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糎山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糎山炮
七糎山炮,摄于1883年
类型山炮
原产地 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日本
使用方1898 - 1945
参与战争/冲突甲午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者意大利都灵兵工厂
研发日期1880
生产商大阪炮兵工厂
生产日期1880年代
基本规格
重量256千克(564磅)
枪管长度1米(100 cm)(13.3倍径)

炮弹重量4.28公斤
口径75毫米
后膛间断螺纹式梯形炮闩
载具单柱型刚性炮架
射击仰角-10° - +21°
射速8发/分
枪口初速255米每秒(840英尺每秒)
最大射程3,000米(3,300码)

七糎山炮(日语:七糎山砲[注 1])为日本19世纪意大利技术转移生产的山炮,主要在19世纪末的日本对外战争中运用,20世纪初退役。

简介[编辑]

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积极的试图自产现代化武器,投资了若干重工业生产设备,并向国外采购现代化武器的制造技术。七糎山炮为日本向意大利技术协助下制造的武器。大阪炮兵工厂所属的兵工军官太田徳三郎日语太田徳三郎在出国考察后,取得意大利杜林兵工厂研发的7BR Ret.山炮意大利语7_BR_Ret._Mont.技术,并引进国内制造,日本称该炮为ウカチェス式青铜炮。大田少校当时还引进了7 BR Ret. Camp.野战炮技术,在日本制造称为七糎野炮

之所以选择此款武器,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炼钢技术仍不成熟,因此采用技术可靠的青铜铸造炮管打造的后膛装填火炮。按照原始设计,山炮一般是采用4马拖曳,必要时可拆分为三个结构:炮管、炮架、炮轮,每个总成都可用一头骡子驼运,每头骡子可以驼运2组弹药箱。此外,七糎山炮跟随意大利当时命名逻辑,因此火炮实际口径虽然是75毫米,但是仅用口径的十位数字采行命名,也是作为其火炮的特色。

七糎山炮量产后成为日本陆军主力火炮之一,在甲午战争时大量使用,因20世纪初的火炮科技日新月异而退出一线编制,至日俄战争时已列入预备役武器

注释[编辑]

  1. ^ 糎,即厘米

参考资料[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