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Saigyouji-Noriko/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樊口水利枢纽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樊口街道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4-1980年
子项
民信闸、樊口大闸、樊口电排站

樊口水利枢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樊口街道,是一座有灌溉、航运能力的水利枢纽。因梁子湖湖区屡遭洪水,自清朝开始便有在樊口筑堤建闸的提议,但是屡遭挫折,最终在民国时期兴修起了黄柏山堤防及民信闸,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又兴建了现代化的水利枢纽与泵站方成今日格局。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背景[编辑]

樊湖水系[编辑]

樊湖水系西抵京广铁路、南抵大幕山、东抵大茗山。水系发源于咸宁境内咸安区通山县交界处的大幕山麓,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大多汇入樊湖水系的主体梁子湖中,梁子湖及周边数湖的湖水又借助长港及薛家沟在樊口汇入长江[1]。梁子湖湖区东南西三面被丘陵山区环绕,东北为冲积平原,山区丘陵盛产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湖区盛产水产资源,冲积平原及梁子湖周边湖水适合垦殖,盛产棉粮油资源[1][2]。但是湖区海拔较低,尤其是蒲团乡长港镇东沟镇一带的西洋畈,高程大多在23米以下,而此段长江平水年水位便可达23-24米左右,一旦长江泛滥,这一带就将被江水倒灌[3]

生活在梁子湖湖区的居民大多都是迁居而来[註 1],这些居民迁来之后便需要“与水争地”,自明代中叶起纷纷筑起围堤以保护农田及房舍,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口的增多,这些围堤逐渐沿水呈断续状,后来人又将这些围堤连为一线。这便是今天粑铺大堤[註 2]前身黄柏山堤的起源[3]

筑坝动议[编辑]

虽然黄柏山堤业已连成一线,号称保护“七县一州[註 3]”,但实际上并没有延伸至长港及薛家沟入江的樊口地带,即并未完全封堵黄柏山至鄂州西山(雷山、樊山)间的长江右岸,所能保护的范围有限[2]。道光15年(1835年)黄柏山堤溃坝,当地诸生便有倡议集资修补[4]。当时长江连年大水,黄柏山堤等上游堤坝日益完善,当地人亦日益需要堵筑樊口完善堤防,但此后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未能动工[5]

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武昌知县龙云请示在樊口修建堤坝,但湖北巡抚严树森以“此堤一筑水无分泄,大江两岸必别有冲决之患”为由驳回。此后十数年都有筑坝的提议,但是官文曾国荃何璟等一干湖北官僚皆持反对态度[5]

建坝遭毁[编辑]

建闸争论[编辑]

樊口筑坝十可说[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编辑]

备注[编辑]

  1. ^ 主要是从江西
  2. ^ 老武黄公路/ 316国道粑铺大堤段
  3. ^ 清代武昌府全境,即江夏县(民国废府制后改武昌县)、武昌县(民国废府制后改寿昌县,后又改鄂城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兴国州及下属大冶县、通山县,计七县一州。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粑铺大堤志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鄂州市水利局. 粑铺大堤志.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ISBN 7-80124-708-6 (中文(中国大陆)). 
  • 樊口简志编纂委员会. 樊口简志. 鄂州. 2004 (中文(中国大陆)). 
  • 钟桐山. 武昌縣誌. 卷二十一 人物 义行. 1885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