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立陶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立陶宛

Flag of Lithuania
Flag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Location on the EU map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 英語:Lithuania),通稱立陶宛Lietuva; [ˈlʲɛtʲʊvaː]),位於歐洲東北部,是北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維爾紐斯,另外還有考那斯克萊佩達等城市。立陶宛全國人口約280萬,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北接拉脫維亞、東南接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接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東南岸自古為許多支波羅的人部落居住地,1230年代明道加斯漸吞併其他公爵、王公的領土,統一了立陶宛全境並皈依天主教,於1253年接受教宗諾森四世加冕,建立立陶宛王國,1263年明道加斯被刺殺後立陶宛恢復成多神信仰的立陶宛大公國,14世紀時為歐洲最大的國家,領土範圍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確立盧布林聯合,共組波蘭-立陶宛聯邦,18世紀晚期波蘭被列強瓜分,聯邦瓦解,立陶宛土地大部分被俄羅斯帝國併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立陶宛共和國在1918年2月16日簽署立陶宛獨立法案宣布獨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後被蘇聯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德國敗退後再次被蘇聯佔領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1944),立陶宛民眾以游擊隊對抗蘇聯,一直持續至1950年代。 1989年,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民眾進行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示威活動,以抗議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佔領。 1990年3月11日(蘇聯解體前一年),立陶宛通過復國法案,成為第一個自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立陶宛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欧洲委员会聯合國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約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於高收入經濟體並為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特色條目

立陶宛猶太人大屠殺立陶宛語Holokaustas Lietuvoje)是納粹德國佔領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對當地猶太人(包括立陶宛猶太人與前來避難的波蘭猶太人)的大屠殺,幾乎摧毀了立陶宛(屬納粹德國的東方總督轄區)的整個猶太人社群,至二戰結束時,立陶宛約21萬名猶太人中有近95%(19萬至19.5萬人)被屠殺,多數人在1941年6月至12月間遇難。猶太人大屠殺為立陶宛歷史上短時間最多人罹難的事件。黛娜·波拉特英语Dina Porat康拉德·克威特英语Konrad Kwiet等學者認為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即是始於立陶宛。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立陶宛首當其衝,迅速被德國佔領,猶太人大屠殺隨即展開。納粹德國當局將立陶宛一年前被蘇聯佔領的原因歸咎於當地猶太人,以此煽動立陶宛人對猶太人的仇恨。立陶宛猶太人被殺害的比例高於其他被納粹佔領的國家,有歷史學家認為此為當地非猶太人的民兵與納粹緊密合作、組織抓捕殺害猶太人所致,但雙方合作的原因仍有爭議。

至今與立陶宛猶太人大屠殺相關的主題、當時立陶宛人(包括數名重要的立陶宛獨立運動人士)扮演的角色等仍極具爭議。


精選傳記

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Tadas Ivanauskas,1882年-1970年)是立陶宛的一位動物學家,為立陶宛大學(今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的建立者之一,立陶宛科學院院士,並建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動物學博物館、考那斯動物園(今立陶宛動物園)、考那斯植物園(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植物園英语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 Botanical Garden)、文特角英语Ventė Cape鳥類繫放站與祖文塔斯保護區等自然科學機構。

伊瓦納斯卡斯出生於維爾納省利德斯基縣英语Lidsky Uyezd(今屬白俄羅斯),靠近立陶宛、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處,其父萊奧尼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立陶宛语Leonardas Ivanauskas是講波蘭語的立陶宛人,且為業餘的博物學愛好者。1903年伊瓦納斯卡斯於聖彼得堡皇家大學英语Saint Petersburg Imperial University(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此時期從來自立陶宛的同學處習得立陶宛語。1918年與妻子霍諾拉塔回到立陶宛開設了一間學校,後擔任立陶宛農業部的顧問,參與創立立陶宛大學,1929年成為動物學系的系主任。1940年至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曾短暫任教於維爾紐斯大學,1945年至1950年任立陶宛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所長,1946年至1956年再度到維爾紐斯大學擔任動物學系系主任,1954年至1970年於考那斯醫學院(今立陶宛醫學院英语Lithuania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擔任教授。

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1946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頒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82年,立陶宛科學院設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獎以紀念他的貢獻。

分類


精選圖片

立陶宛藝術家內瑞斯·鮑布利斯立陶宛语Nerijus Baublys彩繪玻璃工藝品〈烈焰騎士〉。

Photo credit: Alma Baubliene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專題

WikiProjects
立陶宛專題

此專題是旨在協調立陶宛相關條目的翻譯與撰寫,和相關的討論。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主題

維基媒體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人文
娛樂與體育
地理
漢字文化圈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区:河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山东 安徽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云南 甘肃 新疆 江西 贵州;城市:北京 天津 上海 南京 苏州 福州 广州 武汉 西安 宁波 青岛 重庆 台州 惠州 肇庆 宁德;其他:香港 澳門 东北地区 天津滨海新区
中華民國(廣域:臺灣 福建;縣市:臺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臺南 高雄 澎湖 宜蘭
日本東京 琉球群島
朝鮮半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韩国
越南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西歐:德國 荷兰 比利时 法国 西班牙 英国倫敦) 瑞士 奥地利;北歐:芬兰 瑞典;南歐:義大利 梵蒂岡 希腊;東歐:亞美尼亞 白俄羅斯 立陶宛 波兰 俄羅斯 烏克蘭;跨洲國家:土耳其
  • 美洲
美國阿拉巴馬州 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 愛荷華州 堪薩斯州) 加拿大 巴西 苏里南 阿根廷
  •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埃及 安哥拉 南非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