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班,为清朝皇宫侍卫轮值宿卫、门禁管制之制度,并由进六班之王公大臣于夜间巡视稽查。

六班值宿[编辑]

侍卫处侍卫,分为六班,更替轮值。每班再分为两翼:镶黄旗为左翼,正黄旗为右翼,正白旗一半为左翼,一半为右翼,于各处值班:

乾清门、内左右门值班(内班):每班每翼为侍卫班领2员、署班领2员、侍卫30员。
中和殿值班(外班):每班每翼为散秩大臣1员、侍卫亲军10名。
太和殿值班(外班):每班每翼为侍卫什长3员、侍卫亲军30名。

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1员总统,内大臣散秩大臣2员随班入值,并有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一同分班守卫。

紫禁城其他各处按日分班,丑、未日为镶黄旗第一班,寅、申日为镶黄旗第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第一班,子、午日为正黄旗第二班,卯、酉日为正白旗第一班,辰、戌日为正白旗第二班,各轮番值宿:

景运门值班:值班大臣1员、司钥长1员、主事1员、护军校2员、传筹护军校1员、门笔帖式1员、阅门籍护军6名、护军18名,传筹护军9名。
隆宗门值班:印务参领1员、护军参领1员、护军校2员、传筹护军校1员、门笔帖式1员、阅门籍护军1名、护军18名、传筹护军9名。
后左门、后右门: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2员、门笔帖式各1员、阅门籍护军各1名、护军各13名。
中左门:护军参领1员、护军校1员、阅门籍护军2名、护军9名。
中右门:前锋参领1员、前锋校1员、阅门籍护军2名、前锋9名。
左翼门、右翼门: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1员、阅门籍护军各1名、护军各9名。
体仁阁弘义阁昭德门贞度门协和门熙和门: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午门:护军参领1员;左门:阅门籍护军2名;左右门:护军校各2员,护军各13名。
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2员、阅门籍护军各2名、护军各18名。
苍震门启祥门: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2员、阅门籍护军(苍震门2名、启祥门1名)、护军各13名。
中正殿正门、后门、东北隅、东南隅: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吉祥门西北隅: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文华门:护军校1员、护军9名。
茶膳房:护军参领1员、护军校1员、护军10名。
箭亭:护军校1员、护军9名。
银库门、内银库: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内东小库、西小库: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4名。
寿康宫长庚门、西南门: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寿康宫西隅:护军校1员、护军9名。
宁寿宫宁寿门、皇极门、敛禧门、锡庆门、履顺门、蹈和门、保泰门、茶膳房、东北隅、西北隅:护军参领各1员、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护军校各1员、护军各9名。
北上门:护军校1员、护军9名。
火班:护军校1员、护军7名。

火班于火警时集合,由值班之护军统领、司钥长于左翼门等处护军每门调2人,共46人协同内务府值班官兵等候派遣。

宫门以外五门及紫禁城外周围,都用下五旗护军,每旗各二日轮班值宿,隶属于景运门的值班大臣,由大臣巡视稽察。

[1][2][3]

进六班[编辑]

紫禁城每天夜间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部院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5人入宫进班,又称进六班,负责巡察各处值宿的侍卫、章京、护军,如发现有值班官兵有旷职、打嗑睡者,便会同领侍卫内大臣参奏治罪。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一月十三日上谕:“自二更起至五更止,进班之领侍卫内大臣不时巡察该管侍卫亲军,护军统领不时巡察该管章京、护军校、护军。至外围之各堆拨,著进六班之王大臣等轮流不时巡察”,皇帝将不时加派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暗中巡察,如查出旷班及贪睡者,将该管进班大臣一并治罪。[4]进班并可依正、补分为正进六班补进六班[5]

参考文献[编辑]

  1. ^ 庆桂等奉敕编,《国朝宫史续编》,卷四十八,典礼四十二,宫规四,宿卫,叶二至六。
  2. ^ 《(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四,领侍卫府,叶二。
  3. ^ 《(乾隆)钦定大清㑹典则例》,卷一百七十,领侍卫府,宫门宿卫,叶一。
  4. ^ 庆桂等奉敕编,《国朝宫史续编》,卷四十八,典礼四十二,宫规四,禁令,叶八至九。
  5. ^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咸丰朝奏折(复制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0年),第32辑,页463,宫中档406016956号、406016957号。