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The dude named godzilla/基輔條約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輔條約
烏克蘭與參戰各國對俄和約
類型停戰協定;和平條約
簽署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失敗後
簽署地點基輔
簽署者
  •  俄羅斯(加害者主謀)
    俄羅斯(被打到失去自我)
  •  白俄羅斯(加害者幫兇)
  •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有限承認國家;俄爹的小仔一)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有限承認國家;俄爹的小仔二)
  •  德涅斯特河沿岸(有限承認國家;俄爹的小仔三)
  •  烏克蘭未來的北約成員;被害者)
  •  美國(北約老大;拯救烏克蘭妹妹聯盟盟主
  •  英国(北約成員;拯救烏克蘭妹妹聯盟支持者
  •  立陶宛(北約成員;堅決勇抗惡勢力)
  •  摩尔多瓦(意外被告知可以分一杯羹)
  •  德國(北約成員;想從中分一杯羹)
  •  法國(北約成員;認為萬惡的德國又要來稿事情)
  •  日本拯救烏克蘭妹妹聯盟支持者
  •  芬兰未來的北約成員;已經甦醒的俄爹剋星)
  •  波蘭(北約成員;意外被告知可以分一杯羹)
  •  土耳其(北約成員;未知??)
保存處美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民主化後)、土耳其政府(可能;第三方國家)
語言英語俄語烏克蘭語
法語土耳其語(可能)

基輔條約,顧名思義為俄羅斯主動承認戰敗或被打到認輸後,於烏克蘭基輔簽署的和平條約。

背景[编辑]

無論俄羅斯將會被什麼方式戰敗,最終定會與烏克蘭以及主要北約成員國進行。根據俄烏戰爭繼續直接參戰或間接參戰的國家,白俄羅斯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聶斯特河沿岸都將會被要求前來參加和平會議/條約的簽署(無論他主權是不是被廣泛承認)。同樣地,烏克蘭本身以及一些北約成員國代表也將參與該會議/條約簽署,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波蘭立陶宛將會加入(如果可以的話,土耳其也會嘗試的進入這個會議)。

由於芬蘭是未來的北約成員國,還有一些曾經被俄羅斯的前任國家蘇聯奪走一些領土,也許北約方面會一併將芬蘭拉入並默許其領土要求。作為同樣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日本,再加上與西方國家有著密切關係,是以日方將可加入會議/條約簽署。由於摩爾多瓦境內存在親俄勢力,所以他也被准許加入會議/條約簽署。(其實喬治亞敘利亞境內也有,但是西方國家沒有允許之加入)

此外,考量到2022年俄佔烏克蘭吞併公投,盧干斯克與頓內次克的代表會被用某種形式再次被挖出來,作為戰敗國之一的代表。

條約細節[编辑]

考量到一些現實政治與俄羅斯經濟考量因素,以及參考1945年審判軸心國的經驗,估計對俄羅斯的賠款不會太大,以避免出現反效果。並且,本次談判極有可能順帶參雜許多現實政治因素,比如法國時刻對德國的警戒、西方對於加里寧格勒歸屬的爭論、土耳其藉由充分封鎖伊斯坦堡海峽的小功,意圖取得「應該歸屬於自己」的利益等等。

目前大概一定會出現的條款大致如下:(最理想狀態下)

  1.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將賠償約莫兩百億以下盧布。(當然大多是要求俄羅斯寡頭支付,或者每年支付一定數量左右盧布;請恕我的經濟學是相當的差勁...
  2. 俄羅斯必須割讓、放棄克里米亞烏東四州、與加里寧格勒,及北方四島的主權。
  3. 俄羅斯必須解散俄白聯盟國,並解散/退出其他「具危險性質」的軍事同盟。(如RSII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等)
  4. 俄羅斯必須取消對盧甘斯克、頓內次克與聶斯特河的主權承認。
  5. 俄羅斯必須承認烏克蘭領土的完整性,並放棄任何對之的領土主張。
  6. 俄羅斯必須撤回在敘利亞與其他國家的所有駐軍。
  7. 俄羅斯60年之內不得主動對任何國家宣戰
  8.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政府需確保國內局勢的自由化與公開化。

如若是悲觀狀態的話,其領土估計會被暫時軍管一波。(以下為預測)

除此之外,他們可能之間還有一些秘密協議,比如:

  1. 土耳其可以加入這個羹,前提是不侵犯亞美尼亞的主權。(如果土耳其夠奸詐的話,他可以利用為期半個世紀的不侵犯亞美尼亞協定及6000萬土耳其里拉換取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主權;相反地,西方可以以放棄任何對俄羅斯領土的「索要」及對亞美尼亞和平保證,換取美國解除對土軍事交易禁令及對西伯利亞境內突厥國家的獨立保證)
  2. 將俄羅斯原料相關企業「西方化」。
  3. 美國、日本方面的佔領將是為了進一步提防中共的「非法入侵與佔領」。
  4. 獨立出一些突厥、蒙古族國家(可能也包含車臣),換取中亞五國蒙古的好感。
  5. 犧牲阿布哈茲南奧塞提亞,只要喬治亞加入北約,並協助「監視」土耳其。
  6. 德國可能需要簽屬「和平保證條約」,換取日後可能可以換到的加里寧格勒洲。屆時公民投票時將可選擇波蘭、立陶宛、德國三國。

國際影響[编辑]

戰敗國方面[编辑]

俄羅斯[编辑]

雖然俄羅斯主要是影響國(日後可能成為被佔領國),然而俄羅斯民間普遍仍會對歐美國家的到來持明朗態度,可能會有40%左右的人認為歐美國家的到來可以挽救俄國國內經濟衰退之勢,並且同時消除俄國餘留的「蘇聯遺產」,另可能會有30%左右的人覺得歐美國家的到來不會對俄國造成太大的壞處。對歐美國家持中立態度(或不表態者)會佔據將近35%左右。其中,可能有50%以上的人會擔心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優勢可能會因歐美國家的到來而弱化。

如若俄羅斯愛國陣線得以成立,那麼反對西方進入俄國、干涉俄國,或對俄國的未來感到迷茫的人可能多會聚集到那裏的領土內,並唯普丁馬首是瞻。

此外,大概會有70%以上的民眾對於俄國國內分離主義感到擔憂。

經濟方面,由於俄羅斯已經在歐美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理論上所有的對俄制裁將會在短時間內解除,一些國際企業有望再次回到俄國進行服務。金援的到來將會助長俄羅斯的爆炸反彈,並有一定可能出現經濟奇蹟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原料供應如果沒有被內戰阻饒的話,也許有望恢復戰前水準,甚至再高一些。

對外影響方面,俄白聯盟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涉及俄羅斯的部分將會被強制解散,或者轉交給其他國家。專制世界組織的影響力至此轉移至上海合作組織上。

白俄羅斯[编辑]

作為戰敗國之一的主權國家,可想而知的,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將無可避免的下台,整個白俄羅斯親俄政治人員,可能會被「清洗」一波[註 1]。白俄羅斯可能會成為「重點駐軍地區」。[註 2]

盧甘斯克與頓內次克[编辑]

作為事實上的導火線之一,再加上這兩個國家原本就隸屬於烏克蘭。是以,烏克蘭有權收復這兩個地方。這兩個國家的流亡政府預計可能會往中共或者塞爾維亞落腳。原先俄羅斯所進行的併吞公投則直接原地作廢。

聶斯特河[编辑]

雖然與該戰爭沒有直接關係,但因為該國是親俄政權,所以西方可能會先入為主,在該會議上給予摩爾多瓦收復該地區領土的權力。該國流亡政府預計會在中共落腳。

戰勝國方面[编辑]

美國[编辑]

美國在該戰爭介入的成功,將有望挽回先前阿富汗劣勢的名聲,並且有機會可以繳獲大量俄羅斯核武器,增加對專制國家的威攝力。對俄制裁的結束,會進一步讓美國經濟重新回血。美軍在遠東地區的軍事佔領將讓中共受到前所未有的龐大壓力,並進一步將對中亞五國的影響力大幅加大。

由於歐盟勢力的擴張,法國可能會開始領導歐洲並開始試圖脫離美國控制,日後美國將會為了抵制法國的影響力,轉而聯合英、德兩國。美國將捲入法德競爭。

歐盟[编辑]

俄羅斯的削弱將讓歐盟可以在最低阻力繼續東擴,並有望擴至民主化後的俄羅斯。歐盟對鄰國的影響力將大幅度增加,並擠壓到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政治野心。歐洲與中東地區的衝突機率會逐步但穩定地上升,但對於歐洲本土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

英國[编辑]

英國將進一步增加在歐洲乃至近東的影響力。英國經濟有望恢復往日水平。

法國[编辑]

法國在歐洲的野心在該次介入後,將利大於弊。法國的逐步強大,可能會引來德國以及英國(可能)的忌憚。歐洲內部的一場新的競爭將要開始。法國對德國重獲加里寧格勒的可能感到擔憂,因此他勢必會反對德國正麼做,同時讓結果逐漸偏向波蘭或者立陶宛。同時,作為歐盟的領導者,法國可能會盡其所能的提倡歐洲應該脫離美國的控制(當然這是美國相當不樂見的)。

德國[编辑]

德國實質上最主要目標為,提升自我國防能力、讓經濟盡快復甦、盡可能補充原物料不足問題。加里寧格勒只會是一些議員所希望的一點祈願,對於德國是否可以收回加里寧格勒這個城市,甚至整個洲,德國內部是比較沒有太大的需求的。然而當法國謀求歐洲霸主,加上美國可能試圖透過德國來反制法國提倡的歐洲脫美,是以,德國最後還是難以避免新一輪的法德競爭

波蘭[编辑]

作為烏克蘭支持者,日後或可藉由與烏克蘭與美國的合作,使得國防能力提升,有望成為新一代強權。波蘭在未來法德競爭中可能投向法國。加里寧格勒或將是波蘭主要的獲得者,如若立陶宛願意放棄,德國不打算介入的話。

波羅的海三國[编辑]

在失去俄羅斯這個危險國家後,波羅的海三國將可暫時無後顧之憂。意識形態上會繼續保持多邊外交模式,謀取互利互惠。

烏克蘭[编辑]

作為俄烏戰爭的主要受災戶,該次勝利必然會使烏克蘭成為自由世界比抗專制國家的新生代代表。然而,因是主戰場的關係,所以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當烏克蘭百廢待興而後生後,烏克蘭有望成為新興強權。短期內,烏克蘭會以多邊外交為主,期在短期內成為「標準的」自由民主國家。關於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點緊繃性,尤其是土耳其可能的趁機經由該事件「合法佔領」克里米亞內的一些城市。烏克蘭可能會成為歐洲-土耳其邊境衝突的主要戰場

北約[编辑]

作為維護烏克蘭主權的跨國組織,該次勝利或可進一步讓北約進續東擴,就跟歐盟一樣。北約的繼續深入可能會導致中東、伊朗與中共國的強烈反彈,繼而增加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率。

第三方國家方面[註 3][编辑]

土耳其[註 4][编辑]

雖然土耳其並沒有參加該戰役,然而坐擁伊斯坦堡海峽的他仍可「氣高趾昂」的向西方國家談判,藉以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由於歐盟、北約的勢力得以持續向東擴張,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野心多少還是受到影響──這已經決定了日後土耳其和歐洲的競爭的發生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這不代表對土耳其只有壞處,俄羅斯的衰弱或將讓該國有機會將影響力跨越黑海高加索地區與克里米亞,繼而讓車臣之類的穆斯林獨立國得到依靠,或者藉由與亞塞拜然的緊密聯盟,依著良好時機併吞亞美尼亞。(當然這會影響土耳其在國際的聲譽)

伊朗[註 5][编辑]

該事件對於伊朗的影響只能說是雪上加霜。原本伊朗已經被意想不到會爆發的示威搞得喘不過氣,而其與俄羅斯的緊密聯盟將隨俄羅斯的削弱與民主化而破裂,至此以後該聯盟將僅剩下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真主黨而已。再加上西方勢力的強勢東擴,伊朗將成為對抗西方勢力的前線之一,是以除非找到新的盟友(潛在盟友如亞塞拜然、土耳其、胡塞运动等等),否則伊朗的處境只會愈加不利。

敘利亞[註 6][编辑]

俄羅斯有對敘利亞內戰進行干涉,同時的,敘利亞政府軍一直得到俄羅斯、伊朗等國的支持。俄羅斯政府的倒台和RSII聯盟的鬆動,將讓敘利亞的局勢逐漸向敘利亞反對派靠攏。俄羅斯被迫結束干涉行動的現實也將讓敘利亞政府派雪上加霜。

也許這次事件後,敘利亞內戰的尾聲已經是遲早的事情了。如若敘利亞反對派當政後,將進一步打垮根基已然鬆動的RSII聯盟,讓伊朗稱霸中東的野心隨之煙消雲散。

中國[註 7][编辑]

也許,中國是俄羅斯之後的第二大受災戶,也是排在西方世界後面的第二大受益戶:壞的方面來講,西方世界的強勢東擴將進一步增加美國、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在亞洲的勢力,同時步步進逼中國領土,再者,強烈的歷史仇恨,再結合美、日或可獲得的「軍管地」,而加深三國矛盾與忌憚。西方或可有望對中國形成直接性包圍網──這對中國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好的方面來講,西方的強勢入侵,或可將內部已然鬆散的民心再次團聚起來,形成一股對外的仇恨心理,增加中國抵抗能力,以及或可重新收復的北方失土(前提他要搶先美國一步)。

中國的上海合作組織將會替代集安組織,成為專制世界的另一個大型組織。

北韓[註 8][编辑]

作為支持俄烏戰爭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削弱與倒台,並定讓北韓局勢更加遭到侷限,也許日後北韓核試驗會變成常態了,如果北韓想日後能確保自己得以存活的話。該國在經濟與政治上都將逐漸再次回到中共身上,或者跟南斯拉夫聯邦一樣來個不結盟運動

紐澳地區[註 9][编辑]

該事件對於紐澳地區的影響不高,然而無疑地,這次事件後的任何事件,紐澳兩國大致不會再缺席。

日本[註 10][编辑]

作為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的國家,日本或可得到一些軍管區。然而,這也意謂著將會與中共發生衝突的機率大幅提高。日美兩國將開始更進一步的與中共之競爭、衝突。同時,對於對日本有些偏見的南韓大致也不會坐視不管。美國預計又要好好的調解一下日韓兩國的關係。

韓國[註 11][编辑]

對於韓國來說,能夠不讓日本坐大也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韓國多半會加大對日本的施壓,並盡可能把日本趕出那些地方(當然這個機率一點也不高)。不過根據美國仲裁的本事,大概給出幾個貿易優惠什麼的,或許就可緩解一些些韓國的不安了。

印度[註 12][编辑]

由於印度之前一直購買俄羅斯的原物料,而讓西方降低了與之合作的意願。日後民主化俄羅斯的建立,或進行軍管後,他們對印度的合作會降低許多。然而礙於地緣戰略考量,西方國家最好還是不要對印度做什麼「加碼報復」什麼的。

委內瑞拉[註 13][编辑]

作為長期支持俄羅斯的國家,此次事件將會使得委內瑞拉,以及相當靠近美國的古巴都可能會出現外交危機[註 14]。然而,委內瑞拉不算是什麼區域強國,並且其經濟一直都處於下等,是以委內瑞拉想做什麼反應⋯⋯可能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反應。

加拿大[註 15][编辑]

作為美國的跟班,雖然加拿大對於俄烏戰爭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然而在日後的局勢,加拿大多少都會發揮點作用,比如作為法德競爭的調解國之類的。

台灣[註 16][编辑]

該次事件雖然是自由世界的好事,但對於台灣來說,唯一的好事大概是可以重新回溫的經濟(前提沒有被疫情再次打斷)。並且,來自中共的施壓會因為西方的直驅直入而大幅提高。預計日後台灣本島成為戰場的機率會大幅提高。中美冷戰的力道也可能會讓台灣更加喘不過氣。

哈薩克[註 17][编辑]

作為最靠近俄羅斯的國家之一,及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倒台勢必會讓這個聯盟實質上陷入破裂的危機,並讓哈薩克可能被迫改與中共結盟,或者爆發自由革命。哈薩克的立場可能會是西方世界最為關鍵的幾個地區之一,西方將會盡可能將影響力快速透入哈薩克內部。

註釋[编辑]

  1. ^ 意思相當於換人。
  2. ^ 原因如下:[1][2]
  3. ^ 即未參與俄烏戰爭的其他國家(含有明確/暗中支持某陣營的國家)
  4. ^ 該國實質上是完全沒有參加俄烏戰爭,僅僅做封鎖海峽的對策而已。
  5.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6.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7.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8.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9. ^ 該國為親美國但沒有參戰
  10. ^ 該國為親美國但沒有參戰
  11. ^ 該國為親美國但沒有參戰
  12. ^ 該國疑似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13.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14. ^ 然而古巴方面,由於在2015年重新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3]所以嚴格上古巴反應講會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反應較弱的那個,並且有一定機率不會有什麼後續報復。
  15. ^ 該國為親美國但沒有參戰
  16. ^ 該國為親美國但沒有參戰
  17. ^ 該國為親俄國但沒有參戰

註腳[编辑]

  1. ^ Essential Background – Belarus. Human Rights Watch. 2005 [200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2. ^ Human rights by country – Belarus. Amnest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7.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07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3. ^ What is behind the US-Cuba thaw?. BBC News. 14 August 2015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