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OrdinaryEditor/沙盒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秋蟾(1912年—?),本名,為臺灣日治時期的一名女性詩人

生平[编辑]

王秋蟾是臺南女詩人,年幼時家境貧困,未能接受正規學校的教育。然而,她在十二歲時進入了臺灣織布株式會社工作,並在晚上利用空閒時間到私塾學習漢文和漢詩創作。隨後,她的作品陸續發表於各種報紙和詩社,並參與臺南的「珊社」活動,擔任詞宗一職。 1935年,她因為詩歌酬唱而認識了謝景雲,並對他的才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交往並在1939年結婚。婚後,王秋蟾因為家務繁重,創作的數量有所減少。她的詩集《瀛海詩集》收錄了一些她的作品,大多數是在婚前執筆,而婚後則因為育子和理家的負擔而創作較少。 王秋蟾的詩作多以婉約的措辭和情感纏綿的情愛詩為主,也有一些描寫景物的作品。她和謝景雲常常一起旅行,創作了一些描寫旅遊景色的詩作,深受注目。目前,王秋蟾的個人經歷和後續的消息仍未得知。根據居住地推測,她可能是王士俊的後代。她的詩作帶有清新可誦的特點,格調也較高。現在收錄在《聽見樹林頭的詩歌聲─謝景雲、王秋蟾合集》中。


王秋蟾於十二歲時進入臺灣織布株式會社擔任女紅,並選擇於閒暇之時前往私塾學習漢文漢詩寫作。曾參加台南珊社的活動,自許成為詩人。後於1935年與謝景雲相識、相戀,並於1939年結為連理。婚後王氏作品漸無,其作品見於黃洪炎編《瀛海詩集》。[1]

參考資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