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三山五嶽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三山”和“五岳”说法的出处[编辑]

雁荡山庐山黄山称为“三山”的出处在哪里?什么时候“后人”就选出这三座山了?是定论吗?请提供具体依据。显然《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并没有提到三山的名字。另外,虽然“五岳”如今已有定论,但最好也能考证出它的出处,什么时候把这五山称为“五岳”的。谢谢。--鸟甲 21:07:40 2006年1月19日 (UTC)

“五岳”巳考證及更新. 但原來“三山”仍未定論, 故巳修改用字. 謝謝你的提點! 18164 04:22 2006年1月20日 (UTC)

谢谢您。可是问题还没有解决,您提供了关于“三山”的其他说法,可这其他说法的出处又是什么?谁这么说的?至于“五岳”,为什么其他说法都有出处,却偏偏没有现在普遍通行的五岳的由来?这未免有些遗憾。--鸟甲 04:30:39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感觉“三山”之说非常没有权威性,是否可以考虑本条目只保留“五岳”,不要“三山”了?或者给“三山”另外建一个条目。总之,“五岳”才是更重要的,相比而言,“三山五岳”并称的说法毕竟不如单独的“五岳”流行。而且,中文wiki已经有五岳条目了,那主要是一个消歧义页。能否把这里的“五岳”独立出来作一个主条目,再建一个五岳的“消歧义”页。“三山五岳”作为一个独立的小条目,澄清把“三山五岳”并称的历史,再顺便介绍“三山”,五岳的部分,可以参照这个独立的“五岳”条目? --鸟甲 07:41:42 2006年1月20日 (UTC)

东方朔汉武帝时候的人,但如果汉武帝“以天柱山(現於安徽)为南岳,大茂山(現於河北曲阳县)为北岳”,似乎和东方朔的五岳说法不合,请问,这里面有时间差么?汉武帝什么时候封另外这两个南岳和北岳的?能否提供更具体的信息?--鸟甲 08:22:38 2006年1月20日 (UTC)

謝謝你的關注和加入修改。 據本人了解天柱山是在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時,才被封為「南嶽」. 故比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較遲. 我想大茂山的情況應該是類似的. 若知道东方朔《封泰山》的成書年,相信會有幫助.....但此方面, 相信兄比我更熟悉.
另外你提議將“三山五岳”分拆……基本上本人不反對,但其實此條目的內容之目的, 就不過是簡單介紹各山, 而不是詳述……按現時各山條目的內容都乏善可陳,若現時就將此條目分拆, 可能反令“三山”“五岳”的可觀性降低. 小弟提議,在各山的條目豐富之前,不如在現有條目“五岳”中, 加上介紹中國“三山五岳”的聯繫……不知兄意下如何? 18164 10:45 2006年1月20日 (UTC)
查了一下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武帝多次封泰山,其中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已经封过,或许东方朔的文章就是写在那时,但还是无法考证具体成文时间。 --鸟甲 15:09:49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还是建议取消现代“三山”的说法,三山古称“蓬莱、方丈、瀛州”是有据可查的,但现在的说法各异,也没有权威来源,强烈怀疑是哪个旅游评选搞出来的,放在wiki百科里不很妥当。而且谁也不知道曹寅所说的三山五岳中的三山,到底是实指还是虚指。我还是建议把“五岳”单独立项,把“三山五岳”放到一起,反而冲淡了“五岳”的重要性。不知9old9兄意下如何?谢谢。--鸟甲 15:49:49 2006年1月20日 (UTC)
分拆與否,本人的沒有什麼強烈意願,重要的是內容充實有據。不過,本人想先嘗試找找现代“三山”的说法的來源。(這可能要花點時間)-- 18164 02:44 2006年1月21日 (UTC)

题外话,雁荡山的来头实在太小了,和其他7座名山都不能相提并论。不过本条目还是值得保存的,也是对五岳的重要补充。--涓生 16:45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觉得未必,这样的话有关“五岳”的条目一个是消歧义页,一个成了补充,反而“五岳”没了主条目,非常不妥。更关键的是,这“三山”的说法太不权威,来源不明啊。--鸟甲 16:59:37 2006年1月20日 (UTC)
那么,把“三山五岳”改成消歧义页,分别指向三山中华五岳,内容也分别移到这两个新条目里如何?这样中华五岳就专介绍历史上的中国五岳,五岳就主要介绍现代各地不同的分法。--涓生 17:04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分立条目,剪切粘贴就行了么?这样编辑历史就看不到了,不知道wiki有没有关于合并、分立条目的规则。 --鸟甲 17:13:47 2006年1月20日 (UTC)
一般是剪切粘贴吧。在建立新条目时在编辑摘要里注明从哪里所转就可以了。在原条目中也要注明转到哪里。--涓生 17:18 2006年1月20日 (UTC)
根据wiki关于分开页面的操作规则,似乎的确是剪切粘贴,不过在编辑摘要中要做好说明,很遗憾现在很多编辑都是没有简要说明的。至于是否要挪动该页面,可以再看看大家的意见。--鸟甲 17:54:13 2006年1月20日 (UTC)

强烈抗议把没有考证清楚的“三山”放置到wiki首页!!![编辑]

所谓现代“三山”的说法,根本没有搞清楚,还尚在讨论之中,就仓促放置到wiki首页,非常不严肃!古代三山有定论,但这里的三山却主要介绍的却是所谓的现代三山,可能导致谬种流传,遗祸不浅啊!希望以后wiki管理员放置条目的时候要更加慎重!!--鸟甲 21:13:29 2006年1月24日 (UTC)

终于找到了把“黄山”、“庐山”、“雁荡山”当作“三山”的出处,原来是一网友的看法!![编辑]

在google上搜索“庐山”+“黄山”+“雁荡山”+“三山”,轻易搜出了一篇文章:雁荡山散记 - 从五湖四海三山五岳谈起(作者:景德散人),作于2004年6月21日,这位毫无权威性的网友,在游览了雁荡山之后,就突发奇想,作了一番高论,把雁荡山和黄山、庐山并列,“发明”了这个三山的说法。可我们堂堂中文wiki,却把这个说法当作一个首页条目推出,实在是天大的荒唐!应该属于重大事故!希望以后wiki管理员要以次为戒,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实际上,在google上做一下搜索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怎么就没人做这个工作呢?? --鸟甲 21:24:55 2006年1月24日 (UTC)

补充另外一个网友的说法,他也把雁荡山当作三山之一,(见 秀麗山河),发表于2004年12月27日,不过此君尚有自知之明,明确声明“我個人推浙江雁蕩山(純屬個人意見勿怪)”。比我们中文wiki要严肃多了!--鸟甲 21:30:33 2006年1月24日 (UTC)

把庐山、黄山、雁荡当作“三山”的所谓比较“权威”的来源,见“风景名胜杂志”网站的三山五岳一文,不过该文发表于2006年1月23日,在维基之后,该文声称:“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试比较本条目在03:40:36 2006年1月20日以前修订版本:“後人為了延續三山的美麗神話,便选出了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为現今的“真”三山”。这两段话何其象也!或者这个“风景名胜杂志”的话抄自维基(那维基的罪过就大了),或者维基和风景名胜杂志都是出自第三人更早的说法,但很可能就是那个网友说法的发酵效果。可以理解,他们并没有做详尽的考证,但维基百科必须要有严肃性!--鸟甲 21:50:41 2006年1月24日 (UTC)

更早的说法:在 广东生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上,2001年8月14日,曾有以下的问答:

——

问题: 三山五岳 [提问人:coolboykevin]

请问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那三座山?分别在哪三个省?

谢谢!!

回答: [回答老师:蔡老师 2001-08-14]

很遗憾:在一般的书上没有此提法?有可能是:黄山(安徽)、庐山(江西)、雁荡山(浙江)。

该问答在原网站已经不可见,但在google 对该网页的快照中还有保存。这里面,回答者自己也拿不准,但可能这个奇怪的说法就传播开了。--鸟甲 22:00:56 2006年1月24日 (UTC)

本条目编辑者自己还提供了另一套”三山”方案,即以“武夷山”代替“雁荡山”,但我还找到了第三套方案,即以“峨眉山”和黄山、庐山并称“三山”。这依然散见于各网友的网页,google上能找到很多,可惜我至今还没找到一个还能连通的,不过在google的网页快照里还能看到,比如这个所谓的百科小资料。可见,“三山”的现代版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没有一个是权威的,我们维基不是八卦消息的集散地,我们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和权威!--鸟甲 22:43:02 2006年1月24日 (UTC)

對不起,小弟早該記得將討論中的此條目, 暫停於新条目推荐的候选名單 或 將三山的流傳說法隱藏起來. 另外,謝謝User:Mongol採取快速果斷的行動. -- 18164 01:40 2006年1月25日 (UTC)

建议删除“五嶽”一章中对各岳的分节介绍内容[编辑]

鉴于本条目“五岳”一章已经完全并入五岳条目,因此建议在本条目从首页撤下之后,删除“五岳”一章中的分节介绍部分,只保留五岳的总体介绍,以避免内容重复,也可以使将来对“五岳”的贡献主要在五岳条目中进行。请各位考虑,如没有意见,我会在本条目从首页撤下后实施。谢谢。 --鸟甲 11:50:21 2006年1月25日 (UTC)

巳完成.但請問可否將五岳內的歷史部分或簡介,轉移到三山五岳中作為介紹.相信此舉可讓兩條目之內容更和諧一致. -- 18164 16:56 2006年1月25日 (UTC)
感谢您的更动。关于转移“五岳”历史到“三山五岳”,我觉得不妥,因为三山从文化积淀上看,完全不能和五岳相提并论,三山只是三个虚构的神山,而五岳则是被历代皇帝反复册封的地位极高的山。五岳很难与三山并列,根据您的考证,也是到了清朝才出现“三山五岳”的说法,而且出自一首诗。而以前正史倒有把“五岳四渎(四条河)”并列(见《汉书》郊祀志),或者把“五岳四镇(镇也是山)”并列(见《旧唐书》礼仪志),这都是比“三山五岳”更正统的说法。因此,五岳的历史,不适合放在“三山五岳”的条目里,那是伤害了“五岳”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总之,我认为,五岳就是五岳,它的历史就应该放到“五岳”条目里,放在别的地方都不合适。 --鸟甲 17:32:14 2006年1月2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