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Yiken/Talk 2010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注意:本討論頁僅做閱覽參考之用,切勿更動討論內容。-yiken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4:32 (UTC)

關於保津峽車站條目

注意到您屢次在無視他人編輯內容的情況下,將保津峽車站這條目中的一些段落改為您所喜歡的型式,為了避免產生編輯戰,希望先透過溝通讓您瞭解我的意見。首先要注意的是,維基百科中的章節、尤其是日本車站相關條目,大致上都有常用的命名方式,例如編年紀錄的部分幾乎都是使用「歷史」作為章節名稱,而非您喜歡的「記事」,而跟地理位置有關的段落通常是另外一個章節,而非是『「歷史」段落的一部份。至於您要在條目中添加關於「保津峽」的說明部分,其實我已使用內文敘述的方式在條目中加入,竊以為使用註釋方式將日文條目的連結放入是沒必要的,因為既然是來閱讀中文維基,就表示該讀者並不想或無法閱讀日文撰寫的內容,要不然大可直接去日文版維基查閱即可。希望您能瞭解如此編輯的緣由,並且避免直接將內容回退的編輯方式,謝謝!—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2月17日 (三) 10:14 (UTC)

南里侑香

模板还得换 因为{{配音员}} 这模板停用了 应该用{{艺人}}这个 怎么样 你去再麻烦一次还是明天过去?(马上要下去了 顺便祝晚安)—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2月17日 (三) 15:58 (UTC)

re:浮洲

阁下做的很好啊,比起原来杂乱的版面清爽了很多。不过外部链接部分是否还有必要呢?在下觉得如果没有链接的话应该可以直接删除这个部分了吧。——快龙人过留名 2010年2月19日 (五) 16:31 (UTC)

这种事情的确很繁琐,阁下不想做当然可以换作别的事情。不管怎样,祝阁下在维基编辑愉快。——快龙人过留名 2010年2月19日 (五) 16:56 (UTC)
谁都不可能完全精通维基百科的各个方面呀,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犯错很正常,在下也时常会犯错误,在改正中学习就好了。相信那些指正阁下的维基人,也是希望阁下能够进步,在维基百科中更加好的施展拳脚的吧。祝编安。——快龙人过留名 2010年2月20日 (六) 11:44 (UTC)

巴冷公主

感謝閣下協助提供內容 ^__^
小南

re:簡繁

已經囑咐其他管理員跟進,謝謝。—瓜皮仔Canton 2010年2月22日 (一) 15:57 (UTC)

关于中国大陆的“街道 (行政区划)

那个定义是不大准确的,除了市辖区、县级市、地级市可能下辖有“街道”之外,县也可能下辖街道的,比如平山街道 (惠东县)丹霞街道等。--长夜无风 (留言)

不是,是部分市辖区、县级市、地级市、县会有街道。--长夜无风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12:33 (UTC)
不会杂乱无章啊,你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可能就会明白,在繁华的城市里面大部分乡级行政区都是“街道”,而城市之外的乡级行政区大都是“镇”或“乡”,而很少或没有“街道”。--长夜无风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18:20 (UTC)

有關海端車站的回覆

您好!

我在今年初約2月9日左右,在過年前回了台東池上的老家一趟。由於海端就在池上旁邊,所以就有去參觀一番。驚覺發現,上一次(大約四年前)回台東時,海端車站前面還有鐵路,現在已經沒有了!問清楚當地人後,就說池上關山之間的鐵路截彎取直,原本中間夾有海端車站,但由於收入太低所以就裁撤了。
令人好奇的是,無論是台鐵官方網站或Google上面搜尋的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沒有任何「正式的」資料提到它被裁撤!我很想放上參考資料,但是除了個人部落格以外什麼都沒有。如果我沒記錯,維基上面是不能以個人部落格作為參考資料的。不過現在我連那個「偶然」找到的部落格(它是某鐵道迷在花東線旅遊時逐站拍攝的照片和心得)也找不到了。
所以,總而言之是沒有「正式的」參考資料可以放上來的,我也很無奈。但是還是認為這麼大的錯誤(已經廢除的車站卻標示為還在使用)是不能出現在維基百科中的,所以我才決定把它改掉的。至於到底該如何處理,應該還是經驗較老到的您比較清楚吧!希望您能夠和我在這個議題上有更進一步的討論,謝謝!
(倒是有一個非正式的辦法可以確定,如果到台鐵的網路訂票網站去訂單程票,就可以發現沒有「海端」這個起訖站選項可以選)

顥顥2010年2月25日 (四) 09:31 (UTC)

您好!

上面當我沒說了,當地居民好像不是很可信……至於我所看到的「沒有鐵路」,應該是指台鐵官網上寫的「路線更改後,月台和站房有一點距離,使得旅客會有一點不方便」吧!因為台鐵時刻表的網站上「站別時刻表」的部分的確是有本站,且還有普快車每天經過,這種資訊基本上是不會錯的(不然別人搭了車去不就撲了個空)。
有關其條目內容,小弟會將其回復,謝謝您提出的問題!

顥顥2010年2月25日 (四) 09:50 (UTC)

意思就是,很抱歉,我錯了,已經將其回復,謝謝您的提醒。-顥顥2010年2月27日 (六) 03:55 (UTC)

基本上,我一開始也是聽海端的鄉民們說廢站我才相信的。但是,不但找不到任何參考資料,而且又在台鐵時刻表的網站上看到每天經過海端站的普快車,所以我才會說我「錯」了。這問題的確是很令人玩味,但是事實證明時刻表上是有到這一站的列車,因為是官方網站,所以這個資料會錯誤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但反思一下,海端的鄉民們會對自己家鄉最重要的聯外交通系統感到這麼陌生嗎?還是在耍我?
再來,最詭異的是,我找到我之前提到的部落格了:「台東」鐵道之旅,看看最下面有關海端站的照片和敘述(其中有部分是引用維基百科的),作者竟然提到「連鐵軌都沒了」!而且還有照片證明!不過它是2008年9月29日的資料就是了。
接下來再看看這個:TSUBASA 的台東苦悶筆記。拉到下面有提到海端站的部分,他又說:「……已經改成無人招呼站,所以你可以自己通過沒有人的剪票口走到月台,那票怎麼辦?上車再買。」那這不代表鐵軌還在?而且這個文章是2009年9月9日的,比前一篇還要新,這真是太詭異了!
這個問題真的很令人匪夷所思,我現在也開始稍稍懷疑台鐵時刻表的正確性了。希望您也能幫幫忙,找找看究竟正確的事實是如何?—顥顥2010年2月27日 (六) 13:44 (UTC)

RE: 最近紀綠

  1. 台鐵至今仍將太魯閣視為自強號下面的一種車種,因此才會產生你問到的問題,不過太魯閣和PP的最高速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加速度及維持速度不同而已
  2. 查時刻表即可得知各列車表定的起迄及全程時間--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10年2月27日 (六) 13:21 (UTC)
我這麼說好了,目前台鐵將太魯閣視為自強號等級的一種車種,所以太魯閣或是以前的自強號比較快不會影響到自強號最快的地位,至於詳細一點的回答:
  1. 太魯閣和PP的極速應是同為150km/h
  1. 一般都是直接拿設計上限當作極速的數據,台鐵不可能讓線上有超出130km/h甚多的行駛發生,即使是測試--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10年2月27日 (六) 16:06 (UTC)
雖然台鐵也會試車,但是台鐵的所有路線中最高營業上限只到130km/h,加上許可範圍也只能到135km/h,而台鐵又不見得有公佈試車資料,我們也只能寫手邊有的219.70.114.165 (留言) 2010年2月28日 (日) 01:58 (UTC)--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10年2月28日 (日) 03:48 (UTC)

RE: 「漢本」的讀法

因為是日本翻成中文又翻回日文,所以產生這種現像219.70.114.165 (留言) 2010年2月28日 (日) 01:58 (UTC)--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10年2月28日 (日) 03:49 (UTC)

Re:海峯

海峯是香港一單幢式住宅物業的名稱。至於改名一事,閣下看來要向發展商反映吧……Ken (留言) 2010年2月28日 (日) 15:29 (UTC)

Re:這本書怎找不到?

陳凱劭回應:你舉的這三本書都是「台灣山岳會」的刊物。《臺灣山岳會誌》是期刊(定期出版);《臺灣山岳會十週年寫真集》、《臺灣山岳寫真集》這兩本則是「特刊」,不在正式期刊內的特刊。千千岩助太郎是「台灣山岳會」內部高層人士中,能編,能寫,能攝影(有一台Leica相機喔)的人,所以他長期是「台灣山岳會」的編輯。而你查得到的圖書館編目中,《臺灣山岳會十週年寫真集》甚至掛名他是作者,其實他算是此特刊主編。Kaishao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21:02 (UTC)

Re:海峯講的是什麼?

我只是說出事實而已,與閣下無關。另外,海峯確是住宅大廈。 -- Kevinhksouth (Talk) 2010年3月1日 (一) 13:37 (UTC)

對。百科全書條目的第一句話就是為該事物的性質作出定義,只是不少維基人都未有留意這一點,影響維基百科條目的質素。 -- Kevinhksouth (Talk) 2010年3月1日 (一) 13:54 (UTC)

我的好哥哥

快门线不是被重定向了吗?--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0年3月3日 (三) 17:17 (UTC)

請不要想太多

  • 我都快忘了。只是請您如果要對各人物條目要加文,請您自行處理而已。我對於人物類的條目大多不熟悉,無法添加我所不知道的內容進去而已。我有幾次在條目的編輯上與人起過爭執,一次因回退過三,被封帳號過。因此我盡量先用討論的方式,先取得共識後再下手去改條目內容。
  • 目前,已開Portal:電子學,寫基本電學與調整與電相關的條目與分類。
人物的條目,目前先觀望中。漫畫類的條目也好久沒加資料了,再看看……
-P1ayer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9:44 (UTC)
  1. 我只是不小心看到滿滿都是字的地理類條目,而順手掛上圖片請求的模版而已。
  2. 關於我不熟悉的領域裡的條目,基本上不太會插手實質內容,以免發生編輯戰。因為我不知道那幾張圖才是合適的。
  3. 關於八掛山是有大佛的那座嗎?有生之年只去過2次,沒有好印象,只記得旅行社帶去賣按摩棒的地方。
  4. 您可能誤會了,關於維基共享資源的網站是在 commons.wikimedia.org 而不是 zh.100ke.info ,把圖放在 commons 那邊,其它語言的維基百科才能用得到圖,還有圖檔命名請盡量用英文,不然其它語系的會看到亂碼。
  5. 今天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用戶頁,User:P1ayer有一堆以前開過的條目,品質有待提升,頭痛中……還不知道漏掉參與過那些條目?
  6. 先觀望看看……
-P1ayer (留言) 2010年3月8日 (一) 15:25 (UTC)

關於關原

  • 我是針對你互助客棧的發言才有所回應。若要移動,根據規定,是在兩週內無新留言後,再該將所有段落(連同你的發言)移至該處討論頁。--Winertai (留言) 2010年3月9日 (二) 07:08 (UTC)
抱歉,在下对此方面历史义务所知,无法提供帮助. -- [ ] 2010年3月9日 (二) 08:36 (UTC)
不要啥事開口閉口都是封禁。在維基百科封禁是用來避免破壞用的,不是用來懲罰人用的,所以在這點上您又再觀念錯誤了一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是正確的,但其作用只是列出更多有參考來源的不同觀點,而不是用某觀點去駁斥另一觀點而讓其無效化,畢竟在決定哪個觀點比較正確的過程中您其實已經加入了自己的判斷在裡面,但維基百科的精神是,把找得到的資訊來源與說法都陳列,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哪個才是正確的觀點,這樣說您有比較瞭解一些了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3月10日 (三) 17:26 (UTC)
如果您要凡事都如此神經質處處樹敵我是沒意見,但我的意思只是說如果您想「尋求可信度較高且是上游來源資料」,來證明某項資料不正確(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中的敘述),那其實您已經蘊含了自己的評判在這個行為中(判斷哪個資料正確,哪個錯誤),並不符合維基百科盡可能不要把個人的意見蘊含在內容中的原則。如果您覺得這樣的說明也是扭曲您原意,那我只能說閣下的表達方式實在太難懂,請恕敝人愚昧實在不懂您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3月11日 (四) 17:17 (UTC)

東門橋條目

東門橋重建紀念碑
東門橋重建紀念碑

Yiken兄好。想必閣下是之前與在下討論許久的59.114.142.8359.114.136.157等IP用戶。鑒於閣下在在下所創作的「東門橋」條目中放置Primarysources模板,在下提出以下幾點來反述:

  1. 在下除引用部落格來源外,亦引用新聞稿等來源。
  2. 在下所引用的部落格來源並不只有一個。
  3. 若以上二點都不足以支持在下的論點,則見右圖。此圖為在下親自攝影之東門橋實景,內有許多與在下所引用之來源相同之資料。

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在下親自到該橋所在地進行拍攝、考察,亦符合該部落格來源所述之特徵(包括車道數、橋樑形式等)。因此,恕在下將閣下的編輯回退。當然若有未盡之處,還請閣下不吝指教。─Josephjong 無言律師~~ I ♥ Wikipedia 2010年3月13日 (六) 10:52 (UTC)

此外,在下詳閱閣下與Kolyma之衝突(嚴格說也不太算衝突)後,覺得閣下有點小題大做了。之前我們討論關於各公路條目時在下有些想告知閣下:Kolyma是為了提升條目品質以盡管理員之職;閣下則是與在下一樣的條目編輯者。每個條目都有不盡人意之處,我想Kolyma只是不太重意,不是專門「找碴」才挑閣下的錯。恕再下失言,在下殊認為沒必要做出那麼極端的反應(包括聲明到維基媒體基金會處理、或自我封禁等)。在下之前也被管理員指證過編條目的不盡之處,那是每個維基人必經的過程(不是指閣下還是新手)。希望閣下能以健康快樂的心情來編寫維基。雖然每個用戶不一定是完全懷善意,但望閣下能做到善意推定。讓我們一起為維基的明天來努力。最後,若在下有任何太過片面的見解,還請閣下見諒。在下只是希望閣下能過的更快樂點。
P.S.若閣下中意,可以加入WP:圓桌會,以時時砥礪自己。─Josephjong 無言律師~~ I ♥ Wikipedia 2010年3月13日 (六) 13:02 (UTC)

邀请投票

[1]在下正在进行拓荒专家奖候选,但总投票人数实在过少,现邀请阁下前往投票,无论你的意见是什么,谢谢。-- [ ] 2010年3月18日 (四) 21:54 (UTC)

請求

請求閣下前往此移動請求欄支持條目名閩南民系回退為河洛人,相關佐證請參考相關討論欄或參與討論。--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4:33 (UTC)

示意图绘制

做示意图的话,用矢量绘图工具最方便不过。说到绘制方法,你只需要掌握直线与曲线(统称为路径)绘制技巧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足够了。绘图或是图片处理类软件中的绘图工具的使用都是相通的。我建议你看“ [2]”,是讲photoshop中路径的绘制方法很适合新手学习的。adobe的官网还有在线版的软件操作教程,如illustrator的教程[3]。inkscap也有简单的操作教程,在帮助菜单—教程中。
说一下填色的方法:矢量形状的颜色有两个,填充色和轮廓色,在Inkscap中选中一个物体再左键点击相应的色块就可以设置填充色,右键点色块则是设置轮廓色。
相关练习,你可以任意找一张地图之类的以简单线条为主的图片以参照,只要你已熟悉了路径的绘制技巧相信绘制起来不会很困难。 --玖巧仔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4:55 (UTC)

绘图与图片处理软件的能力如果取决于使用者对软件和图片绘制技巧的理解。ps是一种图片处理软件,长处是教人理解“有图无真相”。Inkscape是矢量(或叫向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无中生有”的绘制各种图形。


其实不需要考虑哪种软件适合?哪个软件才是最强大的?我上面说过,这类软件中有许多技巧都是相通的,像路径这类是属于绘图软件的行业标准了,只要你能掌握他,那用ps或是ink绘图都一样,ps发展到现在已有二十个年头,他里面的路径绘制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我建议你学photoshop中的路径工具就是这个原因,并不是说ps比ins好,ps的路径绘制方法也可以用在ins中的。--玖巧仔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15 (UTC)

我已經移除電話的欄位了,至於圖片,不知你是想加入哪種圖片,這樣我好判斷應該放在模板的哪個位置。-Alberth2-汪汪 2010年4月13日 (二) 07:38 (UTC)

未出現Caption的原因是因為我考量到排版的關係,在模板內的圖片我使用隱藏式Caption,現在的設定是必須將滑鼠游標移到圖片上,才會看到說明。你希望文字是出現在圖片下面嗎?—Alberth2-汪汪 2010年4月14日 (三) 07:04 (UTC)

re.

正如旁邊文字所指,該圖片而被作者釋出公有領域。C代表有版權,斜線在上面則意昧著該圖片已經無版權,大家可以隨意轉載而不受限制。—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23 (UTC)

實際上它是無版權,放上維基共享資源只是方便不同語言的維基使用該圖片。—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30 (UTC)
找不到是什麼意思?該圖正正就是放在維基共享資源上啊!—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36 (UTC)
public domai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49 (UTC)

在Licensing選public domai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54 (UTC)

這點在下就愛莫能助啦。—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57 (UTC)
有時許可協議並不是最重要的,閣下上傳的目的也只是希望讓讀者更清楚明白相關條目所說明的事情,達到這個目的就足夠了。—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7:06 (UTC)
用什麼協議完全取決於編者。編者可以將版權有限度轉載,或無限度轉載,這完全是出自於作者的決定。與派系全然無關。—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7:08 (UTC)
沒錯。前題是該作品的版權是屬於自己的。—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7:21 (UTC)
因為共享創意會讓作者還能保有版權,所以可以作出相應的調整,釋出版權到公有領域,就變成任意調整。這就是不同之處。—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7:27 (UTC)

Re: 辛苦你了

不客氣,應該的—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4月14日 (三) 09:58 (UTC)

re.

已經移除數項不可靠來源。—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12 (UTC)

有時抓是不夠的,還須要循循善誘。如果有搞不定的,告訴在下 囧rz……。—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18 (UTC)
在下已在移除時填寫註釋,邀請他如果有疑問請到在下的討論頁留言,相信他不會視若無睹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23 (UTC)
某程度上,在下認為是閣下的處理手法未有擊中要點。與其掛模板,倒不如直接解問題的根源(如果有能力的話)。—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25 (UTC)
堵=堵塞,視若無堵塞....(算啦,在下唬爛的,是錯字 囧rz……)。—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28 (UTC)
用不著吧。只要閣下拿捏得宜就好啦。—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42 (UTC)
Be BOLD。—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6日 (五) 11:17 (UTC)
如果有人阻止閣下去改善條目,懇請通知在下。—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6日 (五) 11:43 (UTC)
事情有時總是不順心的,以後再有遇到同類事情,又未能解決的話,在下絕對願意伸出援手。希望閣下還是努力為維基作出貢獻。—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6日 (五) 11:52 (UTC)
在下有MS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7日 (六) 00:26 (UTC)
不太清楚。驟眼看是數據庫出問題。建議詢問才女等人。—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8日 (日) 06:53 (UTC)

感謝

謝謝您對良美建設條目的修改。--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05:40 (UTC)

上DYK了,這是Jason的第一個DYK,謝謝Yiken的推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8:27 (UTC)

!!:髮夾彎

有更新了,快去瞧瞧!只是公路和道路設計上我不熟,需要你編寫。--俠刀行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1:28 (UTC)

大家應該關注Shizho罷免投票

這次投票進入最後階段,討論時引發不少的爭議,雙方提出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其討論已足夠使大部份維基人判斷投票的立場。現在支持及反對者各佔一半。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也好,希望你能夠出來表態。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1:00 (UTC)

謝謝提名

謝謝您提名我「維基編輯專家」。只是按規定提名人須要投支持票,如您願意的話,請您回去那邊補票,謝謝。—Altt311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16:44 (UTC)

re.

簡單來說就是開荒牛。—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2日 (四) 02:35 (UTC)

閣下如果覺得有問題,可動議修改。—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2日 (四) 10:27 (UTC)
坦白說,問題有時是出自於別人身上。在下編輯多年,自問極少遇上閣下的情況。任何問題都有兩個解決方法,第一接納有問題,第二反對有問題。如果所謂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非常關鍵的事情,例如將開心改成快樂,這類就可以選擇大方接納,基本上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而得到解決;不過,如果問題是非常重要,牽連甚廣的話,就有必要與修改者拿出來討論,在沒有共識之前不應自行回退相關編輯,倘若仍然未能達成共識,可以選擇提交至互助客棧供大家討論,甚至作出議決。其實,大部分問題都是觀點與角度所衍生的,不要太過執著,自己就自然過得輕鬆愉快。—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2日 (四) 13:07 (UTC)
看開一點吧,心理問題恕在下難以代為解決,希望閣下早日走出過去陰霾,一同為維基努力!—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2日 (四) 13:21 (UTC)

夠了啦

  • 請忘記這件事。我不太舒服,答應別人寫的東西可能會延遲了。目前失業給付也領完了,最後的收入也斷了,不太想管其他的事。維基百科,慢慢寫了,您高興怎樣改,隨便你了,不用再來問我,什麼道歉之類的都可以全省了,我沒有在計較那些,你也趕快忘記。被網路瞬斷的問題,弄到把書櫃搬開等中華電信來修,結果卻是另一個房間生壁癌,電話線短路,頭痛還有一堆書不知道怎麼塞回去,手在抖,昨晚幾乎都沒睡,天國近了。orz-P1ayer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0:45 (UTC)
  • 請停止您的留言,否則視同騷擾。都說夠了,請忘記。-P1ayer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3:24 (UTC)

Jasonzhuocn的回覆

請yiken先寬寬心,給我幾天時間了解來龍去脈,再給你答覆。--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3:07 (UTC)

你所提出的不大,別擔心你會破壞維基百科,你的條目都寫得很不錯。--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3:38 (UTC)

re:在维基百科有学到什么

能否用简单几句话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给我个链接?否则我还真不清楚究竟怎么了。不过看很多人的留言都在宽慰你,应该没啥大事吧,放松就好。—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0年4月24日 (六) 10:05 (UTC)

三光溪? 三民溪?

照片和主題都是三光溪,北橫公路旁的三光溪,應該沒錯吧!!。-Mnb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20:28 (UTC)

請教如何更正錯誤的名稱,還是另po新圖。-Mnb (留言) 2010年5月1日 (六) 17:48 (UTC)

有關蘆竹五福宮

可否換成近一點拍攝全景照!謝謝你的建議,我會研究看看,站在水泥地上採60度斜角拍攝該廟建築全景是沒多大問題,當天是因為人的因素畢竟肖像權很重要--Honmingjun (留言) 2010年4月26日 (一) 14:13 (UTC)

新條目推薦不通過

處理時在候選頁的最後結果

處理人:—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4月27日 (二) 00:16 (UTC)

感謝閣下誇獎

鄙人在WP已有一段時間,但最近方開始學習編輯。由於古典音樂類條目還百廢待興,故在閒暇時完善一些,目標是將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部送上DYK。近期學業緊張,所以沒怎麽編輯,將來若有空一定更努力。—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10年4月29日 (四) 17:28 (UTC)

確實如此。另問幾個問題:(一)給讀者的Portal和給編者的Project現在是否還活躍?(二)維基上是否主要是高中/大學生在編輯,少有專業人士?(三)動員令是怎麽回事,每一次有沒有特定的範圍?又,閣下爲何縂以第三人稱稱呼自己和對方?—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10年4月30日 (五) 11:45 (UTC)

關於台灣省戒嚴令中那句話

那句話是我加的,你說如何得知第二長跟與誰比較,當然是跟金門馬祖地區的戒嚴令比較,金門馬祖做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在民國37年12月就已經進入戒嚴,一直到民國80年才結束,時間比台灣省戒嚴更久,相比之下目前台灣省戒嚴令為據知世界第二長是沒有大問題的。--ZTCRV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08:24 (UTC)

歌手關注度門檻

您好,先前您曾經參與歌手關注度門檻討論,現有新方案,希望能再次聽取您的建議!—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5月7日 (五) 18:44 (UTC)

Re: 有苦衷在而不是置之不理

別把問題看得太過嚴重吧,您也會說「沒有方針要求強制性遵循」,那就是說您可以有些條目分開,有些條目不分開,一切按情況做便行了,亦未必要做到「一個條目用上了新東西,以往做過的都照著改」這種地步。另外,任何東西用得過量都會很亂的,包括<ref> </ref>,如果只把凌亂問題加罪於{{refTag}}就不太妥當了。說回天祥 (台灣)這個條目,就算分開了似乎也不會產生使用過量的問題(至少我看到最多的一句只串了三個標註,應該不會太凌亂吧)。當然{{refTag}}現在的複雜參數對於編輯者來說是有點麻煩。

不過系統較早前做過一些改進,可以做個比較好的新方法如下步驟:

  1. 把所有來源和注釋的文字都用<ref>...</ref>寫在條目底部;
  2. 再將這些<ref>...</ref>分別用{{noteFoot|refs=...}}和{{refFoot|refs=...}}包好;
  3. 內文中的標注用{{refTag}}和{{noteTag}}只做名字不做內容參數。

詳見白眼塘 (澳門)條目的內碼。這樣做一來可以把來源和注釋分清楚給讀者看,二來編輯者在編輯腳註時也避開了複雜參數,三來編輯者在編輯時也避開了內容文字和<ref>...</ref>文字混在一起的狀況。至於閣下覺得這樣是否「兩全其美」完全要看閣下的想法了,覺得不好可以不用。

還有天祥 (台灣)條目第二個腳注的註文我真的分不清楚是對應哪段句子了。—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5月9日 (日) 18:09 (UTC)

白眼塘 (澳門)有相同情況嗎?<ref>...</ref> 全都是堆在底部,怎麼可能混了在一起?還有「來源與文字放在一起」是維基系統批評的詬病,您覺得要不要避免呢?當然,我以上這些都只是建言而已,不是什麼強制的要求,也不是下達什麼命令給您;您覺得不好的可以不跟隨,我也尊重您的決定,只要不違反方針指引我都不阻止。編安—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5月11日 (二) 11:37 (UTC)
您看到明明就有?那您指一個給我看。我回答您「維基系統批評的詬病」是因為您問我「避免個什麼呀?」;這個詬病是唯一要避免的,不然您想我怎麼回答呢?還有我不是看不到您改善和努力,而是您批評了我的想法,但是又跟著我的想法去改善(即是說您批評了白眼塘 (澳門)的內碼,但又照着白眼塘 (澳門)去改),這真的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我也很高興您做了改善。來維基百科當然是想貢獻知識給人家,不是要找什麼麻煩和鬥嘴,我上面的說的東西都只是交流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我從來沒說過您一定要跟著做,別我的心得誤會成要求,如果您覺得我的意見是一種麻煩,其實您完全可以忽視的,我也不會強迫您。小弟也很佩服您肯去改善和肯去全盤顧慮的精神,不過只是貢獻知識而已,何必太過執着一些意見而傷到大家的感情呢?—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5月11日 (二) 15:53 (UTC)
您不想討論便索性不寫討論頁,為何還要留什麼「通牒」?還有我不是騷擾您,我是在勸導,是您猛要質疑我,逼我澄清,別忘記是您寫我的討論頁在先。如果您不想討論的話,就別再寫我的討論頁和「通牒」。謝謝!—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5月11日 (二) 16:58 (UTC)

re.

  1. 要看什麼類型,多數還是以文章為主。
  2. 要看關連度有多大,主線還是應以條目A為主,其餘為輔。—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0日 (一) 00:17 (UTC)

請補充陳述提名理由

我無心觸怒任何人。建議你補充陳述提名理由:說說看那張圖片為什麼是維基百科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請提出具體文字說明,說服我就立刻改支持。我再說一次,我無心觸怒任何人,我對事不對人,若你真的難以接受別人的分享的意見,建議你略過我的意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5月12日 (三) 12:07 (UTC)

YIKEN你太在意一些东西了

放开一点看或者会好些,我建议。—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05:04 (UTC)

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你在客栈的留言,说实话我也在维基上遇到过不少纠纷,但是只要静心下来一想,想清楚谁错谁对,问题就一目了然。如果是自己错了改正就好,别人错了就指出错处,如果对方不理会就不理他/她。没必要给自己压力。—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3:42 (UTC)
所以说你看事情的方法有问题,为何你就侧重在那些纠纷之中呢?我看过你做的不少条目也是做得不错的,当然要说条目没有问题那很难做到。—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14日 (五) 09:45 (UTC)

回应

关于示意图绘制,难点不在于操作,如果对绘图方面有兴趣,可以看些纯粹绘画类的、美术方面的书籍,对此帮助很大。

说到与其他维基人士的纠纷,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个世界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维基是一个大家庭,当中自然是存在有持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如果你想在维基中生存,是必须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忍受各种不同的意见,逃避是没有结果的,不管你接不接受。

凡事要从不同角度思考,多换位思考,我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和Jasonzhuocn在参观一件物品,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一个劲的说:“好哇,妙呀”,Jasonzhuocn不明所以,“有多好,妙在哪里”?这时你不应该固执的认为Jasonzhuocn是因为不喜欢你才故意这样说的,也许他真的不知道那在哪里。如果你们能互换位置,也许各自都明白了,从你原来的角度看,才发现完全和从Jasonzhuocn那边看到的不同。 这就如同你提名的特色图片,正因为你喜欢那张图片你才会很高兴的与别人分享,而单纯的用我认为很好来说明则显得没有说服力,倘若你说:“山明水清,xxx,xxx,从远处看xxx,近景还有xxx”,别人更会感同身受,“真的很好,提名人看得很仔细”。--玖巧仔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2:00 (UTC)

关于特色条目评选

我那句话是针对所有投支持票的维基人,并非针对你一个,我认为大家多点参与维基共享资源的特色图片投票,多看看维基上真正优秀的图片,将有助于提高中文维基百科入选的特色图片的素质。--长夜无风 (留言)

特色图片评选

不用谢,另外希望yiken不要太在意这次评选,在维基存在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以后看到有认为好的图片,欢迎继续提名。--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14日 (五) 18:48 (UTC)

yiken给出的两张照片,我认为都能较好得表达主题(但,您也知道这不代表就能当选特色条目),就构图来看我略微更喜欢后者,但前者用作条目说明应该更合适。至于在实拍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摄影的基本功和够用的器材两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谓“够用”,是指拥有的器材具有达到满意效果的能力。例如像yiken提名的木瓜溪照片,如果需要在天空获得正确曝光的前提下使山脉也获得正确曝光,一般来说需要中灰渐变镜对画面进行分区曝光;而对於打鸟等距离较远的被摄物体来说,往往需要具有优良光学素质的长焦镜头,这些都是只有在拥有够用的器材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手头的器材满足不了这些被摄题材的需求,不如退而求其次去选择一些现在可以达到的主题。如何选定这些可拍摄的主题,还需要yiken在摄影基本功上进行一下研究,主要是构图和采光,以及后期制作,如果yiken有兴趣可以去参考一下有关的摄影教程。—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18日 (二) 03:24 (UTC)
首先避免混淆,容許Yiken切割成三個部分來討論:
  1. Suiseiseki所言:「yiken給出的兩張照片,我認為都能較好得表達主題(但,您也知道這不代表就能當選特色條目),就構圖來看我略微更喜歡後者,但前者用作條目說明應該更合適。」

Yiken回應:不太能明白,為何會有「就構圖來看我略微更喜歡後者,但前者用作條目說明應該更合適」這種差異呢?

(:)回應,构图的问题只是一种个人喜好,后者从侧面角度拍摄更有趣味,不过前者把那几个字拍得更完全,所以作为说明用途更合适。
  1. Suiseiseki所言:「這裡所謂「夠用」,是指擁有的器材具有達到滿意效果的能力。例如像yiken提名的木瓜溪照片,如果需要在天空獲得正確曝光的前提下使山脈也獲得正確曝光,一般來說需要中灰漸變鏡對畫面進行分區曝光;而對於打鳥等距離較遠的被攝物體來說,往往需要具有優良光學素質的長焦鏡頭,這些都是只有在擁有夠用的器材的情況下才能解決的。」

Yiken回應:滿意效果的能力?可能Yiken太缺乏攝影觀念,不太能理解。另外,Yiken感受比較深刻是在於天候影響拍攝所呈現出畫面的效果,不知道這話是否同意?

(:)回應,所谓满意的效果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对维基百科而言可以理解为达到或接近特色图片水平的效果吧(笑)。天候对照片光线的影响非常重大,会直接影响最终效果,所以yiken说的没错。
  1. Suiseiseki所言:「如果手頭的器材滿足不了這些被攝題材的需求,不如退而求其次去選擇一些現在可以達到的主題。」

Yiken回應:Suiseiseki是指說,若是無法達到主題的需求,可以選擇不要去拍,是這樣子嗎?

(:)回應,是的,简而言之就是拍不好就不拍,但如果是难得一见的场合首先还是要以记录下来为先了……
  1. Suiseiseki所言:「如何選定這些可拍攝的主題,還需要yiken在攝影基本功上進行一下研究,主要是構圖和採光,以及後期製作,如果yiken有興趣可以去參考一下有關的攝影教程。」

Yiken回應:認同,大多數表現並不如預期理想,除了天候,最大主因是缺乏攝影基本功(指攝影技巧與基本概念),但是還不太能明白要如何真正接觸攝影這領域?Yiken頂多只知道DCview這網站有介紹攝影,至於攝影界他們取經的方法是Yiken所無法理解。

(:)回應,如要准备认真接触摄影,我的建议是先购买一部单眼反光相机(SLR)作为入门之用,熟悉焦距、光圈等基本概念。相关教程可根据台湾当地情况选择,我现在能够想到的入门书籍是understanding exposure,如果yiken对这类教程有兴趣可以详细讨论。

最後,Yiken還有一點要說明,Yiken大多拍攝重點主要在地形、地質這方面,所以要克服之處,並沒有木瓜溪照片簡單,就Yiken而言,不論拍什麼畫面,每個畫面都是一項考題。-yiken (留言) 2010年5月18日 (二) 12:38 (UTC)

(:)回應,这个取决於yiken对自己拍摄照片的要求了,如果满足於拍摄出木瓜溪照片的水平,那应该不需要做什么投资和练习。如果希望自己的照片能看起来专业一些,好一点的器材和摄影基本功,以及对待拍摄的认真程度都是少不了的。

另外請問,這是Yiken常拍攝遇到的問題,如果說是呈現這種畫面表達主題,運用在條目上,是否得當呢?假設條目名稱是東埔(是聚落名),那麼用鳥瞰拍攝呈現的話(圖片作者: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可否?-yiken (留言) 2010年5月18日 (二) 14:18 (UTC)

(:)回應,对於这个例子我认为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
如果是因為拍攝上問題,或者是不被看好是適合做為條目之用,很懷疑Yiken現有已完成拍攝的工作之圖片,是否該上傳,但是又面臨另一種為難狀況,當Yiken完成一個條目,之後會有人建議來張圖片會比較完整,可是圖片放上去之後,又顯得很諷刺的是,圖片拍攝遭人評論,整體來看,從頭到尾都有努力去改善,但每一改善一次,就有負面聲音出來,似乎與改善形影不離,不禁使Yiken有種想法:「難道這種人該判死刑嗎?」-yiken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06:35 (UTC)
(:)回應,我的看法是,除非图片是所谓“完美图片”,否则总有可能有人挑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负面观点,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绝大多数图片都不会经过特色图片评审,一般人也不会刻意对这些图片提出苛刻的要求。所以yiken尽可放心去拍摄上传,如果真感觉自己拍摄的照片偶然遭到了不公正评价,或者可以一笑置之,或者可以互助客栈交予社群进行更深入且客观中立的讨论。—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21日 (五) 04:47 (UTC)
一定得要用單眼反光相機唷?可是……很貴耶,Yiken現在使用的相機還是展覽會特價買來的,論器材,確實是比不上專業,現階段遇上別人將Yiken撰寫的條目被要求需要圖片,也只能看著辦了,不傳還不會有給人太大反應,傳了反而得到反效果。-yiken (留言) 2010年5月21日 (五) 06:12 (UTC)
(:)回應,主要是出於对画质的考量,因为单反机的sensor面积相对消费型相机比较大,因此画质普遍要好很多。如果不考虑这个,也可以用现在的相机练习,但一定不要用全自动档拍摄。如要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一定要学会使用P,Tv,Av,M这四档的操作。

昨日還滿倒霉,平地的天氣晴朗,來到武嶺卻是低層雲籠罩合歡山,呈現畫面不如預期,若照Suiseiseki回應來看,無法表達明確主題(包含光線影響),傳了大概也是白傳了,搞不好有人看不過去就將圖片移除了。-yiken (留言) 2010年5月21日 (五) 06:16 (UTC)

(:)回應,还是靠逐渐积累经验咯,先从基本概念学起,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吧。另外一般来说条目中有图片总比没有好。
覺得「簡而言之就是拍不好就不拍」這句話有語病耶,是拍出來才知道是否好與不好,怎麼會變成不拍了。-yiken (留言) 2010年5月21日 (五) 13:08 (UTC)
(:)回應,有经验之后,在拍摄之前是可以预计到效果的。--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22日 (六) 22:14 (UTC)

re.

相信不會。—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7日 (一) 10:02 (UTC)

請指出是有關哪條條目和哪項參考。—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8日 (二) 13:49 (UTC)
就目前來說,難以定性資料是否可靠,但可以作為一種觀點的轉述,這倒是未嘗不可。—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8日 (二) 14:20 (UTC)
以目前來說是的。—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9日 (三) 00:09 (UTC)

图片版权

应是你的信息没有填写完整,如原作者是谁,图片来源,这些都要写清楚。 哦,刚没注意看。你说的是许可协议那里你没有选是吧?这个是最重要的地方。你在这里选“署名相同方式分享2.5”,和英文维基上图片的说明一样就行

这个不用填,是自己追加的。你把图片先保存到自己的硬盘,然后再上传嘛。
必须是本地上传啊,因为维基共享资源便没有直接从另一网站直接转换的功能。猜想是为避免版权原因。
还有种快捷的方式:点源文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文件名右边可以直接粘贴图片的url地址,再点下打开。原理是先将那图片下载到浏览器缓存(可以在浏览器缓存里面看到),后面就和直接本地方式上传一样了,因为下载到缓存比直接保存到硬盘要耗时长些,故此种方式速度不及本地上传。 忘说了,不推荐这方式,因为文件会变,而上传后就不能改名了。如hehuanshan.jpg用这方式会多个尾巴,变成hehuanshan(1).jpg,我用的chrome浏览器,不清楚其他浏览器如何。
你是从“从其他维基媒体项目转移一个作品”这个链接上传的吧?你试试在这个下面这个上传,上传
看这个看上传二
他下面有一个 忽略所有警告 的选项,你勾试试。因为图片的介绍信息上传后也能再修改,上传去后要发现填写错误也能改的。
是的。
没有问题,跟我上传的这个都一样啊,就是介绍和版权方面不同,没有出现红字警告问题就不大。
思来想去,你上传时出现的提示可能是正常现象,它只是提示你若填写的信息不正确的话,会有被删除的可能,你只需确保信息准确就行了。
万事开头难。我试了下,只要是英文界面,点进去就有那个提示。就是Source file 上面的红字提示是吧?现在看来是正常的。你说有这红字就进去不下去?但我看下面的上传按钮是正常的啊,没有变灰。 嗯,时间不早了,明天有空再看,早点休息吧。

--玖巧仔留言 2010年5月22日 (六) 16:06 (UTC)

re.

版權許可還是沿用原作者的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3日 (日) 01:58 (UTC)

應該是沒有。—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3日 (日) 05:07 (UTC)

re.

在下認為有以下原因:

  1. 兩個條目的鏈入頁面都不算多。
  2. 上過DYK其實並不保證以後的流量,建議閣下先看一看首頁的瀏覽數。
  3. 創建時間不長。
  4. 條目的類型。如果閣下所寫的是國家層面的,或是著名的人物等等,關注度自然會較高。
「畢竟國際人士,甚至是台灣有人環島是會行經天祥這景點」閣下不可能單憑行經這景點就會有關注度,人們到維基通常是找資料,或是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幾乎每天都睡覺,但試問閣下何有經常翻閱相關條目?如果閣下希望推高條目關注度,可以嘗試添加更多鏈入頁面,從而帶來協同效益,假如能力可以的話,還能夠將條目推上GA,甚至是FA,這樣關注度縱無平均提升,亦會在短期內顯著上揚,始終關注度是來自於條目的性質而非我等的文筆。希望能解答閣下的疑難。祝編安。—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6日 (三) 11:45 (UTC)
也不是這樣說啦。在下認為寫維基百科,就是貢獻,不論在任何方面都略盡綿力。如果閣下認為流量是推動寫作的重要因素的話,閣下可以選擇撰寫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條目,例如國家、歷史和體育等等,或許能就能滿足到了。—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6日 (三) 13:43 (UTC)
呃...不是這個意思啦。希望閣下明白關注度不會與任何人的貢獻的成正比,或許我們在短期內可以增加條目關注度(通過DYK、GA和FA等手段),但終究關注度平均還是要靠該人物或事物條目本身,而不是我等所能改變的。希望閣下理解,在下說的都不是刁難,而是解難。—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6日 (三) 14:19 (UTC)
問題就是鏈入頁面不夠多啊,當鏈入頁面增加,便會帶動流量上升啊。—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6日 (三) 14:24 (UTC)

re.

對此予以理解,不要忘了維基有Wikipedia:善意推定。—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7日 (四) 03:33 (UTC)

Yiken君

不知你是不是暂时不会来了,如果你还会偶尔回来看一眼的话,我会继续帮你解决那些问题。--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27日 (四) 05:16 (UTC)

林育群

謝謝您的提醒,此條目當然保留啊!只是超級星光大道模板不該出現他的名子。—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5月30日 (日) 09:25 (UTC)

問候

好久不見,最近還好嗎?--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16:12 (UTC)

已代為處理。—ATRTC 2010年8月1日 (日) 12:00 (UTC)

站外账号事宜

如果Yiken愿意的话,只要在讨论页中表示自己的意见,我可以进行对冒名账号的删除。--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0年8月1日 (日) 14:13 (UTC)

大度橋通車時間

討論頁說有疑問要通知Yiken

〈大肚溪新橋,九月可通車〉,《經濟日報》,第08版,1969年06月29日。
【中央社中興新村廿八日電】台灣省交通處廿八日說:本省西部公路幹線上的大肚溪新橋工程,可望在九月間完成通車,改善台中彰化間的交通現狀,并縮短行車時程。
交通處說:大肚溪新橋,建於現有鐵路橋的上游五百公尺處。橋長一千公尺,共廿五孔。橋面淨寬十六公尺,設四線快車道。西端新闢引道三線共長五千零四十三公尺,路基寬度十八公尺。新橋總工程費新台幣九千五百萬元,原定本月底完成;因為橋兩端的引道都是新闢道路,工程艱鉅,進度稍緩,現正加緊施工中,預定可於八、九月間完工。至於橋樑部份,目前已接近完成階段。--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09:44 (UTC)
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6月底完工,通車還要拖到9月份,不過台灣電影文化公司拍攝那段影片也是在9月份放映的。查閱舊報紙合訂本很費時費神,我僅能提供這段報紙標題,希望幫得上忙。--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0:22 (UTC)
那應該就是你說縮影片的吧?我沒真正去找過這麼早期的報紙,所以我一直以為都是合訂本。應該說我過去查期刊合訂本的次數比較多,故我認為報紙也是這樣訂起來就好。早期沒辦法數位化,用縮影是比較有利於保存。
電子資料庫是利用《臺灣新聞智慧網》(簡介:www.library.scu.edu.tw/pub/s22/information2.pdf),因為我還是在校生,所以可以用學校給我的帳號跟密碼,以proxy進入,在家裡也可以查。就我所知,大台北(可查國圖、央圖台灣分館、南港中研、故宮文獻大樓、國史館)以外的縣市,就只能上當地大學的圖書館,但是電腦好像不給外校人士用,有的大學付錢就給你用,不知道自己帶筆電、網路線是不是能連得進資料庫?你可以試試。我是台南人,所以記得台南的台灣文學館、台灣歷史博物館也是有些資料庫可以讓館外人士用。記得南投有間臺灣文獻館,以前想去沒去成,不知道是不是有資料庫能查。進去臺灣新聞智慧網,有的是全文(TIF圖檔),有的要再付費,大度橋的就是要付費,阿里山公路就是全文的。
黑白影音史料片我沒看,故我不知道會與新聞標題衝突,原本報紙幾月前也是預計六月會通車的,可是就像你看的標題一樣,到六月底,又改口說九月通車。
你寫的條目真的很需要資料庫幫忙,跟臺灣史有關的都逃不了日文跟舊報紙。最近很想把學校論文的事搞定,快畢不了業了,短期間內應該不會再編了,反正我想編的條目都編差不多了,就是那些台南人的回憶罷了……--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7:06 (UTC)
剛看影片0:57~1:00是說「今年六月大度橋圓滿竣工」,看石碑上寫得也是這樣,沒聽到旁白裡有說到「通車」一事。看來你還是得去複印了,我也想知道為什麼竣工後,還要再等兩個月通車。--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8:11 (UTC)
1969年6月3日的一份檔案,是說「交通處處長陳聲簧:大肚溪橋七月十五日前可通車。」見文中第六點第三項這裡意思應該是希望竣工後不久隨即通車,這樣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但究竟發生什麼事,為何會拖到九月才通車,或是石碑與旁白說的六月是為了怕官員掛不住面子硬要這麼說(之前預告兩、三次)?就算報紙上寫說是六月已完工(假設),也許僅僅是官方說法。而不得已公布九月通車,雖然大家也滿肚子疑惑,其實可能還一些東西沒施工完成。這僅僅是我的猜測,如果不能從相關單位得到證實,條目也只能照著官方說法。個人認為竣工與通車的間隔不該拉這麼長,早期官員會這麼做應該有他們的想法。--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9:19 (UTC)
1969年9月8日的一份檔案,是說「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本週六將蒞臨中部,巡視梧棲港龍井重劃區及大肚橋新建工程。」見文中第十一點第一項。我不清楚經國先生是想等九月通車再去視查,或是行程裡已安排不了六月底或七月初去這一趟,亦或遲至九月份的通車是官員為了等經國先生?--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9:36 (UTC)
今天去國圖找到經濟日報的縮印本,旁邊也有一排聯合報的縮印本,都是聯經出版社出版的。我要找的那篇報導在第七冊該頁右下角的一小欄裡,字體很小,印刷有點不清。據報導會延遲通車是因為橋梁兩端的引道未完工,而橋梁本身在28日已接近完工階段了,若官方要說六月竣工好像也說得通。--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09:43 (UTC)
還有一個舊報紙的資料庫是國立台中圖書館 數位典藏服務網 ─ 查詢服務,這也許你用過,收集的是民國五十年代之前的舊報紙。今天我查了一下,發現有些公立圖書館也有資料可用,像台北縣圖書館電子資源就可以用「新聞知識庫(報紙標題索引資料庫)」、「報紙標題索引全文資料庫」(全文圖檔比《臺灣新聞智慧網》多)等,在家裡輸入借書證的帳號跟密碼就能連進去了,這樣會比我之前說的方法更方便,台北縣圖書館的個人借書證是外地人也可以辦理。或其他縣市應該,也是可以用相同的方式進入資料庫,像台南市圖書館台中市圖書館也是同樣的方式,你可以先從你所在地的圖書館先try看看。--Mihara75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0:47 (UTC)
回應9月4日的留言,「聯合知識庫」(經授權才能查十年以上)、「報紙標題索引全文資料庫」(建議用IE),去臺北縣圖書館辦一張閱覽證即可,在家裡上網就能查了,得到的功能一樣,不再複述。至於去國家圖書館,車程加上入館時間都很寶貴,忙著影印資料都來不及了,不建議花太多時間在這種查資料的事情上。--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6:29 (UTC)
修正,「聯合知識庫」查到的新聞都能看全文,但查到的期刊、雜誌不能看。--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6:36 (UTC)

关于参考资料

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提个小建议,没有注脚的情况下,阁下其实没必要使用RefTag模板。——全麥麵包请张嘴2010年8月15日 (日) 07:00 (UTC)

感謝提名拓荒特別貢獻獎

雖然現在才來致上謝意似乎有些晚,不過我還是得前來感謝閣下提名我授予拓荒特別貢獻獎。此外在提名投票中,有用戶提出了希望閣下補上提名人支持票的意見,希望閣下有空的話能抽空前去補上。最後再次為閣下提名我之事致上深深的謝意。--祥龍 (留言) 2010年8月24日 (二) 08:06 (UTC)

Re:感謝狀

閣下編輯辛苦,忙於檢閱諸多文獻,又要一筆一筆輸入電腦,條目有小錯在所難免。小弟只是舉手之勞,順便學習點地名沿革的知識。近日初上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日文)」、「臺灣時報全文資料庫 (日文)」三個電子資料庫,確實有助於查驗日治時代的細節資料。鼓勵閣下可以試用,不知您是否是台中人(看條目多集中在台中一帶,少部分在嘉義),若是的話可至國中圖館內使用,相信對編輯條目有所助益。--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4:03 (UTC)

Re:我寫的條目

就是台灣地理類,或者台灣鄉土的一些史料、文獻吧,了解。我覺得維基百科,是一個有助於釐清思緒的撰寫平台,但是它有太多規則跟侷限性,比如你明明有一堆可貴的資料,卻必須篩選一般條目較常寫的內容,如沿革、地理環境等等,結果卻只能寫那麼一點點,就好像會議上放映powerpoint的份量吧。如果你找來的那些資料都還在,建議你好好整理,都打成excel清單。以後累積足夠份量,選擇善長的領域,可以寫點東西,去投稿一些期刊,有助於保存一些文獻(誰知道將來這些文獻會不會有的亡佚呢?)。我覺得很多文獻都是散亂,而且沒有經過整理或校對的,你取之於這些前人辛苦留下的文獻,若能自己留下一些文獻回饋也不錯。--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4:41 (UTC)

MSN因為我想呈現閉關修行的情境,所以暫時刪除了,等我論文搞定再加入你的帳號(已抄下)。其實是我自己想辦國中圖的借書證(要等畢業後才去辦),所以自己不能去,甘脆叫別人先去。它有個資料庫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可以憑證書證號碼館外使用,還有一些別的公用圖書館沒有的,算是資源豐富。至於,舊報紙這方面的電子資源,那是很多研究人士的盲點,無師自通的人算少數,通常要有人分享心得或課堂上有教到(但我之前注意到維基上有人寫的來源是「聯合知識庫」,是有授權的吧?畢竟多少有人懂這個)。不問原因是因為在網路上缺乏效率,資料庫不用等於浪費資源,所以你有點想用的意願我就完整回答。既然不是台中人,那麼建議你有去台北縣玩時,順路辦一張閱覽證,查資料庫會有點幫助的。--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5:08 (UTC)
我有看過一本引用「奇摩知識+」的碩士論文,內容寫得不算很好,至於引用維基百科的目前沒注意到,但有聽說過以前有人用。你的憂慮不是沒道理的,現在的學生什麼都敢做,關鍵在於指導教授跟口考老師的素質(或容忍度)是不是會放水通過。另外,維基的編輯者筆誤或錯引在所難免,搞不好有人還把編輯者的話,當成來源內容的一部分。當然還是有些研究所的學生跟老師素質很好,對於維基百科的資料會有判斷力,不會亂放進論文的,只會當作參考。--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5:32 (UTC)
後面有兩段誤解意思了。總結是:(1)引用歷史新聞資料(即舊報紙)不足,以及無法以舊報紙驗證專著的正確性,這你很清楚。其他都不成問題,紙本文獻很充足。(2)維基百科就如我說的是釐清思緒的地方,我認為在於它有極佳的編輯介面。至於你說的優點在一般撰寫論文(即Word軟體或桌上書寫)也是以同樣的精神在寫,並非全部為維基所獨有的特色。(3)我在自己的討論頁刪掉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需查閱請檢視歷史。之後若有私人的話題,再以Email與你請教。--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6:10 (UTC)

Re:提醒閣下最近出的紕漏

Yiken 君,您好:

首先聲明本人參與維基是基於「興趣」,因而無意對任何維基人耿耿於懷,因為那樣就無法從中得到樂趣。

有關石桌條目的修改,仔細查閱編輯歷史後,發覺的確是個有點離譜的「失誤」。

因為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實在忘了當時是怎麼回事,僅能作如下的猜測:

當時我看到模板前面一句話寫的是:「1982年2月30日阿里山公路於中午時分通車,但公路局並未舉辦通車儀式。[14][來源可靠?]」應該是有查了一下 google,可能只看到1982年通車,而無法確定日期、時間及是否舉辦通車儀式? 為了消除 vc 模板,所以可能是想把它改為最保險的「1982年阿里山公路通車。[14]」。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把日期給留了下來,於是就變成:「1982年2月30日阿里山公路通車。[14]」

當時好像並沒有注意到「2月30日」是個不存在的日期.....不過說真的,實在記不清楚了。

不管怎麼樣,都得謝謝您的提醒。另外,也謝謝您的肯定。-Kolyma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7:11 (UTC)


Mihara57 君在我的對話頁留言完全正確:我當初並未注意到您有留下「→交通: 2月還是9月?通車日待查」的摘要記錄,否則我不會那樣處理。-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2:34 (UTC)

Re

我已經投票了感謝通知喔!《 中壇太子元帥 》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13:18 (UTC)

Re:討論存檔

不敢說馬上,但我會研究一下,可能需要花點時間。--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5:56 (UTC)

Re:大度橋來源誤植事件

有兩條橋,或許《台灣演義》的剪接人員、講旁白的也分不清楚吧?而且過去名稱就有混用的情況了。如果節目播出的是「台灣橋樑史」,也許會講得詳細點?因為節目會請教鐵路、橋樑工程專家。我之前也分不清楚兩者的差別,只能影片跟照片、新聞多看幾遍了。--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7:18 (UTC)

關於建議

建議您將討論移至互助客棧討論,另外的理由是因為該頁面是用於提名投票之用且曝光度頗低,而且投票結束後就會存檔,若您認為您的意見是僅說給每個投票者,並希望大家能改為(-)反对?還是認為不符合維基編輯專家資格?敝人未看見您對該人的訴求,因此也認為必須將該寶貴意見移動至互助客棧,以幫助您的寶貴意見能取得更多人共識與討論。--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8日 (一) 15:34 (UTC)

關於編輯溝通之事

目前石桌條目僅有閣下(佔主要內容)跟我、Kolyma、還有兩個浮動IP編輯過而已,所以當時我認為我不是局外人,有些資格提供點意見給他。聽你之意,大略可知閣下與他雙方溝通之艱辛,起因是雙方誤會、代溝所致。但我覺得不管是誰,當下被針對某個缺失時,多半不能全聽進去,要時間整理思緒,慢慢消化對方給的意見。所以,你說「我表達出問題才這樣嗎?」,我不清楚是不是這樣,但我可以說我的經驗。就拿學術研討會來舉例好了,比較有經驗的與談人(評論人)會針對對方的個性、輩份,修飾自己說話的態度,儘可能做到將對方的問題、缺失一一指出來,但又不顯得太尖銳。相反地,發表人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試著隱忍不要發作再講點客套話、或幽默地稍微諷刺一下與談人化解尷尬的人也有,朝正面、負面想都是看自己當下怎麼做。雖然光用說的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就不簡單了,只好在現場多聽多看,久了就能領會一些巧妙處。不過話題回到維基百科,還是有點不同吧?文字的對談要能清楚陳述一件事情,以及態度、用語的拿捏都有學習的,跟生活中交談又不一樣。總之,編輯溝通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與堅持,所以難免會有爭議的,不用太放在心上。--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6:19 (UTC)

维基百科:維基榮譽/授獎提名投票/維基編輯獎/Kolyma#意見的內容我有讀過了,即建議「備查存檔」或「紀錄存檔」一事。的確,一般人是不會這麼細心一筆一筆回頭看那些被刪去的資料的,尤其是過去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如被貼上{{vc}}導致被移除、刪削的情形。所以閣下提出的意見我也贊同,可以避免可能是重要訊息的內容,因為遍輯上的疏忽或認知不同而石沈大海。我的做法也差不多類似這樣,是在討論區提供「移除說明」,解釋移除、刪削了哪句,以及提出一長串的理由。不過我原先的用意是為排除後續的爭議,倒不是為了「存檔」以供自己或他人「待查」。不管怎樣,這類做法都很好,讓討論區有點東西可以檢視,補「檢視歷史」頁的不足。--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6:52 (UTC)

關於筆誤之事

諸如大禹嶺思源埡口等條目的筆誤。我認為可試著找出兩種以上的出處,加以比對資料,多少可避免人為出錯的可能。至於濁水溪源頭或再上去的陳有蘭溪源頭,可以翻《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這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書籍,算是近來較新的書籍,我記得有編輯小組親身溯源的資料,出版社亦有請教學者們提供意見。我知道改善條目的辛苦,請不要給自己時間壓力,也不要忘了樂趣,查詢資料、比對資料還是一個一個慢慢來比較好。--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7:51 (UTC)

清理條目

這是很好的點子。但是不清楚怎樣讓大家都按照這方法清理條目,不知道應如何執行這方法。希望您能指點迷津。謝謝!-老陳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3:41 (UTC)

写条目问题

我看到朋友你在维基上做了不少台湾专题啊,相比之下我的条目方向既不集中数量又比你少。只是我觉得只要在维基百科,条目和项目占比例合理即可,至于数量,根本无法强求。目前我的条目比例才58%左右,还是很不够的。这段时间又有事情在忙,实在无法抽身,实在惭愧。—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4:07 (UTC)

Re:用詢問來重新討論

yiken 君,您好:

  1. 我前幾天就已讀過您在維基榮譽/授獎提名投票/維基編輯獎/Kolyma的發言,只是您發言一開頭便是「以下這段話是向各位投票者說……」,且值投票期間,故本人不便回應。
  2. 都明白了。
  3. 看出來了。
  4. 很花時間,處理一、兩條是還好;若是數量很多,恐怕難以貫徹。
  5. 我認為要看情況而定,比較重要或是有編輯爭議的內容也許有必要如此,但是否放諸四海皆行,便值得商榷。剛才看到您已經在WP:互助客棧/其他開版,建議先看看其他維基人的意見再說吧。

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2:24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3:22 (UTC)

不好意思插個話。現在的議題是將{{vc}}被清理的文字,放在討論區的存檔待查,條目頁面顯示是「來源可靠?」。另外還有一種是{{fact}},其條目頁面顯示是「來源請求」,是不是也同樣該比照辦理呢?我想這兩種模板都各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直接清理,不留痕跡,往後難以追蹤。這也是Yiken希望至少要在編輯摘要說明,甚至進一步在討論頁留下存檔的原因;第二種是以另一個有可靠來源的內容,來取代沒有可靠來源的內容進行改寫。舉個例,Yiken曾進行一次中彰大橋的大改寫,2010年10月17日 (日) 19:32 Yiken (討論 | 貢獻) (7,476位元組) (加入來源並改寫),原資料為「初建於1979年民國68年)10月[來源請求]」,改寫後的資料為1979年11月,所據資料為《臺灣道路發展史》。其實我本來想改寫回10月,因為我看到有些資料是寫10月底(10月8號的《經濟日報》預計的完工時間,不知後來有沒有逾期,但後續的報紙幾乎都說是10月完工),不過想想差一月的兩種版本我覺得比較沒關係,而且11月是通車儀式,就算了。假設,往後想以新資料取代原資料時,發現有兩種版本,而且版本差異頗大,比如像橋樑的長度等(西螺大橋就有普遍的1939.03公尺跟公路局的1943.7公尺兩種版本,計算方式不同吧?),是不是也該「存檔待查」呢?或叫「版本待查」呢?有時我是以註解的方式說明版本差異。我覺得問題其實都很類似,如果要深入這些都要考慮到。--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54 (UTC)
根據Kolyma所述,類似的條目數量很多,難以全數處理,我也有同感。但得如果是剛建立好的條目,編輯的歷史記錄算是還少,還能注意一下、大致處理一下。已經堆疊數年的重量級條目,恐怕就讓編輯者知難而退了吧?我是建議可以用外部工具的「搜索編輯歷史(WikiBlame)」,搜索「{{vc}}」、「{{fact}}」等,檢視曾貼過這兩種模板前面的文字,再比對最新版本的條目是否有差異。如果當中有重要的內容,再移至討論區存檔,我想這樣會比土法鍊鋼一筆一筆檢視歷史記錄省時一點。--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5:09 (UTC)

Re:拜託

等等,我並沒說那是筆誤吧?如果造成你的誤會,我道歉。而且我不覺得《臺灣道路發展史》有什麼問題,也翻過很多次,它反映的就是一個數據一個版本的存在。以中彰大橋來說,換做我可能也會這麼覆蓋過去,同樣造成石沈大海的結果,原本維基就沒規定要解釋版本差異,這提出的想法也是保存原始資料的方式,跟你想推廣的做法是一樣的,詳見蔣渭水八七水災的註釋1。以上,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就事論事呢?--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03 (UTC)

版本差異小的話,準確性爭議是還好。編輯條目的過程中,若你發現一堆版本問題,理所當然會要猶豫選擇哪個版本,另一個版本就可能遺失,或者另外說明來彌補。以蔣渭水條目來說,他認為官方主流說法的版本要優先,我只好以註釋說明來平息編輯爭議的可能。如果我沒十足的把握,也不敢去覆蓋《臺灣道路發展史》的版本,可能會選擇在註釋說明,只是像我說的只差一個月可以免去說明,有時說太多讀者會感到疑惑。--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19 (UTC)
Re:捨之擇用,像你說的學術分歧上議題,是比數據版本是更深一層的概念。更容易受個人主觀影響,造成的爭議更大。總之,有時是兩者一起放在條目可以對照。另一種就是分主、副,一個放本文,一個放註釋裡。我想還是儘可能放在條目頁面並存吧?不是每個人都會去看討論頁的說明。如果之後能找到更權威、確實的資料,再互換主(本文)、副(註釋)就好了。--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6:28 (UTC)
我一向不太敢對別人的內容進行大幅度的修改,頂多進行內容補充、添加可靠來源而已,除非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蓋過別人編輯的資料。若涉及學術分歧或有待版本考據之類的內容,我又持相反意見,只好在討論頁說明我的理由,所以發生的爭議也比較小。我覺得你說的那個人態度太強硬,強迫別人要處理、改善也無助於條目,只能說建議看看吧?聽不聽就隨個人了。但你似乎當時未考慮到如何平息爭議,以致於造成不愉快。在註釋中並存兩種以上的說法,是我認為可以平息爭議的方法之一。舉個例,依我個人的理解,《臺灣道路發展史》提到的11月完工是「主」,要放在本文。其他資料如報紙所提的10月底完工是「副」,要放在註釋裡補充說明,或像2010年甲仙地震一樣用括弧來描述(但顯然簡短的說明,才適合放括弧內,解釋版本不大適合)。中彰大橋沒有《臺灣道路發展史》當參考資料,整個感覺就弱點了。--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7:46 (UTC)

Re:竹筒仔橋

《烏日鄉志.歷史篇》,48頁已閱。文中雖指河川,但事實上是小溪流或圳、水溝等。我記得清代方志裡,建橋有橋名的,多集中在南部、尤其是城裡或近郊。其實,之前我發現彰化縣有竹橋的記載,不過是小溪流,才橫跨得過去。想想臨近的台中縣應該也是有這樣的竹橋。--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34 (UTC)

中彰大橋編輯建議

數據資料是在我有把握的情況下,才敢去覆蓋舊版本。報紙在10月8號預測十月底為完工時間,而不是完工的前一兩天去預測的,這種版本我不太敢用。後來的報紙或文件如果是根據歷史資料,卻又沒說根據哪個來源,說真的我覺得不如用《臺灣道路發展史》比較權威。以中彰大橋的情況來說,以註釋來說明版本差異就可以了。現在要再找出另一個官方資料的著作或文件很難,報紙方面《聯合報》查過了大概是沒有,《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可以指望一下,但資料庫只能查篇目不像聯合可以查全文,我懶得查了。另外「興建」一詞,我就分不清楚是動工還是完工,我覺得儘量不要用,容易誤導他人。另一詞「建於」、「興建於」通常是指完工,但也有官方、民間誤用為動工時,但還是比「興建」好些。--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6:05 (UTC)

Re:閣下被誤導了

我不知有沒有被誤導,我是打算留話給兩人,如果Kolyma還有過來留言就看得到,至於他那邊我懶得留言了。該段是說,當不確定該條目過去是不是有放過{{vc}},以及是否有清理文字的情形,可以試著用搜索的方式。類似情況是不是很多,我也不清楚。至於這些模板,原則上是不該隨意清理的,存檔待查是為配合他們的需求而折衷的作法。只是有些編輯者不喜歡模板一直掛著,又見遲遲處理不了,才會擅自清理,又未加以未說明,才要宣導這樣子做,以供後人參考編輯。通常我會先查編輯的、掛模板的是誰,再決定是不是要清理,有些是浮動IP,或有帳號卻逾半年以上未再編輯(查貢獻,評斷在維基是否有忠誠度),提供的訊息又不甚重要,我才會清理,並於摘要中說明(以我個人的主觀,認為重要的才會放在討論區說明)。--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7:02 (UTC)

我混亂了……我的理解力有限,難懂的問題點到為止,請見諒。--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9:54 (UTC)

re.

任何人都不應該替自己以外的用戶討論頁存檔,除非得到相關用戶的允許,否則請不要創建以其他用戶的名字空間。—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33 (UTC)

建議閣下掛上{{d|G10}}。—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37 (UTC)
在下可沒有理直氣壯,不過是以事論事罷了。最初,有見該頁面是閣下創建的,才暫且移至閣下的用戶子頁面,閣下如果有更佳的處理方法,請自便,只要不違犯規定,在下是不會干預的。感謝閣下的注意。—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45 (UTC)
G10只有原作者掛上才有效,並非在下不想去處理,而是不能夠處理。還望見諒。—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49 (UTC)
小躍創建的那個頁面,在下早已處理掉。至於閣下提到的別的方法,未知是什麼?如有打擾,深感抱歉,在下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惡意,還望明察。—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03 (UTC)
閣下言重了。—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06 (UTC)
那不太好,閣下可以請K兄自行處理。—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15 (UTC)
如果K兄需要存檔,相信他自會處理。因此,在下認為將該頁面刪除便可。—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17 (UTC)
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方法,他的用戶討論頁存檔與否就交由他自行決定吧。—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24 (UTC)
客氣了。—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4:34 (UTC)

Re:閣下的修訂

我只在網路下載到周俊霖那本,根本不知道吳秋瑾那篇的情形,也沒去圖書館找期刊印。後來我以為我看的是吳秋瑾的那篇,打了「但據……在當地的探訪,以及從奮起湖的地緣關係上判斷,約在光緒年間陸續入墾。」幾句話,就所以很順手就把來源附上了。可是我又去回頭去找PDF檔,才知道之前看的是周俊霖那本,所以就改回我確定內容的那本了。你選擇其中一種文獻?是指這幾句描述附上來源?但這兩次都是我的修訂。--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9:51 (UTC)

大愛電視劇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大愛電視劇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大愛電視劇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0年12月13日 (一) 06: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