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蒙馬特遺書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獻[编辑]

由於沒必要放進條目,所以放在這裏,可能有用:

自己打開來看
  • 施叔青,楊澤編。1995。〈同性戀有罪嗎?〉。《魚骸--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頁10-12。
  • 洪凌。1997。〈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台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慾望流動〉。《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頁91-124。
  • 紀俊龍。2001。〈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分析邱妙津對死亡的的看法及層次〉。《第八屆全國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蕭義玲。2011。〈九○年代新崛起的小說家的同志書寫-以邱妙津、洪凌、紀大偉、陳雪為觀察對象〉。《感官世界》。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頁260-289。

學位論文

  • 許劍橋。2003。《九○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陳函謙。2004。《邱妙津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楊瀅靜。2005。《邊緣、認同與死亡的書寫--邱妙津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 蔡素英。2005。《從邱妙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探討女性主體意識之認同建構》。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 柯雅雯。2006。《當代女同志文學的悼亡、自療與自我完成(1960-2003)》。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
  • 江碧芬。2007。《九○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中的情慾書寫--以邱妙津、陳雪為主要探討對象》。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 劉淑貞。2008。《肉與字:九○年代後小說中的死亡與自殺書寫--以張大春、駱以軍、邱妙津、黃國峻為考察對象》。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辛佩青。2009。《異質經驗中界書寫:以邱妙津小說開展之卑賤文學》。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慧音。2009。《邱妙津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陳怡如。2009。《自我的再現與重構--論邱妙津與陳雪的女同志小說》。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李宜羲。2010。《毀滅與完成--邱妙津的自我書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 傅紀鋼。2010。《後現代視野下的邱妙津--以《邱妙津日記》為中心的擬象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吳佩玹。2011。《放逐與放逐之後:一九九○以降台灣女同敘事中的空間再現》。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傅淑萍。2011。《卑賤、荒誕與儀式的完成:邱妙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 蔡明萱。2011。《愛慾、創傷與死亡--論邱妙津與陳雪》。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 林佩苓。2012。《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臺灣當代菁英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胡媛雅。2012。《邱妙津、陳雪、張亦絢女同志小說中的性別與空間》。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陳栢青。2012。《內向世/視代小說研究--一種視覺的詮釋》。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陳筑莛。2012。《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從文類角度看邱妙津作品的特殊性》。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蔡幸儒。2012。《向內凝視的憂鬱和死亡意--以邱妙津和袁哲生為分析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湯子慧。2013。《邱妙津及其作品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 楊莉敏。2013。《書寫中的主題:邱妙津文學的危機與救贖》。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林姵楹。2014。《邱妙津作品中愛欲與悲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鍾秩維。2014。《媒介與自白--賴香囹文學中的個人和國族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巫珮琪。2015。《書寫欲望與主體實踐 :以《邱妙津日記》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楊偉立。2015。《創作與存在的雙重追尋--論邱妙津的自我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張文柔。2016。《葉青詩中疾病與死亡意的感覺結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 羅佳辰。2016。《寫實的縫隙--論邱妙津小說》。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 許珮語。2017。《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 連芯。2017。《情滅太難--精神分析觀點詮釋《蒙馬特遺書》的情傷經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 白一葦(2018). 《同志身分與翻譯以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 楊婉儀。2018。《從「女超人」與創傷重新詮釋尼采的超人思想》。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涂芝瑄。2019。《邱妙津經典化過程:一個社會學式的考察(1988-2018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期刊雜誌

  • 南方朔。1995.07.28。〈這莫名的悲哀從何而來?論女作家的自殺兼談邱妙津〉。《自由時報》29版。
  • 楊照。1995.08.17。〈向女性世界回歸的未盡旅程:悼邱妙津與商晚筠〉。《中國時報》39版。
  • 王浩威。1995.12.07。〈預先儲存的聲音--寂寞的群眾〉。《聯合報》42版。
  • 潘弘輝。1996.06.06。〈令人失望的遺書--《蒙馬特遺書》〉。《民眾日報》17版。
  • 陳斐雯。1996.07.04。〈美麗藝術家自畫像--邱妙津《蒙馬特遺書》〉。《中國時報》38版。
  • 林衡茂。1996.08.04。〈三位女性作家的同性戀小說(朱天文、邱妙津、杜修蘭)〉。《台灣新生報》14版。
  • 林式。1997.01.05。〈一名青年藝術家之死--讀邱妙津《蒙馬特遺書》〉。《台灣新聞報》13版。
  • 蘇偉貞。1997.01.10。〈尋找生命的出路--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讀後感〉。《中國時報》36版。
  • 何春蕤。1997.02.14。〈邱妙津的死與不死〉。《聯合晚報》3版。
  • 劉亮雅。1997.07。〈九○年代臺灣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中外文學》第26卷第2期:115-129。
  • 劉亮雅。1997.08。〈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中外文學》第26卷第3期:8-30。
  • 江江明。2000。〈臨界點的生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例論邱妙津小說中的女性存在主義傾向〉。《文學前瞻》第1期:58-76。
  • 曾秀萍。2000.06。〈生死往覆,以愛封緘--論《蒙馬特遺書》中書信、日記的書寫特質與意義〉。《中文研究學報》第3期:193-211。
  • 曾文璇。2001.12。〈主體認同與情慾--邱妙津的小說世界〉。《中極學刊》第1期:231-240。
  • 徐紀陽、劉建華。2008。〈從偽裝到自白:邱妙津的「女同志」認同之路〉。《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8年2期:20-24。
  • 祁立峰。2008.06。〈邱妙津密碼:對印刻版《蒙馬特遺書》中〈第十五書〉、〈第十九書〉的探析〉。《中國現代文學》第13期:205-226。
  • 林佩苓。2011.06。〈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論邱妙津作品中的女同志文化菁英氣質與性別邊緣位置〉。《女學學誌》第28期:707-131。
  • 徐禎苓。2011.09。〈夢的建構與失落--試論邱妙津小說中的書寫策略〉。《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15期:79-96。
  • 傅淑萍。2012.05。〈性/別越界:身體與文體--邱妙津的女同志書寫〉。《應華學報》第10期:167-202。
  • 季慶媛。2013.06。〈從書信、日記到《蒙馬特遺書》〉。《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第15期:75-92。
  • 朱芳玲。2015.12。〈一種關於死亡的生存美學--邱妙筆《蒙馬特遺書》的愛欲與書寫〉。《東海中文學報》第30期:85-118。
  • 莊敦榮。2016.07。〈怪物.飢餓.形上:邱妙津小說中主角人物的身分認同與愛慾困境〉。《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11卷第1期:203-221。
  • 蔡知臻。2017.06。〈同志悲歌及其純愛:論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的動物意象、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31卷第1期:43-57。

--Hoben7599 | 支持立場新聞 2023年10月11日 (三) 14: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