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維基百科為甚麼是自由的百科全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很多人對中文維基百科有所疑問,為甚麼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中文譯作「自由的百科全書」,而不是「免費的百科全書」。事緣那句不僅是維基百科的口號,更描述了維基百科各種事物的存在意圖、維基百科的發展經過和維基百科一直的路向。網上並非沒有各種大型的免費百科全書,但作品自由兼且體制自由的,絕無僅有,而自由更是維基百科的成功之道。

網路上不乏其他百科全書[编辑]

免費而不自由[编辑]

版權自由而體制不自由[编辑]

版權自由,而體制不自由,那樣的百科全書網站,網上也有不少。

  • 百度百科 - 雖自稱使用自由版權,但經常受到質疑,而且也不開放文章的原始碼。似乎亦受限於許多中國大陸官方的規定與限制。

自由[编辑]

作品自由[编辑]

作品自由,維基百科的內容使用自由版權,目的是希望在版權制度下也能自由流通,自由應用,自由修改,自由再創作,希望自由的知識使人人自由。

這樣希望「人人有最底限的機會」的理念,類似的想法在西方其實很普遍。

而自由版權源自自由軟體,當初是因為一些軟體創造者受到壓迫,希望重拾過往的有情世界,所以才出現了最初一批使用自由版權的軟體,繼後開始了自由軟體運動。

他們相信分享軟體是正確的,他們相信「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這樣的類比是錯誤的,資訊本質上就能任意複製,不會因為我複製你的資訊,你的資訊就會因而損毀,沒有必要壓迫自願分享資訊的行為,分享行為友親和睦,是美德。

請注意,無論如何他們沒有排斥商業自由,雖然他們原先是受到商業壓迫,但沒有因而否定商業自由,並且因而開創了這樣的一條路,而才有了現在的世界。

體制自由[编辑]

體制自由,維基百科人人可以參與,不但人人可以編輯,人人可以產出,而且人人可以管理,這層面的自由同樣重要。維基百科的前身是 Nupedia ,同樣有作品自由,但完全沒有體制自由,創辦人發現這樣的進度非常緩慢,首年僅通過了廿一條條目,直至 Nupedia 終止營運為止,歷時三年半,僅通過了廿五條條目,而有七十四條在進行中。其實開放原始碼軟體運動也是基於這樣而蓬勃發展起上來。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概念源自自由軟體,直至現在,僅受到這兩個運動的各自主力機構其中一個認證通過的版權授權條款,而非兩個同樣通過的,都非常少有。但開放原始碼軟體運動把重點放在經濟層面、效益層面,相信多元、由下而上、合眾人之力、勇於嘗試、逐漸改進、人人至少能出點綿力、人人能檢視並回饋、人人能自由揀選、自由聚合和分裂、自由產生流派並進化,相信這樣的開放生態環境充滿活力,能達至欣欣向榮。

自由的體現[编辑]

看看英文維基百科所記載五大支柱所包含的精神,看看其沿革頁面甚至整個英文維基百科,都反映著自由精神和開放精神,自由而長成秩序,有了規則甚至有了「憲法」而又熱衷於改變,說出道理讓人自主選擇遵守而非以威權壓迫或欺瞞誤導,各種事物追求著可以檢驗,「中立觀點」政策就是這樣長成出來的。

最重要的[编辑]

維基百科並非已成為理想國,整個情況是有了那種的心而逐漸長成演進,首先有了那樣的心,成為突破點,持續進化,但不是一次解決所有事,一直總發現新的智慧和新的缺憾。

另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