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知知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oogle地图: 北緯 2°59′51.0″, 東經 102°04′35.4″
知知港
 马来西亚鄉鎮兼區域
Pekan Titi
其他轉寫
 • 爪夷文تيتي
 • 客家話拼音
梅縣話
Di1-di1guong3
知知港
知知港的衛星地圖
知知港的衛星地圖
知知港旗幟
旗幟
綽號:客家村(Hakka Village)
知知港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位置
知知港
知知港
知知港在西馬森美蘭州的位置
坐标:2°59′51.0″N 102°04′35.4″E / 2.997500°N 102.076500°E / 2.997500; 102.076500
所屬國家 马来西亚
所屬州屬 森美蘭
所屬縣份日叻務縣
開埠1838年(185—186年)
政府
 • 地方政府日叻務縣議會(MDJelebu)
 • 國會議員
日叻務縣
扎拉魯丁阿里亞斯(BN
Jalaluddin bin Alias
 • 州議員英语Pertang (state constituency)
(N4 格拉旺)
巴克里沙維爾英语Bakri SawirPH
Dato' Bakri bin Sawir
时区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郵編716xx
車輛號牌B(森州
網站mdjelebu.gov.my

知知港(馬來語Titi爪夷文تيتي‎)是一座位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日叻務縣的鄉鎮兼華人新村,該地由於位於群山懷抱之中,風景秀麗,吸引大馬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32號聯邦公路英语Labohan Dagang–Nilai Route N32 B32 是其唯一的主幹道路,將其連接至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和雪州烏魯冷岳縣

知知港離首都吉隆坡103公里(64英里),離首府芙蓉市44公里(27.3英里)。

名稱[编辑]

位於群山中的知知港因何得名「港」之稱呼,坊間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1. 來自廣東省梅縣惠州客家先民乘船來到該鎮臨近的直涼河(Sg. Triang)河口,因此誤以爲港口,後來因誤傳而冠名此地,便保留到今日。
  2. 早年在此采錫礦的廣府先民將礦場和礦區俗稱為「港門」(粵拼:Gong2-mun4)。

歷史[编辑]

位於群山之中的知知港是在1838年開埠,當地居民通常都是祖籍廣東梅縣惠州大埔客家人,同到此的還有廣府人。早期多爲采錫謀生,錫礦跌價後就以割膠和種植農作物爲主。

日據時期[编辑]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登陸吉蘭丹州哥打巴魯並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等列强宣戰,英軍向其展開戰爭卻節節敗退,日軍則逐步占領整個馬來亞。

之後,蝗軍一路南下,來到當時稱作余朗朗村(Jelundong)的知知港,當時此處抗日情緒高漲,日軍便認爲此處窩藏著抗日分子。1942年3月18日,約百名劊子手在先頭部隊與漢奸部署下,受命寅夜乘鐵騎由芙蓉開往克拉旺。當日午,村民已成雍中之鱉,余朗朗被蝗軍包圍了。日本蝗軍,若無其事地在公市藉口官民對話,欺騙村民集中空地和益群學校,而後分開十多人一組,廿多人一隊,逐一押往遠不聞聲的空房子,一一以鋼刀殺戮,避開了耳目,也壓制了暴動。其中有輕舉妄動或膽敢逃跑的,都被槍殺。就在當天1,747名無辜的男女老少被慘遭殺害。其後,蝗軍縱火燒毀全村,使當時和樂融融的知知港成爲一個瘡痍滿目的地獄。該事件被稱爲「余朗朗大屠殺」或「余朗朗慘案」。

1979年,當地華民把遇難民衆的屍骨集中在華人義山路口,並爲其立碑,這些遇難者才有了安身之地。

1950年之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