人等。果能感恩報効。病故後仍應承襲。若係本身褫革者。即不宜承襲。屢降諭旨。今知府雯基虧空稅銀。該旗猶進呈家譜請襲。殊屬不合。著詢該旗大臣等令將伊等作如何辦理處具奏。嗣後承襲恩騎尉人等病故及因公獲罪革職者。仍准承襲。若貪婪獲罪及私罪革職者。俱不准承襲著為例。又諭曰知府雯基、書敏俱係滿洲奴僕。雯基管夔關稅務侵蝕稅銀。而書敏又向雯基訛索銀數千兩入己。甚為可惡。二人居官年久。均係開泰在任時保薦管理關務。今查抄雯基書敏家產。不敷賠補侵蝕銀兩。應將開泰家產查明令其代賠。著該旗都統等將開泰家產查察。」。《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七百一/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下
  7. ^ 「甲辰。上御懋勤殿。勾到山西、直隸、情實罪犯。停決山西絞犯一人。直隸斬犯一人絞犯二人。餘五十七人。予勾。諭:刑部所進情實官犯本內。將齊凌扎布出兵得功。及雯基曾祖陣亡之處。照例入於情實冊內聲敘。甚屬非是。……至雯基以知府侵稅。數至萬餘。若竟以先世陣亡倖免。又何以處同案無可聲敘之書敏乎。國家縱有原功免死之條。亦惟先論其犯案本非重大。特貸其子孫之一死則可。脫以其祖父一經陣亡。而凡屬後裔。均可世世屈法從事。是以褒忠之過。適為誘人犯法之階矣。且該犯即與聲敘之例充符。亦當由部臣咨查事蹟。列入本後。候朕定奪。設因該犯子孫具呈懇求。即為代奏。其別無親屬申訴之犯。又將任其罣漏可乎。於事體亦深為未協。再綠營將弁中。有曾經効命疆場。如豆斌 。高天喜等、為國宣勞。其功既有足嘉。朝廷初無歧視。子孫遇有罪犯。非常赦所不原。亦當並蒙矜恤。今此例但行於八旗。亦非一視同仁之意也。嗣後遇有此等罪犯。在八旗。則由刑部先咨本旗及兵部。確查事蹟。在外綠旗。則由督撫於審擬定宋之始。查明該犯祖父陣亡事實。列入秋審冊內。以憑覈定。著該部分晰規條。一一定議具奏。並將此宣諭各旗。及內外問刑衙門知之」。《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七百二十一/乾隆二十九年十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